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606)

作品数:86 被引量:1,506H指数:24
相关作者:王文科王金生杨泽元林学钰苏小四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地下水
  • 10篇水资源
  • 8篇数值模拟
  • 8篇流域
  • 8篇黄河
  • 8篇黄河流域
  • 8篇河流域
  • 8篇值模拟
  • 7篇盆地
  • 6篇地质
  • 6篇水文地质
  • 6篇关中盆地
  • 5篇地下水资源
  • 5篇水环境
  • 5篇同位素
  • 4篇地下水环境
  • 4篇生态
  • 4篇水层
  • 4篇黄土
  • 4篇含水

机构

  • 30篇长安大学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2篇吉林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辐射防护...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黄河水利委员...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黄河水文水资...
  • 2篇北京市垃圾渣...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7篇王文科
  • 20篇王金生
  • 16篇杨泽元
  • 13篇林学钰
  • 8篇邵景力
  • 8篇段磊
  • 8篇苏小四
  • 7篇王雁林
  • 7篇孔金玲
  • 7篇崔亚莉
  • 6篇滕彦国
  • 6篇王钊
  • 5篇廖资生
  • 5篇杨晓婷
  • 5篇钱云平
  • 5篇李书绅
  • 4篇曹剑峰
  • 4篇王丽
  • 4篇张长春
  • 4篇冶雪艳

传媒

  • 14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人民黄河
  • 6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水利学报
  • 4篇工程勘察
  • 4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地学前缘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18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及其生态功能被引量:34
2007年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在全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错带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并成为生态水文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区域,该区域内生物地球化学活动强烈。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交错带内常发生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过程,并影响交错带中水分的运动过程、溶质迁移过程和生物活动过程。交错带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缓冲作用、提供生物栖息地、提供食物、提供残留物种的保护区。交错带过程的模拟、观测方法和交错带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示踪以及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滕彦国左锐王金生
关键词:交错带生态功能生态水文学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两种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1
2006年
目前,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常用理论方法有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同一种理论方法中,如果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不同,其相应的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针对确定指标权重的首尾比率法和聚类权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超标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推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中以山西省运城地区的31个地下水质量样本为例,选择pH值、NH4+、Fe3+、Cl-、SO42-、NO3-、NO2-、F-、PO4-、总硬度、矿化度共11个指标,采用多属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分别采用了首尾比率法和聚类权法。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用首尾比率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做法在原理和结果上存在重大缺陷;而用聚类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合理可行。
吴东杰王金生丁爱中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
黄河流域三水转化关系及其模式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应用基流指数法、同位素等技术和方法,对黄河流域不同区段的三水转化关系进行了逐段分析,并对全流域三水转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在过去50 a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发生了较显著变化,在不同区段具有显著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黄河流域三水转化的6种模式。该研究成果,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流域水循环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李孝廉郝俊卿王雁林
关键词:黄河流域
利用NOAA数据估算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量被引量:29
2005年
蒸散(发)量是水资源相互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又难以定量确定的要素之一。SEBS(SurfaceEnergyBalanceSystem)模型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区域蒸散(发)量的重要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较少地面信息的情况下获得蒸散(发)量的区域分布信息。本文采用SEBS模型,利用NOAA数据对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石油生产基地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发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黄河两岸、黄河故道和滨海等地蒸散发量较大,年平均蒸散发量570mm~860mm,蒸散发量的峰值出现在6、7、8几个月份,每年的元月份是蒸散发量的低值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遥感手段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区域蒸散发量是可行的,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张长春王晓燕邵景力
关键词:蒸散量蒸散发黄河故道黄河三角洲
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以地下水为主线,开展流域表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研究尚处于发展之中。以秃尾河流域为例,紧紧围绕地下水这条主线,在建立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开展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河流源头和河谷阶地区及沙漠区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这些研究为评价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表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与流域生态环境实际更为吻合,规律性更明显。
杨泽元王文科马雄德杨晓婷
关键词:地下水
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信息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集成,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利用HSIS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黑河中、上游环境质量较好,下游额济纳盆地环境质量较差,基本反映了区内地质生态环境现状。
孔金玲王文科翁晓鹏麦柳妍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地下水环境演化模式判别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的信息熵越大,其有序度越低。地下水环境是符合耗散结构系统特征的动态有序系统,其演化进程中信息熵减少的特征可用来判别系统的演化方向。将地下水资源量作为决定其有序程度的序参量,按照地下水系统的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量之间的协同程度来指示系统的有序程度。将该两个序列之间关联系数的量化结果用信息熵来表述,构建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地下水环境演化模式判别模型,通过不同时段系统的信息熵变化特征判别其演化方向。该模型在衡水市的应用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层地下水系统演化的信息熵变趋于减小,地下水系统功能逐渐退化,处于重建新的稳定态的演化过程中,地下水系统的状态和功能与原始的稳定态相比将存在极大的差异。该评价结果与地质环境监测反映的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一致。
姜纪沂张宇东谷洪彪左兰丽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地下水
关中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开发利用模式被引量:50
2001年
该文在对关中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根据区内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潜力和环境状况,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关中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4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特征,进一步细分为8种亚模式,分析研究了各种亚模式水资源赋存规律、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和合理利用方向,从而为水资源宏观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也为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文科王钊孔金玲杨泽元赵成
关键词:水资源
黄河水主要化学组分与δ^(13)C的沿程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6年
在系统采集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17条河谷断面上的黄河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并测定其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和1δ3C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对黄河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及同位素组成沿程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黄河水具有从源头到入海口水化学变化大,δ13C比值波状下降的总体变化特点。研究认为,地表径流和岩溶地下水等水体对河水的补给以及灌溉回归水是导致河水水化学组成和同位素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苏小四吴晓芳林学钰廖资生王金生
关键词:黄河
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被引量:46
2004年
从控制黄河流域水资源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入手,依据地下水位动态、同位素以及地下水流场分析和野外调查等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的8种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水动力特征,从而为定量模拟和评价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及黄河维持机理和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王雁林马雄德
关键词:黄河流域地下水河水水文地质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