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320)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余晔罗鸿刘珺姜妍刘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鼻炎
  • 5篇变应性
  • 4篇变应性鼻炎
  • 3篇变应性鼻炎患...
  • 3篇常年性
  • 2篇抗白三烯
  • 2篇白三烯
  • 2篇白三烯D4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水平
  • 1篇蛋白
  • 1篇虚证
  • 1篇阳离子蛋白
  • 1篇阳虚
  • 1篇阳虚型
  • 1篇阳虚证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机构

  • 4篇襄阳市中心医...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姜妍
  • 5篇刘珺
  • 5篇罗鸿
  • 5篇余晔
  • 4篇严能兵
  • 4篇张建斌
  • 4篇刘晓玲
  • 3篇王鹏举
  • 2篇付选香
  • 1篇孔维佳
  • 1篇柯赛雄
  • 1篇沈莹
  • 1篇李季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根据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根据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相对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EOS阳离子蛋白浓度,根据鼻分泌物EOS计数将患者分为EOS组23例(EOS≥3%)与非EOS组19例(EOS<3%),均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EOS组鼻分泌物中EOS比值[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x珋±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非EOS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2,均P<0.01)。治疗2、6个月后,EOS组的EOS比值、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均P<0.05);非EOS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1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EO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平均症状、体征评分EOS组和非EOS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鼻用类固醇用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鼻分泌物EOS增高的AR患者,采用类固醇治疗能够抑制EOS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EOS增高的AR患者对类固醇治疗反应性差,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上可以根据EOS的相对计数决定是否采用类固醇治疗。
罗鸿张建斌余晔刘珺姜妍严能兵王鹏举孔维佳
关键词:类固醇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白三烯D4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抗白三烯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白三烯D4合成酶(LTD4S)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抗白三烯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持续性AR患者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者146例,其中男78例,女68例,年龄(39±12)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LP)检测LTD4SA-444C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治疗组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单药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白三烯D4(LTD4)水平,根据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尿LTD4水平评价抗白三烯治疗的反应性。应用多元方差分析法检测LTD4S基因-444C等位基因频率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①AR组中LTD4S基因-444位点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70.7%(106/150)和29.3%(44/150),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67.3%(101/150)和32.7%(49/150),健康对照组LTD4S基因-444位点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76.7%(112/146)和23.3%(34/146),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74.0%(108/146)和26.0%(38/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150例AR患者中,基因型AC/CC患者较AA型患者年轻(分别为35±9、50±8岁,F=5.891,P<0.05),起病较早(分别为31±4、46±6岁,F=6.985,P<0.05),病程较长(分别为8.7±2.1、3.1±2.0年,F=11.43,P<0.05),症状评分(8.2±0.2、4.8±0.3.t=6.95,P<0.05)、体征评分(7.3±3.3、3.4±5.1,t=8.89,P<0.05)更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150例AR患者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4周后,基因型AC/CC患者对抗白三烯治疗的反应性优于AA型(F=11.01,P<0.05),2组患者治疗反应的差异与体内LTD4水平有关,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结论:襄阳地区汉族人群中LTD4SA-444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持续性AR患者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反应性相关。
刘晓玲罗鸿张建斌严能兵李季余晔刘珺姜妍王鹏举
关键词:白三烯D4遗传药理学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与抗白三烯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与抗白三烯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78例持续性AR患者进行4周孟鲁司特治疗试验。观察症状/体征评分、血嗜酸细胞百分比(Eos%)分类计数、血清总IgE、尿白三烯D4(urinaryleukotrieneu D4,uLTD4)的变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指标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48例有明显临床改善(有效组),30例无明显改善(无效组)。有效组患者uLTD4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1755.3±375.1)pg/ml creatinine vs(225.5±346.4)pg/ml creatinine,P<0.05);而Eos%、血清IgE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回归分析提示,有效组治疗前症状/体征与uLTD4存在负相关性(r=-0.3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孟鲁司特疗效与uLTD4有相关性。当治疗前uLTD4≥1200 pg/ml creatinine时,其OR=3.5,95%CI为(1.7,15.8);其他指标则无相关性。结论 uLTD4水平与孟鲁司特治疗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选择抗白三烯类药物的参考标志物。
刘晓玲罗鸿张建斌严能兵付选香沈莹余晔刘珺姜妍
关键词:常年性白三烯D4生物医学研究
升阳益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升阳益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肾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而血清IL-4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4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有效率为85. 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升阳益肾汤对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IL-2、IL-4水平,疗效显著。
李峰
关键词:脾肾阳虚证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
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治疗依从性评分问卷调查。120例进入调查的患者按是否接受过用药指导分为A1组和B1组,按是否接受过用药监督分为A2组和B2组。研究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水平、RQLQ得分、VAS得分与其生活质量各领域(日常生活受限、睡眠、非鼻-结膜炎症状、鼻炎相关行为、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心理情感反应)的相关系数呈正相关,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程长短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提高AR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晓玲罗鸿张建斌余晓虹余晔刘珺姜妍柯赛雄
关键词: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
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在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三级预防管理的210例AR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进行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A组:单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B组联合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治疗。C组在B组联合用药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每季度进行1次健康知识讲座、问题咨询和教育资料发放,内容主要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知、信、行)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饮食、尽量避免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有氧运动(每天0.5~1.0h)。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3年后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随访比较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从AR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鼻内镜和放射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分评定疗效:干预3年后3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3年后组内比较AR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4项症状及体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年后,A组8例(11.43%)、B组6例(8.57%)、C组1例(1.43%)失访,C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结论:AR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管理在保持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能明显提高AR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疗效得以保证的重要手段。
刘晓玲罗鸿余晔刘珺姜妍付选香严能兵王鹏举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健康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