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12102110089)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荣江朱明哲陈伟包东娥段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棉花
  • 7篇高产
  • 5篇性状
  • 4篇数量性状
  • 4篇棉花新品种
  • 3篇品质性状
  • 3篇聚类分析
  • 3篇高产优质
  • 2篇早熟
  • 2篇早熟性
  • 2篇早熟性状
  • 2篇熟性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1篇性状选育
  • 1篇选育
  • 1篇优质育种
  • 1篇育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机构

  • 9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8篇陈荣江
  • 2篇朱明哲
  • 1篇张金宝
  • 1篇王清连
  • 1篇董娜
  • 1篇胡平
  • 1篇包东娥
  • 1篇段芳芳
  • 1篇陈伟

传媒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高产优质育种数量性状选育模式参数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2008年黄河流域区试中熟常规棉A、B两组19个参试品种的16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多项式回归等方法研究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的选育参数。结果表明,前6个主因子解释了所考察性状总变异信息的86.79%;探明了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对以皮棉产量、产量因素性状及纺纱指数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进行模拟仿真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650 kg/hm且纺纱指数≥155的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选育参数为:株高99.02~106.12 cm,果枝始节5.89~6.57节,果枝台数13.81~15.60台,单株铃19.31~19.51个,铃质量5.77~5.82 g ,衣分39.55%~39.78%,纤维长度31.88~32.00 mm,麦克隆值5.16~5.27,比强度31.48~31.73 cN/tex。植株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
陈荣江孙长法包东娥朱明哲
关键词:棉花高产优质数量性状
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为研究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确定其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利用锦科杂1号2006、2007年连续2a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品种区试(C组)及2008年参加全国杂交春棉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其栽培密度、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密度(0.806 0)>单铃质量(0.640 7)>株铃(0.640 3)>衣分(0.310 4);基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模拟,导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从1 300kg/hm2增至2 000kg/hm2,每增产皮棉100kg/hm2,需增加密度429株/hm2、株铃0.25个、单铃质量0.16g、衣分0.45%。其高产栽培应在本试验平均密度(45 000株/hm2左右)的基础上,以力争株铃16~18个、稳定单铃质量(6.2~6.5g)、确保衣分(43%~45%)为主攻方向。
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陈伟
关键词:棉花
棉乡368棉花产量因素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高产结构指标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棉乡368品种在2006—2007年河南省短季棉区试及2009年生产试验中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院密度、株铃、铃重的最终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密度为负效应,而衣分、子指的效应不显著。实现高产,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株铃、确保铃重为主攻方向。各品质因素性状对纺纱指数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院最终效应(绝对值)依次为院比强度〉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负)〉麦克隆值(负)。足见纤维品质的长、细、强度及整齐度对提高纺纱指数至关重要。模拟高产结构指标参数为院密度5.170万~5.304万株/hm2,株铃9.24~9.65个,铃重5.16~5.31 g,衣分39.27%~39.71%,期望产量1 437.33~1 461.38 kg/hm2。
孙长法陈荣江田土星
关键词: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探讨棉花数量性状间相互影响的机理,以期明确制约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兼顾早熟、高产与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根据2008及2009两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棉花新品种区试中早熟2组包含19个品种的17个数量性状的试验资料,对早熟性状组(I)、产量性状组(II)和品质性状组(III)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将产量性状对皮棉产量、植株性状对产量因素分别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组I与II、I与III、II与III间的典型相关均达显著水平(rI.Ⅱ=0.8507、rⅡ.Ⅲ:=0.8568’,rⅡ.Ⅲ=0.9261).产量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衣分(0.8323)〉株铃(0.5348)〉籽指(0.1938)〉铃重(0.0681).生育期对霜前花率直接负效应(-0.9758)达极显著水平、对株铃的直接负效应(-0.7149’)达显著水平,植株生育性状对其他产量因素的直接效应均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宜选取生育期135—140d、果枝始节5-6节、株高75~85cm,有望增加株铃,增收霜前花,在主攻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性状的前提下,应谨防铃重、衣分趋低,三个产量因素协调发展是实现皮棉增产的关键.
