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2168)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向定成何喜民何建新洪长江马骏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痉挛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痉挛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Β受...
  • 2篇密度改变
  • 2篇Β肾上腺素
  • 2篇Β受体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型心

机构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4篇何喜民
  • 4篇向定成
  • 2篇洪长江
  • 2篇何建新
  • 1篇张萍
  • 1篇邱健
  • 1篇马骏

传媒

  • 2篇心脏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改变
2007年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探讨β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痉挛组21例,为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18名,为体检健康者。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及其亚型(β1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密度较对照组低(P<0.05及P<0.01),排除血压及心功能状态影响后,冠状动脉痉挛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β受体和β2受体的密度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及P<0.01),三组β受体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β2受体密度改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何喜民向定成张萍何建新洪长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稳定型心绞痛Β肾上腺素受体
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冠状动脉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冠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高收缩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介入了冠状动脉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冠状动脉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何喜民向定成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
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改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在正常和病理生理条件下,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其相应的信号分子对心脏及血管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β受体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心脏β受体的改变,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心脏β受体的一个监测指标。
何喜民向定成
关键词: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节段性痉挛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ox-LDL水平相关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CAS组(n=31):临床上具有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经过乙酰胆碱试验确诊的患者;SAP组(n=35):稳定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n=24),为健康体检者。3组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ox-LDL含量,按照痉挛与非痉挛、弥漫性痉挛和节段性痉挛以及SAP患者冠脉病变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其ox-LDL水平。结果SAP组血浆ox-LD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AS组(P<0.01),CAS组血浆ox-LDL含量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节段性痉挛患者血浆ox-LDL水平较弥漫性痉挛患者高(P
何喜民向定成何建新邱健马骏洪长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