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4-100)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龙许祥裕程天民罗成基荣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电离辐射
  • 7篇细胞
  • 6篇造血
  • 6篇骨髓
  • 4篇射线
  • 4篇小鼠
  • 4篇骨髓造血
  • 4篇Γ射线
  • 3篇凋亡
  • 3篇体膜
  • 3篇牛磺
  • 3篇牛磺酸
  • 3篇旁效应
  • 3篇细胞凋亡
  • 3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膜
  • 3篇膜电位
  • 3篇磺酸
  • 2篇电泳
  • 2篇血功能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军区军事...

作者

  • 11篇许祥裕
  • 11篇杨龙
  • 9篇罗成基
  • 9篇程天民
  • 5篇王奕萍
  • 5篇荣曙
  • 2篇陈家佩
  • 2篇赵国良
  • 2篇从玉文
  • 1篇董波

传媒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营养学报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酰胺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索神经酰胺(C2-ceramide,C2-cer)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凋亡等的影响。方法正常培养的HT-29细胞分为C2-cer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不同时间C2-cer对细胞增殖、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凋亡等的影响。结果加入C2-cer可引起HT-2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细胞增殖受抑,并导致细胞凋亡。上述效应与C2-cer剂量以及作用时间相关。结论C2-cer可导致HT-2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杨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HT-29细胞细胞凋亡
过钒酸钠对无EPO状态下BET-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otases,PTP)抑制剂过钒酸钠(sodium Pervanadate,Per)对去除EPO状态下BET-2细胞存活、增殖、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Per对EPO依赖的小鼠源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BET-2细胞在无EPO状态下细胞存活、增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ET-2细胞对EPO有良好的依赖性,在无EPO状态下BET-2细胞增殖停滞、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出现细胞凋亡;适当浓度Per(1~31.25μmol/L)能促进无EPO状态下BET-2细胞存活、增殖,维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凋亡。结论:通过Per等调控PTP活性可能促进EPO依赖的BET-2细胞在EPO缺乏状态下的存活、增殖。
杨龙许祥裕董波从玉文陈家佩
关键词:EPO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
^(60)Co γ射线左半身照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全身屏蔽照射组以及左半身照射组,用铅屏蔽建立半身照射模型,以8.0Gy60Coγ射线照射,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检测血清SOD、MDA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骨髓造血组织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在半身照射条件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未照射侧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减少,血清MDA升高,SOD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VEGF表达明显减少,VEGF阳性细胞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组织增殖抑制,VEGF表达显著减少,氧自由基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杨龙王奕萍荣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辐射骨髓造血组织旁效应MDA
过钒酸钠对照射后BET-2细胞线粒体膜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过钒酸钠(Pervanadate,Per)对电离辐射作用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电离辐射作用后鼠源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BET-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其在过钒酸钠干预后的改变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电离辐射早期可引起BET-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过钒酸钠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凋亡。结论过钒酸钠可逆转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减少造血细胞凋亡的发生。
杨龙王奕萍荣曙许祥裕赵国良从玉文陈家佩
关键词:电离辐射细胞凋亡
电离辐射导致左半身照射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DNA损伤
目的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后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的DNA改变。方法将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全身屏蔽照射组以及半身照射组4组,用铅屏蔽建立半身照射模型,以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检测小鼠血清...
杨龙王奕萍荣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辐射旁效应骨髓造血细胞DNA损伤
文献传递
^(60)Co γ射线半身照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采用次序随机分组法分4组,即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左半身照射组及全身屏蔽照射组,每组45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其他处理;全身照射组固定于照射架内;左半身照射组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照射组麻醉固定,用铅砖屏蔽全身。应用8.0Gy60Coγ射线照射,剂量率68.46cGy/min。照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等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全身照射组照射后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照射后24h和48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②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凋亡率照射后2d和9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③非照射区域照射后24h和48h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半身照射组照射侧(左侧)(P<0.01)。④照射后12h和24h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⑤照射后2d和9d左半身照射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全身照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全身照射组(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和氧自由基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杨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电离辐射导致左半身照射小鼠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DNA损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后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的DNA改变.方法 将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全身屏蔽照射组以及半身照射组4组,用铅屏蔽建立半身照射模型,以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检测小鼠血清SOD、MDA、TNF-α变化,用彗星电泳、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fMPCE)等方法观察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半身照射条件下,小鼠血清TNF-α、MDA升高,SOD降低(P<0.01);非照射区域骨髓彗星样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结论 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造血细胞产生损伤效应.TNF-α的增加和氧自由基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杨龙王奕萍荣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辐射旁效应骨髓造血细胞DNA损伤彗星电泳
^(60)Co γ射线局部辐射后小鼠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
2007年
目的:临床局部辐射条件下会造成非辐射区域组织及细胞功能损害,最为突出的是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建立60Coγ射线左半身辐射动物模型,观察局部电离辐射对其非辐射区域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和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6~8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1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左半身辐射组、全身屏蔽辐射组,45只/组。②实验方法:全身辐射组小鼠固定于辐射架内;左半身辐射组小鼠麻醉后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右半身;全身屏蔽辐射组小鼠麻醉固定体位,用铅砖屏蔽全身。以60Coγ射线一次性辐射,剂量率68.46cGy/min。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③实验评估:辐射后不同时相检测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计数外周血血小板,检测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观察骨髓组织病理改变及CD41a、CD61的表达。结果:全身辐射组第8天死亡2只,第9天死亡4只,其余各组无脱失。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辐射后第2,7天,左半身辐射组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②血清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辐射后第2,9天,左半身辐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全身辐射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P<0.01)。③骨髓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后6h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的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显著降低(P<0.01),高于全身辐射组及左半身辐射组(P<0.01)。④骨髓组织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有核细胞比例较高,分布均匀,并见多量散在分布的细胞龛;辐射2d后,左半身辐射组非辐射侧骨髓有核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好于全身辐射�
杨龙荣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骨髓巨核细胞
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皮质牛磺酸、谷氨酸及其谷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水平和谷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头部分别给予0、10、20 Gy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12h测定脑皮质谷氨酸(Glu)、牛磺酸的含量以及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同时观察大鼠脑皮质Glu阳性神经元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脑皮质内Glu含量升高,Tau含量减少,Glu/Tau比值逐渐上升,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升高,Glu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数量上升,并与电离辐射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上述结果提示Glu产生的神经毒作用参与了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过程。
杨龙王奕萍荣曙赵国良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辐射谷氨酸牛磺酸
牛磺酸对^(60)Co γ射线半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杨龙许祥裕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电离辐射造血功能牛磺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