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3B01)

作品数:65 被引量:404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连学赵岩蔡恩博刘双利杨鹤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7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人参
  • 21篇皂苷
  • 15篇人参皂苷
  • 10篇液相色谱
  • 10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10篇高效液相
  • 10篇高效液相色谱
  • 9篇氨基酸
  • 8篇总皂苷
  • 7篇柱前衍生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色谱法
  • 6篇响应面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氨基酸含量
  • 5篇液相
  • 5篇人参总皂苷
  • 5篇茎叶
  • 5篇抗氧化

机构

  • 46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吉林农业科技...
  • 6篇长春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华大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康美新开河(...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药质量控制...
  • 2篇长白山职业技...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1篇张连学
  • 32篇赵岩
  • 17篇刘双利
  • 17篇杨鹤
  • 17篇蔡恩博
  • 14篇郜玉钢
  • 8篇唐国胜
  • 8篇王英平
  • 7篇侯莹莹
  • 7篇王士杰
  • 4篇张惠
  • 4篇郑培和
  • 3篇雷秀娟
  • 3篇李春
  • 3篇刘海龙
  • 3篇张悦怡
  • 3篇张启伟
  • 3篇王智民
  • 3篇孙晶波
  • 3篇许永华

传媒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特产研究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草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食品科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药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转化法制备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稀有人参皂苷Compound K(CK)是二醇型非天然人参皂苷,是其他二醇型人参皂苷在人体肠道内的降解产物。因其在抗肿瘤等方面有特效,需大量制备以满足医疗和科研需要,因此,有效获得稀有人参皂苷CK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人参皂苷CK的微生物转化及制备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学臧埔张连学郜玉钢李萍郝建勋王亚星
关键词:人参微生物转化
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植物甾醇为植物油中的一种天然组分,植物甾醇中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水平。而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与植物甾醇相比具有更佳的脂溶性和更优的降血清胆固醇功效,可作为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而植物甾醇酯与植物甾醇相比,能比较方便地添加到油脂或含油脂的食品中。本文介绍了植物甾醇酯合成的研究概况,并阐述了化学法、酶法、离子液体法、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植物甾醇酯,为研发高效、环保、可靠、安全的植物甾醇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技术提供参考意见。
赵岩唐国胜侯莹莹牛淑静郜玉钢韩雪张悦怡沈彦龙张连学
关键词: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化学法酶法离子液体法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黄芩中氨基酸含量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对黄芩中游离及总氨基酸进行测定。方法以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色谱柱为Ultimate Amino Acid氨基酸分析专用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水(80:20,WV),B为三水合醋酸钠缓冲溶液(pH6.5)-乙腈(93:7,V/V),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21种氨基酸在0.0025~2.5000m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21种游离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93.72%~105.03%之间,RSD在0.81%~3.15%之间(n=6);总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95.22%~102.04%之间,RSD在0.47%~2.44%之间(n=6)。结论柱前衍生RP-HPLC法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黄芩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马爽赵岩赵晓红陆珞蔡恩博张连学
关键词:黄芩柱前衍生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
人参茸芝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人参茸芝胶囊的急性毒性,评价人参茸芝胶囊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实验技术指导原则,将6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禁食不禁水12 h后,给药组将人参茸芝胶囊以最大浓度(2.2 g·m L-1),最大体积(40 m L·kg-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连续14 d观察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以及死亡情况。14 d后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小鼠心、肝、肾、脑等脏器是否正常。结果给药组小鼠无1例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进食量无显著差异,行为活动无异常。尸解后未见给药组小鼠的脏器异常。小鼠的人参茸芝胶囊的半数致死量(LD50)未测得,最大耐受量(MTD)为88 g·kg-1。结论从药物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来看,人参茸芝胶囊是一个安全的剂型。
赵岩妙志岩郜玉钢刘双利杨鹤张连学王士杰
关键词:半数致死量(LD50)
