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344)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小珍王建国朱杏芬薛芳森李少山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晚稻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结构时序动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2010-2011年连续2年在江西南昌地区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在晚稻田内的消长动态、翅型和性别分化规律。2010年稻飞虱发生重,褐飞虱的优势度指数较白背飞虱高,2011年发生轻,褐飞虱的优势度指数较低。两种飞虱于水稻刚刚栽培时就开始出现,褐飞虱于9月上中旬出现明显的密度高峰;白背飞虱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出现两个密度高峰,且以第2个峰值为主。褐飞虱长翅型较短翅型在田间出现的时间早。2010年,短翅型出现后,密度增加较快,并于8月下旬超过长翅型成虫密度;2011年长、短翅型密度无明显变化。白背飞虱在水稻各生育期间均以长翅型为主,短翅型密度低。在性别分化方面,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的雌雄性比通常大于或等于1,褐飞虱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性比扩大;白背飞虱的性比相对稳定,维持在1~4。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表明,褐飞虱田间种群密度的升高可导致短翅率和性比升高;而白背飞虱种群密度与短翅率和性比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
- 李小珍李少山王建国刘伟徐昭焕
-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翅型分化
- 江西省稻飞虱发生特点及成灾机制浅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稻飞虱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类重要迁飞性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江西境内多次猖獗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稻飞虱在江西稻区的频繁暴发与迁入虫量、水稻品种、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存在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扩散的条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该类害虫仍会是江西稻区的主要害虫。
- 李小珍舒畅王建国薛芳森朱杏芬
- 关键词:稻飞虱成灾原因控制策略
- 南亚果实蝇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研究(英文)
- 2011年
- 【目的】为揭示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415nm波长下测定了南亚果实蝇1,2和3龄幼虫、蛹以及成虫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动力学参数。【结果】南亚果实蝇在不同发育阶段,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通常3龄幼虫中活性最高,为434.42U/mg;蛹中最低,为231.05U/mg。在pH6.5时,南亚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为265.42,358.34,444.42,210.02和373.99U/mg,但当pH值高于7.0或低于5.0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明显下降。在温度为34℃和37℃时,南亚果实蝇各发育阶段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较高,当温度高于40℃或低于27℃时,活性则明显下降。以邻苯二酚为底物,2龄幼虫中多酚氧化酶的Km值(3.10mmol/min)和Vmax(476.19mmol/L)较大,说明多酚氧化酶对底物邻苯二酚催化能力强;蛹中多酚氧化酶的Km(0.63mmol/min)和Vmax(50.25mmol/L)较小,说明多酚氧化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和催化能力弱。当以L-DOPA为底物时,3龄幼虫中多酚氧化酶的Km值和Vmax较大,分别为0.49mmol/min和188.68mmol/L;蛹中多酚氧化酶的Km值和Vmax较小,分别为0.25mmol/min和21.79mmol/L。【结论】南亚果实蝇体内多酚氧化酶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活性和动力学参数与虫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 李小珍刘映红
- 关键词:南亚果实蝇发育阶段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