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1317)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叙事
  • 4篇评点
  • 4篇金圣叹
  • 3篇文学
  • 3篇文学评点
  • 2篇审美
  • 2篇释学
  • 2篇解释学
  • 1篇叙事文
  • 1篇叙事文学
  • 1篇叙事作品
  • 1篇意图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解释
  • 1篇哲学解释学
  • 1篇审美经验
  • 1篇审美阅读
  • 1篇自我
  • 1篇自我理解
  • 1篇作者意图

机构

  • 4篇山东女子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张曙光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叙事文学评点中的审美阅读——以金圣叹叙事文学评点为例
2013年
金圣叹的叙事作品评点首先是一种审美阅读,这种阅读具有审美解释的特征。读书当"理会文字"的主张,强调的是在"文本细读"中体验作品的审美意蕴;引用故事传说、历史典故、诗文佳作阐发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文本互释"中建构了作品多层次、立体感的意义之域;揣摩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猜想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文心"与"人心"的互征互释中构建起富有魅力的意味世界。
张曙光
关键词:叙事文学评点审美阅读
“圣叹文字”与文本解释中的自我理解——从哲学解释学谈金圣叹叙事文学评点
2012年
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蕴涵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他从批《西厢记》的"圣叹"文字中表明文学解释是一种"自我理解"行为,必然带有读者的理解视域。但在他那里,这种理解视域不是封闭的,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中保持开放性。金圣叹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上升为对人生意义、人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引领。
张曙光
关键词:金圣叹文学评点自我理解
“作者意图”追问与叙事作品的意义解释——从解释学视角谈金圣叹叙事作品评点被引量:1
2013年
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评点,蕴含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作品的意义存在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还是存在于读者的理解中,读者能否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都是金圣叹在评点中思考过的问题。在金圣叹那里,人都有"至诚之性",读者应当能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但由于作者创作情境和读者理解境域的复杂性,重建作者创作意图在实际上又是不可能的,也是无从判断的。面对这一困惑,金圣叹提出,读者要"眼照古人",以自己的理解去迎合作者的意图,"与古人捉笔一刹那顷精神,融成水乳"。
张曙光
关键词:作者意图解释学金圣叹
谈叙事文学评点中的阅读共鸣——以金圣叹评点为中心的理论阐释被引量:1
2012年
明清时期的评点家在对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的评点中不同程度地描述了阅读共鸣现象。在当代文论话语观照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评点家所揭示的阅读共鸣现象及其特征:作为读者审美经验中的高峰体验,阅读共鸣要经历一个"耐"、"止"、"思"的情绪酝酿与动力蓄势过程;阅读共鸣的发生体现了文本内在的意义要求,读者往往会在阅读共鸣中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深入分析评点家对阅读共鸣及其发生机制的评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评点所蕴含的丰富的阅读理论。
张曙光
关键词:文学评点审美经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