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CJ19)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龙江平张玉兰初凤友杨海丽席鹏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孢粉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古环境
  • 2篇藻类
  • 2篇近海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古环境意义
  • 2篇海域
  • 1篇悬浮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数法
  • 1篇生态危害
  • 1篇输运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 1篇秋季
  • 1篇全新世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龙江平
  • 4篇张玉兰
  • 2篇初凤友
  • 2篇杨海丽
  • 1篇金路
  • 1篇雷吉江
  • 1篇许冬
  • 1篇赵建如
  • 1篇郑玉龙
  • 1篇杨克红
  • 1篇翟万林
  • 1篇钱江初
  • 1篇沈银萍
  • 1篇席鹏

传媒

  • 5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C4站柱状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沉积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测定了部分样品的AMS14C年代,划分了该站柱状沉积物地层时代,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800aBP以来植被、气候、环境的3个演替阶段。南海北部C4站从下至上可划分成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孢粉带;2带(194~94cm):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cm):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与3个孢粉带相对应的古植被阶段依次为:伴有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周边地区的植被演替相一致。由此可见,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早期气候转暖,中期气候炎热、干湿季明显、海平面上升以及晚期气候暖热、湿润3个古环境演变阶段。
张玉兰龙江平
关键词:孢粉古环境
南海西北部浅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在南海西北部北部湾和海南岛周边海域采集的492个站位的底质沉积物样品,以同一海区内同时采集的柱状样品的底层样品和"清洁区"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作为背景值,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ArcGIS软件,对其Cd、Zn、Pb、Cu和Cr 5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上述2种污染指数的分布图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该区污染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沉积物5种重金属元素中,Cd元素的污染程度为最高,Cr元素的污染程度为最低,北部湾中东部为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各港区污染程度排序为:北海港区>铁山港区>防城港区>钦州港区,其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可能为雷州半岛西岸及广西沿岸的个别港区频繁的人为活动和陆源河流的输入。由此可见,南海北部的北海港区、铁山港区和北部湾中东部海区,将是未来污染严重的区域,故也是污染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区域;同时,北部湾的西部和海南岛的部分周边海域,虽目前尚无污染,但却已有污染趋势,故也应作为今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区域,防止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剧。
金路初凤友赵建如翟万林
关键词:南海西北部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海南岛东西陆架秋季悬浮体分布特征对比被引量:7
2006年
2005年8月到10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海南岛周围进行了近海底质和悬浮体的调查。利用悬浮体调查数据对比了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悬浮体浓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的悬浮体在垂向上的分布形式基本有3种:增加型、C型和稳定型。海南岛东西侧陆架在悬浮体浓度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自然条件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物质来源对悬浮体体积浓度分布也有较大影响。悬浮体体积浓度在局部的高值、高梯度区与流系(如暖涡和上升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东侧陆架,盐度分布与悬浮体的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杨克红初凤友杨海丽龙江平雷吉江
关键词:悬浮体影响因素陆架
海南洋浦湾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05年夏季采集于海南岛洋浦湾的B1168柱状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测试,并利用同位素比质谱仪,对其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连续提取法提取了沉积物中的生物硅(BSi),并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测量。通过对上述生源组分与粒度间相关性以及人类影响因子的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含量的影响及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结果表明:从B1168柱状样品的45 cm处起至表层,人类活动明显影响了生源组分的含量,除此之外,生源组分含量还较显著地受粒度控制,沉积物组分的粒度越小,生源组分的含量则越高,但是当沉积物粒径小于0.5μm的时候,TN和BSi含量与其粒级含量的相关性变弱。φ5粒级与各生源组分的含量均呈弱相关,这一结果与该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与TOC、TN含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杨海丽郑玉龙龙江平沈银萍
南海北部B106站柱状沉积的孢粉与藻类及其古环境演变被引量:7
2007年
对南海北部B106站柱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与藻类研究,部分样品作了AMS^14C年代测定。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B106站从下至上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94-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Gramineae-Polypodiaceae-Pter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2带(194-94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i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olypodiaceae-Pteridium-Quercus(常绿)-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11 000 aBP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AMS^14C测年资料,对B106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论,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玉兰龙江平
关键词:孢粉藻类古环境
南海北部海域柱状沉积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研究,部分样品作了AMS14C年代测定。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C4站从下至上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cm)为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i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的孢粉带;2带(194—94cm)为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的孢粉带;3带(94—4cm)为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的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 800a BP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AMS14C测年资料,对C4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论,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玉兰
关键词:全新世孢粉藻类古环境
海南岛近海海域7个沉积岩芯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多道α能谱仪,对2005年8~9月在海南岛近海采集的7个沉积岩芯进行了^210Pb的沉积速率测定,探讨了海南岛近海陆架上现代沉积速率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位于港湾内的B1168站位由于沉积物供应充足,有最高的沉积速率,达2.9cm/a;位于河口海湾附近且受沿岸流影响的B289站位,有很高的沉积速率.可达1.6cm/a,沉积环境较稳定;位于西南海底沙脊区北缘且靠近昌化江河口的B97、B135、B10站位也有较高沉积速率,分别达到1.0、0.89和0.47cm/a,在表层都出现了^210Pb放射性活度倒置的现象,表明所处区域有较强混合作用;处于西南外陆架的C4站位受北部湾环流影响,沉积速率为0.6cm/a;位于东部外陆架的B377站位处于上升流区,沉积速率较低,为0.21cm/a。可见,海南岛近海陆架上的现代沉积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物质来源丰富的沿岸流作用区和河口区附近,现代沉积速率很高;在陆架环流沉积作用区,现代沉积速率也较高;在水深较大的外陆架上,由于沉积物供应相对匮乏,沉积速率一般较低;在近岸潮流沙脊区,由于水动力很强,无法形成现代细粒沉积。同时,在陆架上,沉积速率有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海南岛近海海域的沉积速率与该区的物质供应、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许冬龙江平钱江初席鹏
关键词:沉积速率物质输运
海南岛周边近海表层沉积中的孢粉及其与周边植被的关系被引量:15
2007年
对海南岛周边近海海底180个表层沉积样品作了孢粉、藻类分析,根据孢粉分布规律及孢粉浓度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孢粉分区:1区为松属-凤尾蕨科-水龙骨科-里白科-常绿栎+蕈树属+杨梅属孢粉区;2区为松属-凤尾蕨科-水龙骨科-里白科-铁线蕨属+鳞盖蕨属孢粉区;3区为松属-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里白科孢粉区。研究区沉积中的孢粉组合与该区陆缘植被特征基本一致,两者特征的相关性为研究陆缘地区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海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玉兰龙江平
关键词:孢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