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WW007)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永毅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德里达
  • 3篇解构主义
  • 2篇信仰
  • 2篇语言
  • 2篇哲学
  • 2篇神学
  • 2篇宗教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幽灵
  • 1篇寓言
  • 1篇知识
  • 1篇上帝
  • 1篇圣经
  • 1篇尼采
  • 1篇主义
  • 1篇悖论
  • 1篇瓦解
  • 1篇未来性
  • 1篇现象学
  • 1篇历时性

机构

  • 9篇重庆大学

作者

  • 9篇李永毅

传媒

  • 2篇国外文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现代哲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政治思想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知识与意识溯源:德里达与胡塞尔被引量:1
2014年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脱胎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对德里达的影响持续一生。德里达认为存在两个面相的胡塞尔:一个被萦绕不去的结构情结束缚,执着于在场和观念的纯粹性;一个更强调发生和变化,呈现出世界和自我中的他性。由于前一种倾向的制约,胡塞尔未能充分挖掘出现象学的潜力。胡塞尔试图为知识和意识找到一个自我同一的在场源头,德里达却相信,一切在场都不可避免地被不在场所浸染,但这种不在场并不是一种实体,而是超越了在场/缺席二元逻辑的"踪迹"。
李永毅
关键词:现象学
语言与信仰:德里达与但丁
2015年
虽然但丁在德里达的著作中并未频繁出现,但晚年的德里达却透露了但丁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两人关心的问题是,个体如何用有缺陷的语言与他者(他人和上帝)交流,如何用巴别塔之后的语言翻译不可译的上帝,如何从文学的虚构抵达信仰的真实。两人的区别在于,但丁至少在文学的虚构中声称接触到了终极意义,德里达则直接指出,终极意义的概念本身就是哲学的虚构,意义和信仰一样,只有在自我和他者的交流中才能动态地产生。
李永毅
关键词:翻译宗教神学
上帝、圣经与阅读的寓言:德里达与奥古斯丁被引量:1
2013年
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圣经的论述可理解为阅读的寓言,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有着许多互相印证或值得阐发的地方,《忏悔录》的写作方式和他提出的系统解经方法也为讨论德里达的阅读观提供了新视角。
李永毅
关键词:神学解构主义
向未来敞开的哲学:德里达与尼采被引量:1
2016年
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主流哲学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传统的上帝、逻各斯、绝对精神等概念都代表了决定论和目的论的宇宙观,没有给时间性和历史性留出空间,从而也就扼杀了未来。按照他们的理解,文本、主体、伦理、教育和传统本身都是向未来敞开的,不可能也不应该禁锢于一个预设的框架中。哲学需要承担起重估一切价值的责任,开辟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李永毅
关键词:未来性超人
弥赛亚精神与幽灵性:德里达与马克思的合与分被引量:1
2014年
德里达与马克思这两位杰出的犹太思想家既有重大的分歧,也有深刻的契合。德里达用弥赛亚精神和幽灵性的概念重新阐发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认为,共产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救世承诺和开放的未来框架。但他又相信,由于对幽灵性的异质因素的抑制,马克思主义未能充分开掘其弥赛亚精神的潜力。当然,德里达对马克思的理解同样受制于他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欧洲传统"在场论"的畏惧,结果冲淡了马克思理论的历史性和批判性。
李永毅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历时性哲学:巴赫金和德里达对欧洲传统的反思被引量:2
2012年
巴赫金和德里达虽然理论源头不同,策略不同,但都在著作中体现出一种历时性思维。他们反对抽象地对待语言和文本,强调它们不可消解的时间和历史维度;抵制以预设真理为基础的独白式哲学话语,倡导开放的、复调式的哲学探讨;否定自足性的主体幻象,揭示出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复杂联系;摒弃以自我扭曲他者的心态,宣扬一种尊重差异的伦理。
李永毅
关键词:巴赫金德里达历时性
结构的悖论:德里达与蒙田被引量:3
2015年
蒙田是对德里达影响最大的法国作家之一。不仅他的怀疑精神吸引了德里达,他的写作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德里达暗合。他喜欢游移在中心和边缘之间,揭示中心的临时性和浮动性,从而让知识、语言、文学、法律、伦理等结构的悖论显现出来。
李永毅
关键词:解构怀疑
朝向上帝的否定之路:德里达与艾克哈特
2017年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艾克哈特的否定神学有很深的渊源。两人都采用了充满悖论、挑衅逻辑的言说方式,都拒绝正面描述上帝的性质。艾克哈特的上帝源与德里达早期的延异有许多相通之处,德里达晚期以"弥赛亚精神"为核心的宗教思想也受到了艾克哈特的启发。德里达和艾克哈特都试图用一种否定的方式接近上帝之名所代表的先于宗教和神学的原初性信仰。
李永毅
关键词:信仰宗教语言解构主义
绝对知识的瓦解:德里达与黑格尔被引量:1
2014年
德里达把黑格尔视为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后者对绝对知识的绝对自信只是理性主义过度膨胀导致的幻觉。通过对其宗教观、时间观、语言观、阅读观和死亡观的细致分析,德里达向我们表明,正是那些被黑格尔驱赶到边缘的因素最终敲响了绝对知识的丧钟。然而,绝对知识的终结是一件幸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知(当然只是被具体时空限定的真知)的空间。
李永毅
关键词:二元对立形而上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