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11ZA061)
-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平张艳孟宪丽于宜平李红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黄游离蒽醌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次灌胃大黄游离蒽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行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制备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造模后6 h给药组动物灌胃大黄总游离蒽醌20 mg.kg-1,手术前、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外周血液中血清淀粉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门静脉中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0到6 h血清淀粉酶活性无明显降低,外周血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给药后5 h显著降低(P<0.05),门静脉血中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外周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反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可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肠上皮细胞损伤、改善肠道微循环,来发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 张燕王平杨永茂张艳于宜平孟宪丽陈小睿
- 关键词:大黄游离蒽醌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内毒素
- 黄芩苷对角叉菜胶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的PK-PD模型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利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评价黄芩苷解热作用的强度和特点。方法采用角叉菜胶复制大鼠炎症发热模型,ig黄芩苷(180 mg/kg)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量体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测定黄芩苷血药浓度;以ADAPT软件拟合基于作用机制的各PK-PD模型,以拟合优度选取优势模型。结果最终确定了含肝肠循环的双部位吸收PK模型和Sigmoid Imax PD模型,并以效应室抑制产热的方式联结了PK和P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黄芩苷解热作用的Imax为0.56℃,PD形状参数(H)为10.67。结论黄芩苷对抗角叉菜胶致发热作用的量效关系范围窄,效能低。
- 于宜平张艳李红王平孟宪丽陈小睿曾勇
- 关键词:黄芩苷发热体温角叉菜胶
- 大黄解热作用与降低血浆一氧化氮作用的PK-PD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药动学与药效学模型的结合是现代药物研究方法的一个热点,也是评价中药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以内毒素复制大鼠发热炎症模型,灌胃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量体温及血浆NO浓度,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进行大黄酸血药浓度测定。以Kinetica 5.0.11软件,分别对治疗组大黄酸平均血药浓度与治疗组体温及NO降低值进行PK-PD模型拟合,评价大黄作用特点及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抑制LPS大鼠体温及血浆NO浓度的升高;最终PK-PD模型均以效应室联结的无滞后时间二房室-Sigmod Emax拟合较优;大黄酸在LPS大鼠体内的t1/2,Cmax,AUC与正常大鼠比较显著增大;大黄解热及降低血浆NO浓度的EC50分别为114.1,90.80μg·L-1,两者较为接近;解热作用Emax约为造模后体温升高最大值的111.0%,对NO影响的Emax约为造模后血浆NO升高最大值的8.399%,两者有显著差异;两药效指标的药效动力学曲线均较为陡峭。大黄在正常及LPS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存在差异;解热及降低血浆NO浓度的作用靶点可能处于同一部位;大黄解热作用机制除通过降低血浆NO浓度外,应具有其他微观作用机制;大黄解热和降低血浆NO浓度作用的量效关系范围较窄,效能较低。
- 李红张艳于宜平王平李帆帆孟宪丽
- 关键词:大黄酸一氧化氮体温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正常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一次性ip D-氨基半乳糖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单次ig大黄水煎液1.54 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用HPLC-荧光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以Kinetica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正常组雌鼠体内大黄酸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雄鼠。急性肝损伤组雄鼠的Kel显著增加,MRT显著缩短,AUC显著降低。结论大黄酸在雌性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于雄性;大黄酸在肝损伤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吸收量较小,其动力学改变可能是由于肝脏对大黄游离蒽醌存在明显代谢或转化作用。
- 张艳徐佑东胡樱凡王平孟宪丽
- 关键词:大黄酸急性肝损伤D-氨基半乳糖荧光法药动学房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