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26001)

作品数:32 被引量:274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贤伟张健荣丽范川袁渭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自贡市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10篇细根
  • 6篇退耕
  • 6篇草根
  • 5篇三倍体毛白杨
  • 5篇物量
  • 5篇毛白杨
  • 5篇白杨
  • 4篇退耕还林
  • 3篇亚高山
  • 3篇贮水
  • 3篇川西亚高山
  • 2篇养分
  • 2篇一品红
  • 2篇有机碳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植被
  • 2篇入渗
  • 2篇生物量

机构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作者

  • 24篇李贤伟
  • 16篇张健
  • 11篇荣丽
  • 7篇范川
  • 5篇杨渺
  • 5篇李德会
  • 4篇王巧
  • 4篇范冰
  • 4篇霍小鹏
  • 4篇袁渭阳
  • 4篇董慧霞
  • 3篇张良辉
  • 3篇代杰
  • 3篇刘朔
  • 2篇陈文德
  • 2篇朱天辉
  • 2篇薛波
  • 2篇张兴华
  • 1篇赖元长
  • 1篇周义贵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草业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对C/N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剥落分离法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与三倍体毛白杨+自然草2种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化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两模式林地非根际土C/N值和pH值均大于其对应的根际土。自然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C/N值大于黑麦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而pH值却相反,黑麦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土pH值大于的自然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N/P值(有效N与有效P的比值)接近14:1;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速效K在4—5月均处于低谷,10—11月处于高峰;黑麦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速效K呈现较显著正相关,自然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N/P值呈现较显著正相关。
刘朔袁渭阳李贤伟荣丽杨渺李德会王巧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根际C/N值
施肥对一品红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施肥对一品红天鹅绒品种抗寒性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技术。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施K、Ca、Si量与天鹅绒抗寒指标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钾、氯化钙、硅酸钠3种肥料均能提高一品红抗寒性,且重要性依次为:硅酸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钾最大效应在600mg/L,分别施氯化钙、硅酸钠0mg/L;氯化钙最大效应为200mg/L,分别施氯化钾150mg/L,硅酸钠25mg/L;硅酸钠最大效应为100mg/L,分别施氯化钙、氯化钾0mg/L;在同时施用3种肥的情况下,高浓度硅酸钠配合低浓度氯化钾、中等浓度氯化钙或高浓度氯化钾配合低浓度硅酸钠、中等浓度氯化钙有利于抗寒性提高。高抗寒性栽培要点为:施氯化钾量267-366mg^L,施氯化钙量90~122mg^L,施硅酸钠量24-52mg/L。
关键词:一品红肥料抗寒性统计分析
柳杉细根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被引量:4
2010年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环首先出现在1级细根,其次是2和3级细根,表明细根衰老和死亡顺序与生长顺序相反;3)养分回输表现为阶段性,1级细根首先回输到2级细根,2级细根再回输到3级细根;4)柳杉细根中N,P,K浓度变化趋势和它们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吴勇李贤伟荣丽刘语欣罗艺霖
关键词:柳杉养分内循环养分迁移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被引量:11
2010年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在363.2~703.7 t/hm2,排序为:E>C>F>SF>D>BF>B>A>BL;最大贮水量在1 229.4~2 315.4 t/hm2,排序为:SF>D>F>E>A>B>BF>C>BL。(4)在0~20 cm土层,初渗率在0.80~25.95 mm/min,排序为:C>D>E>BF>B>SF>F>A>BL;稳渗率在0.55~4.25 mm/min,排序为:BF>E>SF>A>B>F>D>C>BL。(5)各渗透率指标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稳渗率与枯落物蓄积量显著正相关(P<0.05)。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关键词: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贮水量
华西雨屏区不同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主要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动态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牧草地(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LS)细根、草根分解速率以及其与细根、草根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变化,结果表明:①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年,分解1年后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②在一年的分解期间的各个阶段HN模式的好气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都显著大于其他3种模式(p<0.01);③4种模式固氮细菌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氨化细菌数量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HN、LS模式固氮细菌数量与细根、草根N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细根、草根的分解受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相互作用的影响,自生固氮在林草复合模式与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肥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荣丽李贤伟张健朱天辉范川蒲德强
关键词:退耕还林
华西雨屏区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细根呼吸对水热变化的响应
2013年
通过离体根系直接测定的方法对四川盆周低山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光皮桦+苦竹、光皮桦+自然草)细根呼吸动态及其与研究立地上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地下5 cm处)、土壤含水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模式细根呼吸都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最高的8月分别为1.83,2.03,1.88μmol.m-2*s-1,12月细根呼吸均出现最低值分别为(0.39,0.56,0.48μmol.m-2*s-1);2)相较于大气温度,细根呼吸和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更大(R air=0.643,0.72,0.676,R soil=0.66,0.75,0.722,P<0.01);3)不同研究立地土壤含水量同细根呼吸变化没有呈现出线性相关.
李德会李贤伟
关键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含水量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 a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的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式林地内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总量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人工草林地有机质比自然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明显。
董慧霞李贤伟张健范冰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退耕地
光皮桦木-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研究四川洪雅县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探讨该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各径级的细根与草根差异较小,0~1mm活细根生物量与草根水平分布增长曲线有一定重合,表现为:100cm>150cm>50cm;直径1~2mm活细根在水平分布上呈"V"型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变化为:50cm>100cm>150cm。在垂直分布上则差异显著,0~1mm活细根在上层(0~10cm)生物量占总根量的63.73%左右,细根生物量在整个上层(0~10cm)占比例达40.02%,中、下层占59.98%;扁穗牛鞭草草根有81.27%分布于上层,即草根上层对草根总生物量贡献最大。0~1和1~2mm细根、草根的年动态增长曲线变化规律一致,显示为同步增长和同步减少;从空间分布变化显示,光皮桦木与穗牛鞭草在0~10cm的土层存在一定生长竞争,在中、下层则竞争较小。因此,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及养分种间利用表现物种间的互利现象,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
王巧李贤伟杨渺李德会荣丽
关键词:扁穗牛鞭草细根草根生物量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被引量:10
2009年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关键词:植被类型入渗性能
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添加细根(草根)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不同温度(10,20和30℃)条件下分别向土壤中添加光皮桦细根(直径<2 mm)与扁穗牛鞭草草根混合物(处理1)、光皮桦细根(处理2)、扁穗牛鞭草草根(处理3)和柳杉细根(处理4)这4种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细根的种类、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均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产生影响;120天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大于对照(P<0.05);在60和120天后,处理1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表现为30℃>20℃>10℃,对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表现为10℃>20℃>30℃(P<0.05)。
冯发堂荣丽李贤伟赖元长周义贵范川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