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Y053)

作品数:53 被引量:271H指数:10
相关作者:孟祥林张玉梅王子柱陈立文周稳海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城市
  • 9篇地产
  • 8篇一体化
  • 8篇京津
  • 8篇京津冀
  • 8篇房地
  • 8篇房地产
  • 7篇京津冀一体化
  • 7篇经济学
  • 6篇城市群
  • 4篇经济学分析
  • 4篇房价
  • 4篇Q+
  • 3篇农村
  • 3篇区域经济
  • 3篇文化
  • 3篇环渤海
  • 3篇城市群发展
  • 2篇对接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0篇华北电力大学
  • 18篇河北大学
  • 5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河北金融学院
  • 2篇宜宾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五矿集团...

作者

  • 28篇孟祥林
  • 13篇张玉梅
  • 7篇王子柱
  • 3篇周稳海
  • 3篇陈立文
  • 2篇曲伟
  • 2篇叶莉
  • 2篇赵桂玲
  • 2篇王浩
  • 2篇刘畅
  • 2篇谢倩倩
  • 2篇王倩
  • 1篇刘庆贤
  • 1篇穆良平
  • 1篇李颖
  • 1篇朱永亮
  • 1篇马丽华
  • 1篇王亚娇
  • 1篇陈劲松
  • 1篇薛晓春

传媒

  • 6篇中国名城
  • 5篇城市
  • 3篇建筑经济
  • 2篇经济论坛
  • 2篇环渤海经济瞭...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保定学院学报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金融教学与研...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企业经济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20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两种主要测度方法:研究思路、误区及适用性分析被引量:31
2015年
当前测度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两种最主要方法,是指标法和多元统计方法。从当前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中的研究思路着手,对其适用性进行评析尚是薄弱环节。笔者以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掌握为基础,基于这两种方法及其分类在运用中的研究思路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其运用于房地产泡沫测度的原因,在运用中存在的误区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当前指标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在运用中大多混淆了景气指数和泡沫测度在评价指标上的差异,只有以房价收入比为指标测度我国城市住宅市场泡沫水平具有适用性。
王浩穆良平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指标法
“城市走廊”+“双C城市环”:保定对接天津的区域发展策略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一、区域经济对接的发展步骤分析(一)聚集效应与城市规模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城市必须依托腹地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城市在腹地内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率先发展起来,聚集效应逐渐增加,更多的资源以城市为核心聚集,以期在这里产生聚集效应。按照这个逻辑,城市最初是以吸收作用为主发展起来的,通过不断从周围腹地吸收资源,城市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城市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城市的影响范围就更加有限。因此,某个城市的一定距离以外,会依据其优越条件产生另外一个城市。由于每个区域经济要素的富集程度以及整合程度有差别,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在更大的地域内不同城市的发展并不同步。城市发展程度的差别会造成城市之间影响强度的差别。发展势头强的城市(大城市)会对发展势头较差的城市(小城市)施加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吸收和辐射两个层面:一方面,由于资源在大城市能够得到更大的聚集优势,所以小城市的资源会向大城市聚集,这种聚集过程会进一步导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不对称发展,这时大城市处于聚集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变得拥挤,会从聚集经济转变为聚集不经济,于是大城市的资源会逐渐向外分散,在大城市的规模逐渐向外扩展的同时,腹地中的小城市也开始得到发展,这时大城市处于辐射发展阶段。
孟祥林
关键词:对接
房地产企业入股银行风险防范策略
2015年
2013~2014年掀起房地产企业入股银行的高潮,房企入股银行面临投资收益不容乐观、丧失拓宽融资渠道的积极性、无法与城商行形成协同效应等风险。为防范风险,房企应谨慎遴选投资标的,并对入股银行进行合理估值,监管当局要对交易的合规性、房企持股比例和关联交易严格把关。
王亚娇马丽华朱永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产融结合
中原城市群: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的多元发展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图1展示了中原城市群的大致情况。从空间上看,中原城市群包括了郑州城市群和“许-平-漯”城市群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南北呼应。郑州城市群包括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及郑州6个城市,这些城市在空间上临近,围绕郑州布局为弧形,
孟祥林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
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保定“对接京津”的优势因素与发展举措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接京津"是保定的发展思路,在这种思路下,保定可以较好地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保定对接京津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历史文化积淀较厚,独特的区位优势,同城化交通体系正在形成,承载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合作范围广泛。保定作为京津大都市周边的一个中等城市,要真正实现与京津对接,就需要在行政层面得到支撑,所以保定对接京津不仅是区域经济层面的对接,也是行政层面的对接。由于京津正处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展阶段,并且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所以保定对接京津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京津的呼应,但保定要主动营造条件,以便在对接京津的过程中具有更多主动权。
孟祥林
关键词:对接京津
港口与腹地互动视角下环渤海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环渤海地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与有特大城市支撑的腹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地区海岸线长5000多公里,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构成"C"型结构,辐射到山西、内蒙古和河南等更远的地方,连通了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等区域。津京两个大城市在该区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腹地依托渤海的港口群,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进程得以加快。聚集经济效应使得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是该区域还存在着港口功能趋同、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深入思考资源深度整合的高效运营机制,强化港口间合作,突出优势和重点进行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和区际间通过协同发展强化竞争力。
孟祥林
房价波动非完美预期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在传统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放松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假设,引入非完美预期与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可以从行为经济学的心理预期与财富幻觉的角度分析其对消费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效用理论,建立涵盖上述因素的非完全预期生命周期模型。将该模型运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针对2000—2016年31个省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房价波动的非完美预期以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由此提出因地制宜调控房价、合理引导预期、降低不确定性的政策建议。
樊锦霞叶莉张玉梅
关键词:房地产财富效应区域异质性
“三Q+三C”发展思路下的“京西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一、“京西城市群”发展状况分析(一)京西城市群区域分化图1展示了“XQ+XC”模式下“京西城市群”的发展构架,“三O+三C”即“三城市群+三城市带”,这是对“环京津地区”未来城市发展进行“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的一种新设计思路。“三城市带”即由首都主城区向外逐渐构建第一城市带、第二城市带和第三城市带,3个城市带要逐步将京津冀包容在一起。
孟祥林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发展主城区
“环首都贫困带”与“环首都城市带”:“三Q+三C”模式的区域发展对策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贫困带就像一个"破围脖"围住了首都。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将这个"破围脖"换成"金项链",必须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通过"三Q+三C"模式的城市体系建设,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平等对话,环首都地区的发展方式也就从"服务京津"变为"对接京津",从而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
孟祥林
基于历次调控视角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借鉴七轮房地产调控经验教训,有助于构建和实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其中迅速精准出击、多种市场化政策、必要时采取行政化手段等经验值得借鉴。然而调控并没有解决高房价问题,这与信贷和税收政策过于宽松、土地和保障房供给不足、调控政策存在漏洞,执行出现偏差、政策外溢性、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等密切相关。短期可适度微调以合理满足改善性购房需求。长期应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通过差别化信贷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以公平和绿色的税收原则促使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在多元化供给基础上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以共享理念完善住房保障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推动城市群战略和高质量住房供给。要分阶段有序实施长效机制,短期侧重信贷和土地,未雨绸缪防控断供潮;中期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收改革;长期将重点放在住房供给侧改革,以更好地满足改善性和养老等住房需求。
张玉梅王子柱
关键词:税收公平原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