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02)

作品数:30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陶富源杨晶张涛陶庭马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主义
  • 7篇马克思主义
  • 6篇哲学
  • 4篇社会主义
  • 4篇列宁
  • 3篇以人为本
  • 3篇人为本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政党
  • 2篇执政
  • 2篇执政党
  • 2篇执政实践
  • 2篇社会
  • 2篇视域
  • 2篇唯物
  • 2篇现象学
  • 2篇逻辑
  • 2篇马克思学
  • 2篇马克思学说
  • 2篇共产党

机构

  • 26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皖南医学院
  • 4篇安徽工程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
  • 2篇浙江越秀外国...

作者

  • 15篇陶富源
  • 7篇杨晶
  • 5篇陶庭马
  • 5篇张涛
  • 3篇李华平
  • 3篇刘洋
  • 1篇徐东辉
  • 1篇郭莉
  • 1篇张沙沙
  • 1篇陈静
  • 1篇王成华
  • 1篇金承志
  • 1篇包敏

传媒

  • 2篇理论建设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求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探索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唯实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4篇2012
  • 1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质本体论新论
2012年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价值是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确立前提基础。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本体论意义以及对旧唯物主义本体论意义的改造确立了物质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规范人、实践和社会存在的意义。
杨晶金承志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被引量:3
2012年
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根本,即人是社会之本。这从而决定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群体发展为本、以实现人民至上为原则的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维护人的生存性利益为基础的发展性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为目标;以无产阶级解放为必然形式;以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为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执政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其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
陶富源张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共产党
先秦儒家与当代生态文明研究
2012年
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其特征有三:轻视物质文明,产生于落后生产力时期的农业文明,集中于对第一大历史形态的思考。以此形成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重要启示。
杨晶
关键词:先秦儒家生态文明历史情境
加强公民认同 建构和谐官民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官民关系不和谐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寻租腐败现象、行政服务不到位、政务不公开以及政治阶层分化是我国现阶段官民关系不和谐的四个方面。由于"官本主义",缺少民主传统,以及公民概念尚未普及等三方面构成的公民认同缺失是官民关系近乎对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公民认同,改善官民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杨晶
关键词:官民关系公民认同和谐社会
论列宁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2015年
列宁在没有阅读过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前提下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透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列宁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围绕俄国东方社会的具体状况展开,从三大社会形态和人的主体性发展关系出发阐述与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实现是社会历史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同步性和非同步性的统一。
杨晶陶富源
关键词:列宁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及其当代启思被引量:2
2014年
海德格尔通过"马克思主义在经验异化之际深入到历史的一个本质维度中"、"唯物主义的本质根植于形而上学的规定"、"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三个论断,认定"马克思主义处在形而上学时代的最末端,即存在遗忘史的最末端"。基于存在绝对主义思想,海德格尔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式的。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回应,可以揭示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
张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形而上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被引量:4
2012年
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选择继承马克思异化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遇到了新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家志趣以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范式意义等方面,能够获得合理的诠释。思想家们将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现实和问题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各具特色、富有深度的批判理论,在批判理论的样态、批判的问题指向、批判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变革社会的主体等问题上,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王成华张沙沙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
马克思“现实的人”新解
2016年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所谓现实的人,是指在一定的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历史发展的人。其基本规定是: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社会存在物,是历史存在物。从现实的人出发,在阶级社会中就是从人的阶级存在出发,主要是从代表社会未来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和根本利益出发。对马克思"现实的人"这一新解,对于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陶庭马陶富源
关键词:马克思学说阶级性
“逻辑在先”与“逻辑上在先”
2012年
"逻辑上在先",是指在理论展开顺序上,较为抽象的范畴、命题相对于较为具体的范畴、命题具有在先性。体现这种在先性,是建构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包括哲学体系所应遵循的普遍原则。"逻辑在先"则是指以逻辑称谓的概念体系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的在先性,它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唯心主义理解。这两个命题在涵义上是迥然有别、不可混淆的。近十多年来流行着一种把"逻辑在先"混同于"逻辑上在先"去加以肯定的观点,这是很为不妥的。
陶富源张涛
关键词:逻辑顺序哲学基本问题逻辑在先
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工人民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俄国共产党内展开了一场关于工人民主的论争。列宁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坚持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工人民主,还是坚持"工会国家化"的工人民主。列宁在论争中具体、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过渡性质社会主义工人民主的三个方面:坚持工农联盟、推行工人管理能力的教育和坚持党的领导。列宁经济民主中常态性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杨晶陶庭马
关键词:列宁经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