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111)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家乐冯建彬丁怀宇冯晓宇谢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沼虾
  • 7篇日本沼虾
  • 7篇微卫星
  • 5篇野生群体
  • 4篇微卫星分析
  • 3篇太湖
  • 3篇鄱阳湖
  • 3篇F
  • 2篇杂交
  • 2篇双列
  • 2篇双列杂交
  • 2篇河蚬
  • 2篇洪泽湖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性能
  • 1篇引物
  • 1篇引物筛选
  • 1篇群体遗传多样...
  • 1篇群体遗传结构

机构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杭州市农业科...
  • 3篇江苏省环洪泽...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李家乐
  • 8篇冯建彬
  • 5篇丁怀宇
  • 4篇姜虎成
  • 4篇谢楠
  • 4篇冯晓宇
  • 3篇汪桂玲
  • 3篇李应森
  • 2篇李瀚声
  • 2篇马克异
  • 1篇华雪铭
  • 1篇李忠全
  • 1篇朱树人
  • 1篇苏翔
  • 1篇吴春林
  • 1篇李远宁
  • 1篇朱林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蚬微卫星引物筛选及洪泽湖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了河蚬10对中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并分析了洪泽湖河蚬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每个群体至少有4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3);4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752,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蒋坝、临淮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高良涧和老子山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IA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高良涧群体在TP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且表现杂合过剩,说明少数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数量已出现波动;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洪泽湖河蚬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7 7<0.05),仅有1.77%的变异来自群体间,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河蚬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丁怀宇姜虎成冯建彬孙骥李家乐
关键词:河蚬微卫星洪泽湖
日本沼虾太湖和鄱阳湖群体及其F_1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日本沼虾太湖、鄱阳湖两个野生群体及其双列杂交的F1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用引物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7.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8个,大小在112~427 bp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93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913 4。2个亲本及4个子代组合的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在0.020 5~0.042 7之间,基因流(Nm)数值在5.607 5~11.957 0之间,表明日本沼虾组合间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P(太湖♀×鄱阳湖♂)组合与PT(鄱阳湖♀×太湖♂)组合,TT(太湖♀×太湖♂)组合与TH(太湖亲本)组合,PP(鄱阳湖亲本)组合与PY(鄱阳湖♀×鄱阳湖♂)组合分别先聚在一起,之后是TP,PT,TT,TH组合聚在一起,最后再与PP,PY组合聚合在一起。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组合的观测杂合度有明显提高;杂交组合与其它组合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代与母本的遗传结构更相似。本试验通过杂交来分析亲本及子代各个组合之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日本沼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亮点:试验结果发现通过杂交可以显著提高观测杂合度而不引发群体遗传结构显著分化,所以通过种内杂交可以用来丰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提高群体的种质状况,既可以为进一步群体选育优良品系做准备,同时,对于保护和恢复受到污染造成种质资源衰退的湖泊群体而言,又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瀚声冯建彬谢楠冯晓宇李应森李家乐
关键词:日本沼虾双列杂交微卫星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_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长离散程度变大,而TP组合生长离散程度较小;各组合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符合W=aLb;体长、体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符合指数函数L/W=ced△t,TP组合和PT组合的系数均显著大于自繁组合。结果表明,将日本沼虾太湖群体作为母本,鄱阳湖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可获得显著的杂交优势。
李瀚声冯建彬谢楠冯晓宇李应森李家乐
关键词:太湖鄱阳湖双列杂交
鄱阳湖日本沼虾1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鄱阳湖15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呈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129个多态性位点;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出杂合不足;15个日本沼虾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大坝外群体和星池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万户和湖口群体相对较低。瓶颈效应和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显示,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04709,P<0.01)。综上所述,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日本沼虾选育的基础群。
苏翔汪桂玲冯建彬李家乐李远宁
关键词:鄱阳湖日本沼虾微卫星
钱塘江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变异的SSR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钱塘江干流水域闻堰、富阳、场口、桐庐等7个野生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闻堰、富阳、场口、新安江等中下游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高于歙县和休宁两个上游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趋势。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的结果表明,钱塘江日本沼虾群体近期没有发生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FST的范围介于0.0201~0.1069。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93.48%)存在于个体间,少部分遗传变异(6.52%)存在于群体之间。群体间FST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处于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聚类树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STRUCTURE分析413份参试的日本沼虾样本被分为2个理论种群,即上游歙县和休宁群体为一个理想种群,其余中下游的5个群体为另一个理想种群。日本沼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与所生存的地理位置具有相关性。
马克异冯建彬谢楠冯晓宇李家乐
关键词:日本沼虾微卫星
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日本沼虾13对中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个群体中共有118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小于0.658,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瓦埠湖、焦岗湖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高塘湖群体相对较低;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群体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呈现出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说明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 6),且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亮点:日本沼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本研究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现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且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提出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可视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
姜虎成冯建彬丁怀宇汪桂玲李家乐
关键词:日本沼虾微卫星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朱林谢楠朱树人李忠全冯晓宇李应森李家乐
关键词:养殖性能
太湖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8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太湖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15个群体中至少有3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15个群体中观测杂合度均大于0.683,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其波动明显,如太湖东、南部的渡口和陆巷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西、北部的华庄和洋渚等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显示,15个群体中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且近期曾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曾经下降;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太湖日本沼虾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98.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1.1%来自群体间,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华庄与吴塘门群体间DA遗传距离达到0.206,已接近种间分类界限,故太湖日本沼虾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仍须深入的研究.
冯建彬吴春林马克异丁怀宇华雪铭李家乐
关键词:日本沼虾太湖微卫星
洪泽湖河蚬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利用十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洪泽湖河蚬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4个群体中至少有4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4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
丁怀宇姜虎成李家乐冯建彬
关键词:河蚬洪泽湖微卫星
文献传递
淮河水系日本沼虾群体遗传结构和系统演化的线粒体COI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测定了淮河水系17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共248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部分序列,获得623 bp核苷酸片段,包括4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1个单倍型,共享单倍型有12个,整体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均处于中间水平。AMOVA分析表明,17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041 3(P<0.05),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Kimura 2-paramter遗传距离在五河与焦岗湖、花家湖及瓦埠湖群体间最大,为0.014,在高邮和邵伯湖群体之间最小,为0.003。MP系统树与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1个单倍型被分为3个进化枝,其中一个进化枝主要以下游群体为主,另外2个进化枝主要以中游群体为主。群体中性检验、错配分析表明,淮河日本沼虾近期曾经历过种群扩张。
姜虎成冯建彬丁怀宇汪桂玲李家乐
关键词:日本沼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