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1004)

作品数:14 被引量:605H指数:10
相关作者:邵晓梅张洪业刘春玲高鹭李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石家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耕地
  • 3篇农业
  • 3篇粮食生产
  • 2篇土地资源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运输联系
  • 1篇灾害
  • 1篇中国耕地
  • 1篇人口
  • 1篇生产潜力估算
  • 1篇省际
  • 1篇省际差异
  • 1篇属性数据
  • 1篇属性数据库
  • 1篇数据库
  • 1篇水利化
  • 1篇水资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石家庄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邵晓梅
  • 5篇张洪业
  • 2篇刘春玲
  • 2篇张宏业
  • 2篇李晓峰
  • 2篇高鹭
  • 1篇李茂
  • 1篇李茂
  • 1篇杨勤业
  • 1篇李平华
  • 1篇陆玉麒
  • 1篇王媛
  • 1篇邓小文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西北地区农户家庭农地规模经营行为分析被引量:24
2004年
本文根据1986-2001年鲁西北地区农村固定观察点陵县和阳谷县2个村共80户(1993年以前为120户、115户或141户)跟踪观察资料,对鲁西北地区农户经济活动行为及不同规模农户分布、农户家庭纯收入水平、农地生产率等加以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邵晓梅
关键词:农户家庭农地规模经营农户经济区域农业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30
2003年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和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粮食播种面积、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粮食总产、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单产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土地利用分区,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取向和制定粮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邵晓梅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粮食生产
天津市不同后备水资源对比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为了缓解天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保证程度、调水协调难度、可供水量、工程成本、供水管网改造成本、水质、水处理成本、污水处理难度、生态环境风险等角度对天津市主要后备水源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海水淡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地下咸水开发、海水直接利用可以作为天津市理想的后备水资源开发方案;上游水库调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引黄调水可以作为应急后备水源方案;污水处理后主要用作灌溉、生态、景观用水。
李晓峰张宏业邓小文高鹭王媛
关键词:水资源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河南省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41
2002年
收集整理 1 949~ 1 999年河南省耕地、人口、粮食和复种指数等资料 ,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和耕地减少的形式 ,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 ,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 ,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增产粮食的途径 ,对粮食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进行回归分析 。
李茂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耕地人口
长江三角洲空间运输联系与经济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 1985 -2 0 0 0年各城市客、货运量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客运量分布的廊道效应逐渐显著 ,货运量极化效应减弱。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推移特点。长江三角洲走廊经济突显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轴 ;区域内浙东北经济崛起 ,成为与苏南地区相抗衡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天平已出现向南倾斜的趋势。针对以上结论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 ,培育具有强大辐射效应的走廊经济 ,推动省。
李平华陆玉麒
关键词:空间运输联系经济结构
鲁西北地区土地现实生产力调查与估算被引量:8
2005年
以鲁西北地区县级1∶5万土壤类型图图斑作为基础评价单元,根据农户现有的投入水平,采用“调查法”模拟分析农业土地资源的现实生产力,并与统计资料和“机制法”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实投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夏玉米单产略高于冬小麦单产,对冬小麦的投入从整体上来看相当于中等投入,但又存在着区域差异。对夏玉米的投入具有南北向的差异,由南到北投入水平逐渐降低。鲁西北地区土地现实生产力以宁津县最高,庆云县最低,与“机制法”模型模拟结果比较,各县市之间土地生产潜力差距较大。由此可以说明,各县市土壤质量本身对土地年生产力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证明“调查法”能充分反映土壤在土地综合性质中的主要作用。
邵晓梅刘春玲张洪业
关键词:现实生产力土地资源土地生产潜力土壤质量
鲁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被引量:28
2004年
以鲁西北地区县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机制法"对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社会因子逐级订正。研究结果表明,"机制法"能够很好的反映鲁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土地资源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各级订正的有效系数进一步揭示了鲁西北地区各种资源因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程度。
邵晓梅刘春玲
关键词:农业土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被引量:72
2003年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下、耕地数量有限。
李茂张洪业
关键词:耕地粮食生产力省际差异
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化学化和农业电气化 4个方面。本文根据山东省近 2 0年的统计资料 ,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明显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机械发展结构欠合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化肥施用构成比例不当等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2狠抓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3加大对磷肥使用宣传力度 ,降低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邵晓梅
关键词:农业生产条件可持续发展机械化水利化农田水利工程
鲁西北地区现状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模拟被引量:18
2004年
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论文从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在建立模型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估算劳动力的剩余。结果如下: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为0.39hm2,而实际劳均耕地面积为0.34hm2;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约有53.3×104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的14.9%;规模种植压力指数K=1.18>1,表明耕地处于正压力状态(承受压力)。说明目前鲁西北地区单位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规模较小,致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要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缩减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规模,寻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邵晓梅张洪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