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2011LX005)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郑志超赵岩张涛于先强郑国良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胃癌
  • 4篇红花
  • 3篇化疗
  • 3篇根际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多样性
  • 2篇术后
  • 2篇微生物
  • 2篇胃癌术
  • 2篇胃腺
  • 2篇胃腺癌
  • 2篇腺癌
  • 2篇磷脂脂肪酸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进展期胃癌
  • 2篇局部进展期
  • 2篇FOLFOX
  • 2篇PLFAS

机构

  • 8篇辽宁省肿瘤医...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8篇赵岩
  • 8篇郑志超
  • 7篇张涛
  • 5篇郑国良
  • 5篇于先强
  • 5篇张剑军
  • 4篇刘勇
  • 3篇张霞
  • 3篇马晓丽
  • 2篇王绍明
  • 2篇朱海涛
  • 2篇杨巍
  • 2篇刘彦擎
  • 2篇刘阳
  • 2篇刘斌
  • 2篇谷小虎
  • 2篇郭欢
  • 2篇徐鸿斌
  • 1篇杨东伟
  • 1篇刘红玲

传媒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提高对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此例患者以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长期口干、眼干,查体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诊断干燥综合征明确。结论:干燥综合征可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脊髓病变较常见,应注意完善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相鉴别。
李婉高婷婷张鲁宁吴艺虹郑志超赵岩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根围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红花根围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红花接种Glomus mosseae、G.intraradices和混合菌(G.mosseae、G.intraradices、G.cladoideum、G.microagregatum、G.caledonium、G.etunicatum)3种AM真菌,采用传统的平板稀释涂布法对红花根围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并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对红花根围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3处理与对照组红花根围微生物总量表现为G.mosseae>G.intraradices>混合菌>对照,且接种处理红花根围微生物总量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组红花各生长期微生物总量均为0?5 cm>5 cm?10 cm>10 cm?20 cm,接种处理红花生长至种子成熟期时不同土层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微生物总量为5 cm?10 cm>0?5 cm>10 cm?20 cm。聚类分析发现微生物出现接种红花类群与不接种红花类群两大分类类群。【结论】AM真菌从时间和空间上影响了红花根围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对红花农业生产和分析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郭欢曾广萍刘红玲刘斌马晓丽张霞
关键词:AM真菌红花多样性
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FOLFOX(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SOX(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进行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胃镜及64排螺旋CT,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43%、62.86%、66.67%,B、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降低,特别是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均<0.05),B、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OLFOX、XELOX、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均有效、安全,XELOX、SOX方案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张剑军郑志超赵岩张涛朱海涛刘勇刘阳
进展期胃癌的脾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10组)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2011年)75例胃癌根治术伴10组淋巴结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病例。分析了临床病理学因素和10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2%。胃下部癌的转移率(20%)相对较低(P=0.000),大弯侧肿瘤的转移率高达76.2%。病灶的侵润深度及病理TNM分期与10组淋巴结阳性率密切相关,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与10组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病灶小于3 cm病例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0%,而大于9 cm或Borrmann-IV的肿瘤患者的10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100%。结论:10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1.中上部胃癌;2.肿瘤位于胃大弯侧;3.大于3 cm;4.侵达胃壁浆膜层。含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中,建议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10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含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进展期胃癌建议行脾切除术,或如果技术条件具备应行保留脾的10组淋巴结清扫术以便最终获得R0切除。
郑国良赵岩郑志超于先强张涛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
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品种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品种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检测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在红花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8种PLFAs,其中24种两个品种皆有分布,裕民无刺品种特有PLFAs为:15:1ω6c,a16:0,18:3ω6c(6,9,12),20:4ω6(9,12,15c);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脂肪酸18:1ω9c(真菌)在两品种间差异显著。【结论】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种类和含量丰富,代表细菌的PLFA种类和数量最多,细菌在根际土壤中占优势;代表假单胞菌的PLFA(18:1ω7c)含量较高,可能与土壤中的固氮作用及解磷过程密切相关;红花品种间PLFA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徐鸿斌王绍明赵维奇兰家萍杨东伟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红花根际多样性
胃癌根治术后合并淋巴漏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胃癌手术后合并腹腔淋巴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方法予以初探。方法:对我科室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间408例胃癌根治术后43例(10.5%)发生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淋巴漏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与淋巴漏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有术式、淋巴结廓清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营养风险评估无关。使用超声刀、生物胶的病例淋巴漏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3例中38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引流区结扎,其中4例术后痊愈,1例术后死亡。结论:腹腔淋巴漏是胃癌根治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有关。多数淋巴漏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治疗后可自愈。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有益。
郑国良郑志超赵岩张涛于先强杨巍谷小虎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
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的疗效观察(英文)
2013年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即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预后也极不理想。我们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ECF方案的动静脉结合化疗,以评价其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局部进展期胃癌II-IIIC期患者38例,均由影像学确定淋巴结高度可疑转移或浸润、包绕主要血管结构,且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进行2个周期的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记录化疗毒性反应、临床、病理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化疗毒性反应低,3级反应不超过10%,仅有1例出现4级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38例患者中临床CR有6例,占15.8%,PR17例,占44.7%,NC13例(34.2%),PD2例(5.3%),RR为60.5%(23/38)。全部患者均施行了手术,37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97%。病理缓解率为5例完全缓解(13.2%),21例部分缓解(55.3%),8例轻微缓解(21.1%),4例未缓解(1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年无病生存率为81.6%。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ECF方案的动静脉化疗毒性反应低,疗效理想,之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临床效果突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张涛刘德华赵岩刘勇刘彦擎张剑军郑志超罗娅红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动脉化疗静脉化疗
NM-23、COX-2在胃腺癌FOLFOX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NM-23,COX-2在胃癌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对95例局限进展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应用4个周期,共有85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并接受了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M-23、COX-2的表达情况,并对比术前活检组织与术后切除标本中两种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观察临床缓解率58.2%,疾病控制率90.1%。术前活检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及COX-2阴性表达与化疗显效有关。新辅助化疗及术后,NM-23表达上升,COX-2表达下降。临床缓解组病例NM-23上升及COX-2下降均较临床未缓解病例显著(P<0.05)。结论:对FOLFOX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的胃癌病例具有NM-23高表达、COX-2低表达的特点。此外,NM-23表达上调及COX-2表达降低可能与化疗显效有关。NM-23、COX-2可能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人群的筛选指标和疗效判定指标。
张剑军刘阳于先强郑国良郑志超张涛赵岩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NM-23COX-2
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相同栽培条件下5种新疆栽培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其中有32种为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16种为不完全分布型生物标记;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红花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红花根际土壤特征PLFAs生物标记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比较可知,云红5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明显低于其他4个品种红花,新红1号的细菌16∶0、真菌18∶1ω9c、甲烷氧化菌16∶1ω5c和硫酸盐还原菌10Me16∶0含量最高。放线菌10Me17∶0含量,5个红花品种相近。
徐鸿斌王绍明蒋静马晓丽张霞于雄胜
关键词:红花根际
胃癌肝转移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胃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肝转移灶小于4处,最大直径不超过4cm的患者23名。全组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性切除及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5名患者术前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化疗采用以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结果:本研究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6天和505天,5例患者获得无复发长期生存。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转移癌的分布及是否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独立预后因子。分层分析提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多叶肝转移组疗效为优。结论:胃癌肝转移孤立或少数较小转移灶病例通过根治性手术、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术后化疗联合方案能够提高疗效,对部分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成绩。
于先强赵岩郑志超郑国良张涛张剑军刘勇梁冀望
关键词:胃癌射频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