磐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研究道地产区磐安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左旋四氢黄连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2)、延胡索乙素(3)、紫堇球碱(4)、异紫堇球碱(5)、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6)、延胡索甲素(紫堇碱,7)、8-酮基黄连碱(8)、左旋紫堇根碱(9)、去氢延胡索甲素(10)、13-甲基巴马亭红碱(11)、氧化海罂粟碱(12)、原阿片碱(1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4)、四氢小檗碱(15)、二去氢海罂粟碱(16)、黄海罂粟灵碱(17)、黄连碱(18)、巴马亭(19)、小檗碱(20)。结论化合物6、9和16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首次应用2D NMR技术对化合物6和16的13C-NMR、1H-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杨鑫宝刘扬子杨秀伟刘建勋
关键词:延胡索小檗碱
响应面法优化草本水杨梅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优化草本水杨梅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草本水杨梅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草本水杨梅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草本水杨梅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3.76%,超声提取时间36.94 min,液固比为201.78 m L·g^(-1),在此条件下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为9.67%;三因素对草本水杨梅多酚提取率影响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并以水溶性VC和BHT为对照物,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对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随多酚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结论:由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的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草本水杨梅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草本水杨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张岳赵岩蔡恩博刘双利杨鹤张连学王士杰
关键词:草本水杨梅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抗氧化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陇西地区防风中色原酮和香豆素类成分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并比较分析陇西地区防风类药材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亥茅酚苷、补骨脂素、欧前胡素、佛手苷内酯、花椒毒素的量。方法 采用甲醇回流法得到提取物,HPLC-DAD法测定提取物中8种成分量,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结果 8种成分的回归方程r值均在0.999 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2%~104.1%,RSD均<3%。防风中以4种色原酮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4种香豆素;葛缕子及白花前胡中未检测到色原酮,而香豆素量均高于防风。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防风类药材中8种成分的测定。陇西地区的2种习用防风从8种主要成分量上看不能代替防风使用。
孙晶波郜玉钢张秋菊张连学金勇
关键词:防风色原酮香豆素花椒毒素欧前胡素HPLC-DAD
关苍术毛状根培养体系建立及其多糖含量测定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关苍术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并对关苍术中多糖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用发根农杆菌R1000和R1601菌株感染关苍术叶、茎、根外植体,诱导毛状根产生,对扩大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毛状根进行PCR检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关苍术中多糖的含量。结果 R1000感染叶片诱导率最高为(62±2.58)%,最佳增值培养基为White,应用PCR证实R1000和R1601 Ri质粒上的rolB基因片段以成功转入被感染的关苍术叶和根中。结论关苍术毛状根多糖含量为(126.7±16.2)mg·g-1。
吕政张淑丽路放杨世海
关键词:关苍术毛状根发根农杆菌多糖含量
酸枣仁皂苷回流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法优选酸枣仁皂苷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酸枣仁皂苷提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检测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体积分数(0,30%,50%,70%,80%,95%)、液固比(8∶1,10∶1,12∶1,15∶1,20∶1)、提取时间(1,1.5,2,2.5,3h)和提取次数(1,2,3,4)为考察因素,筛选各因素对酸枣仁皂苷提取影响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心组合试验,用SAS(9.2)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响应面分析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响应面分析优选得到的酸枣仁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66%乙醇,液固比12.5∶1,回流提取3次,每次1.8h。在此条件下,酸枣仁皂苷A和B含量之和平均为1.21mg/g,与模型预测值(1.30mg/g)接近。【结论】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酸枣仁皂苷A和B提取工艺可信度高,皂苷含量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模型预测效果好,工艺稳定,可用于指导酸枣仁皂苷的工业化提取生产。
祝洪艳张力娜林海成王月珍王国丽赵岩郜玉钢张连学
关键词: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
五加科药用植物悬浮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悬浮培养技术对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是实现五加科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五加科药用植物悬浮培养的特点和反应器培养进展,分析了影响悬浮培养的条件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药效成分的影响,认为植物自身特点和培养条件对悬浮培养的成效影响较大,因此,明确影响不同植物培养效率的内、外因素十分必要,并提出了未来五加科药用植物悬浮培养研究的方向。
宋娟雷秀娟尹红新王英平
关键词:五加科影响因素反应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