孙长法
关键词: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通径分析
棉花新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讨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棉花品种改良及亲本选择提供信息,运用聚类、判别、多元方差等分析方法对参加2011年黄河流域中熟常规棉区试A、B两组共20个品种的产量、早熟性、抗病性及品质指标共12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以枯萎病指最大(25.36%),黄萎病指次之(19.45%),皮棉产量、株铃、铃质量、麦克隆值及纺纱均匀指数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及整齐度的变异系数较小.聚类分析(minkowski距离,ward方法)将20个品种聚为4大类,基于聚类结果再进行判别分析,误判率为0,表明分类结果可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类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第I类属早熟、较高产优质类;第II类属中早熟、中产中质类;第III类属较早熟、高产中下质类;第IV类属中熟、中低产中上质类.针对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合理利用的价值和改良目标.百棉985、中植棉1017及锦科棉11号3个品种性状表现突出,在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张宗敏田土星陈荣江
关键词:棉花高产优质聚类分析
棉花区试品种的数量性状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为对棉花区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对参加新疆自治区2008年棉花品种区试(早中熟2组)的11个品种的早熟性、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2%,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以各因子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品种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列前3名的依次为40428,THK-331,锦科255,它们高产优质,综合表现突出.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将11个供试品种从早熟、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4大类.第Ⅰ类有THK-331、40428、K-263、锦科255共4个品种,属较高产、中上质类品种;第Ⅱ类含99-6、M2、中49(CK)3个品种,为中高产量、中质类品种;第Ⅲ类有康地3052和99-9两个品种,为中产量、中下质类品种;第Ⅳ含X11006和9816两个品种,属高产、较优质类品种,并指出各类品种的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改良目标.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吻合.
朱明哲任荣军张建莉张文军何录娟
关键词:早熟性状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棉花数量性状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明确影响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依早熟、高产与优质对棉花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为挖掘和利用棉花种质资源信息提供依据.对参加新疆自治区2008年棉花品种区试(早中熟2组)的11个品种包括早熟性、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2%,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各品种的综合得分排序,列前3名的依次为40428,THK-331,锦科255.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供试品种聚为4大类:第Ⅰ类的4个品种,属较高产、中上质类品种;第Ⅱ类有3个品种,为中产、中下质类品种;第Ⅲ类含2个品种,为中低产、中下质类品种;第Ⅳ包含2个品种,属高产、较优质类品种,并分别指出各类品种改良目标的针对性.
陈荣江孙长法
关键词: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聚类分析
国审棉种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配方施肥的研究
2012年
根据锦科杂1号氮、磷、钾"3414"回归设计试验资料,建立了以皮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NP、NK、PK、N、P、K 3类7种肥料效应模型,通过模拟寻优,分别求得7种模型的施肥配比,进而对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决策及期望产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筛选出PK二元二次回归模型(N固定于"2"水平)提供的施肥量,即施纯N 300 kg/hm2、P2O5134.24 kg/hm2、K2O 218.0 kg/hm2,其期望皮棉产量可达1 791.0 kg/hm2,产投比11.37.可作为本品种兼顾高产高效生产的推荐施肥量.
孙长法艾箫陈荣江胡平
关键词: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
棉乡杂3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措施被引量:1
2014年
探讨棉乡杂3号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2 a试验结果表明:铃重、衣分的变异较小,它们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株铃数、公顷铃数有较大变异,表明它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衣分、铃重和公顷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的最终效应为:衣分(0.6411**)〉铃重(0.4668**)〉公顷铃数(0.4490**),贡献率相应为49.49%、26.24%、24.27%,以衣分为最大,铃重和公顷铃数分列第2、3位.模拟得出皮棉产量1650-1800 kg/hm2的优化结构:公顷铃数784608-803030个,铃重6.12-6.20 g,衣分41.43%%-41.66%.在高产栽培实践中,以争株铃、增总铃、促铃重、稳衣分为主攻方向,加强管理,促成各因素协调发展,方能实现高产目标.
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段芳芳
关键词:高产栽培通径分析
百棉1号产量结构模型的建立及高产密、肥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明百棉1号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组合及其此长彼消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探讨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的密、肥效应参数,利用百棉1号2006-2007年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品种区试A组及2008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生产试验A组共37个点的观测资料,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互变模型,多元多项式曲线回归及模拟选优等方法,研究了该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所建密、肥效应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百棉1号,应在适当控制密度的前提下,力求促使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方可实现理想的产量结构;从产量目标性状密、肥因子效应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得出,在平均密度48 838株/hm2,施N 216.96kg/hm2、P2O5147.94kg/hm2、K2O 115.59kg/hm2条件下,皮棉期望产量可达1 615.58kg/hm2,其理想产量结构为单株铃数17.23个、单铃质量6.32g、衣分41.33%。
王清连陈荣江董娜张金宝
关键词:百棉1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