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1JA750)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吉鹏嵇敏商雨虹刘金举关冰冰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小说
  • 2篇艺术
  • 2篇日本近代文学
  • 2篇私小说
  • 2篇坪内逍遥
  • 2篇逍遥
  • 2篇近代文学
  • 2篇黑人
  • 2篇川端
  • 2篇川端康成
  • 1篇当代文艺
  • 1篇当代文艺学
  • 1篇新感觉
  • 1篇新感觉派
  • 1篇性文学
  • 1篇叙事
  • 1篇野草
  • 1篇艺术论

机构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委党校

作者

  • 5篇王吉鹏
  • 2篇商雨虹
  • 2篇刘金举
  • 2篇嵇敏
  • 2篇关冰冰
  • 1篇王林林
  • 1篇肖剑南
  • 1篇王丽丽
  • 1篇冯岩
  • 1篇王宗杰
  • 1篇李西建
  • 1篇张芸
  • 1篇王欣宇
  • 1篇赵晴

传媒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淮北职业技术...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现代职业教育...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文言一致”运动试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由于发展史观以及“文言一致”自身“言”直接成“文”这一字面幻象的影响,许多人未能认识“言”与“文”均是为建立近代国民国家所“制定”(胡适)、所“独创”(矢野龙溪)而非固有,更未能深刻认识其核心是为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而进行的“话语”建树。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文言一致”运动的对比分析,建构亚欧参照体系,透过幻象剖析其实质,从而为全球化语境下正确解读文学作品,为重新认识国语和国文学的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刘金举
关键词:幻象
创造超越死亡文学的新视点——川端康成新感觉派时期的文学主张被引量:2
2006年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商雨虹
关键词:川端康成新感觉派文学理念
佐拉·尼尔·赫斯顿之谜——兼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构被引量:13
2006年
赫斯顿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她的一生构成了一串没有答案的谜。事实上,赫斯顿着力表现的是黑人文化语境下的黑人经验。在《他们眼望上苍》里,她让一位黑人妇女而不是男人独领风骚,使被遮蔽的女性自信与自强重新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一改美国黑人文学的性别模式,塑造出一个寻找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黑人女性。这部小说不仅打破了传统美国文学禁区,也为后来黑人文学整体振兴铺平了道路。
嵇敏
关键词:黑人女性《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黑人女剧作家
2007年
在评价“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时,评论界从根本上忽略了黑人女性的文学贡献,从而遭到当今越来越多的批评。仅以戏剧为例,当时就出现了一批影响大、很具活力的女剧作家,如约翰逊、米勒、斯宾塞、赫斯顿。研究“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黑人女剧作家及其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视域,因为她们通过戏剧语言表现了黑人民族精神力量的另一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
嵇敏
关键词:戏剧
鲁迅与袁宏道
2008年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王吉鹏王欣宇
关键词:袁宏道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鲁迅风”
2006年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王吉鹏霍虹
关键词:高晓声
走向西方的日本近代文学的起点——进化论与坪内逍遥的小说改良被引量:1
2002年
由于明治以来的日本文化始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哨 ,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也必须从东西文化交融这一点切入。明治文学的起点是坪内逍遥的小说改良 ,其小说改良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但对于进化论如何影响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这一问题若明若暗 ,如今 ,在日本文学界成为反思的一个焦点 ;同样 。
关冰冰
关键词:近代文学坪内逍遥进化论
鲁迅与近代改良主义文学
2008年
本文以鲁迅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评价为线索,梳理鲁迅在文学观念和艺术创作方面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继承和批判。我们发现,鲁迅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以改造国民性为中心的文艺观念和借鉴外域文化方面,深受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鲁迅对改良主义文学的崇儒复古非常失望,给予了中肯的批判。
赵晴王吉鹏
试论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坪内逍遥艺术论的个案分析
2003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近代文学研究者开始对先前的以西方话语为标准的评判日本近代文学的方式加以反思的工作至今仍在继续。对坪内逍遥的再认识以及再评价成为引人瞩目的个案。《小说神髓》以西方批评话语"艺术"、"小说"等来建构新的文学论,这当中对西方话语的"误解"及并未与本土文化更好结合的缺陷一并构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
关冰冰
关键词:日本近代文学坪内逍遥艺术论近代性
解构之后:重审当代文艺学的本体论问题被引量:8
2009年
解构之后重审文艺学的本体论问题,是一个关乎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该学科研究的元命题。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成为传统哲学的主干和重要研究内容。20世纪后,西方哲学研究中虽有本体论解构现象的出现,但从解构之主张与后现代哲学的建设性意向看,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本体论问题是无法抹去的。现代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研究的复兴,为重审文艺学本体论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哲学依据。当代中国文艺学价值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
李西建
关键词:当代文艺学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