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3-04)

作品数:11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仕江曾纬尹定华刘飞张德利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冬虫夏草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3篇生物学特性研...
  • 3篇饲养
  • 3篇人工饲养
  • 3篇蝠蛾属
  • 2篇冬虫夏草菌
  • 2篇引种
  • 2篇昆虫
  • 2篇寄主
  • 2篇寄主昆虫
  • 2篇成活率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资源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幼虫

机构

  • 11篇重庆市中药研...

作者

  • 10篇陈仕江
  • 10篇曾纬
  • 9篇尹定华
  • 9篇刘飞
  • 8篇张德利
  • 7篇伍晓丽
  • 2篇罗庆明
  • 1篇钱敏
  • 1篇马开森
  • 1篇涂永勤

传媒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特产研究
  • 1篇食用菌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种云南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的饲养方式条件下引种研究云南产剑川蝠蛾Hepialus jianchu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在四川康定室内环境条件下,蛹期约40d,全天可以羽化;雌、雄性比约为1.2:1,成虫交配高峰在19:30-20:30,成虫期约25d,个体寿命雌蛾为5~6d,雄蛾为6~7d;成虫产卵量平均300粒左右,卵100粒重平均为10.33mg;幼虫期为350d左右,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寒性。结论:引种的剑川蝠蛾与康定基地饲养的其他寄主生物学特性在生活历期、卵的100粒重以及腹内余卵数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刘飞伍晓丽张德利罗庆明陈仕江尹定华曾纬
关键词:冬虫夏草引种生物学特性
不同饲养方式对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初期成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提高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基质、饲料和幼虫密度3因素对初孵幼虫(饲养约2个月时间)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每条初孵幼虫投放24 g基质对幼虫成活率没有影响;每条初孵幼虫投放3 g饲料的成活率显著;每条初孵幼虫的活动空间为60 cm3的成活率显著。基质和饲料不同的投喂方式研究表明,"基质混合饲料"的饲养方式不利于初孵幼虫的成活。结论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幼虫成活率影响较明显。
刘飞伍晓丽张德利曾纬尹定华陈仕江
关键词:冬虫夏草蝠蛾属人工饲养成活率
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不同产地主要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对重庆(渝)和四川(川)产珠芽蓼根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灰分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水分和粗脂肪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K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Mg、Fe和Mn 3种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K、Ca、Mg3种含量最多的元素排序中,渝产珠芽蓼为"K>Ca>Mg",川产珠芽蓼为"Mg>K>Ca"。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水解精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游离精氨酸和游离谷氨酸的含量分别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的精氨酸和蛋氨酸的总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并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分析结果可能是渝产珠芽蓼饲养效果优于川产珠芽蓼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为人工饲料的配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飞伍晓丽钱敏曾纬
关键词:冬虫夏草珠芽蓼营养成分
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人工饲养初期的成活率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刘飞伍晓丽曾纬尹定华陈仕江
关键词:人工饲养成活率天然冬虫夏草野生资源冬虫夏草菌
蝠蛾属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一般规律,以使感染取得成功。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同龄期的幼虫接种及经一定时间接种感染。结果: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以拌入饲料接种法感染率最高,为80%左右,幼虫最适宜感染的虫态为3~4龄,从接菌到感染成功需要50d以上。结论: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可以在人工控制下进行,最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为全人工栽培冬虫夏草奠定一定基础。
涂永勤张德利曾纬陈仕江尹定华
关键词:冬虫夏草侵染寄生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基础。方法通过野外和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四川省石渠县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蛹期约45d,羽化高峰为当天20:45~21:30,性比约为1:1;成虫期15d左右,成虫交配高峰为当天21:00—21:15,个体寿命2~6d;成虫产卵高峰为当天21:30—24:00,产卵量平均500~600粒,卵100粒重为17.5mg。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饥性、耐旱性、耐涝性、耐寒性。结论石渠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它产地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刘飞伍晓丽罗庆明张德利陈仕江曾纬
关键词:冬虫夏草生物学特性
引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为选育优质的虫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四川、云南和西藏产地的蝠蛾属Hepialus昆虫引种到康定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培殖基地采取常规相同的室内饲养方式饲养,并对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寄主的生长适应能力、个体大小和感染冬虫夏草菌的能力作为虫种是否优质的判断标准。结果在引种的蝠蛾中,代号为"自繁""小金"和"雅家埂"的蝠蛾是目前优质的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结论各虫种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虫种是否优质的判断标准可用于大生产。
刘飞曾纬张德利尹定华陈仕江
关键词:冬虫夏草引种蝠蛾属生物学特性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明确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繁第1代的种性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室内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蛹期约40 d,羽化高峰为18:30~19:30,雌雄性比约为1∶3.2;成虫交配高峰约为20:00,成虫期约20 d,个体寿命6~8 d;产卵量平均418粒,卵100粒重为27.00 mg。幼虫历期约800~1 000 d,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寒性。结论贡嘎蝠蛾自繁第1代与父本和母本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刘飞张德利曾纬尹定华陈仕江
关键词:冬虫夏草生物学特性
人工冬虫夏草的形态学特征与生物总量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明确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形态学特征与最大生物总量的相关性。方法:测量室内培殖2~3年的200根虫草的子座长度等参数之间以及各形态学特征与生物总量的相关性。结果:可孕部最大直径越大,或不孕部越长,或子座越长,或地上部分总长越大,或可孕部越长,所采收的冬虫夏草在重量上就越大。结论:本结果可作为判定室内人工冬虫夏草最大重量采收时期的初步标准。
刘飞伍晓丽曾纬张德利尹定华陈仕江
关键词:冬虫夏草形态学
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再生及持续利用的思考被引量:28
2011年
作者多年来在对冬虫夏草进行人工培殖研究的实际工作中、在对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冬虫夏草主产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梳理了引起冬虫夏草资源趋于濒危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多年来采收方式不当影响了高山草甸土中菌种复壮和更新。二是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草场载畜量超载及传统的放牧方式,导致冬虫夏草赖以生存的环境遭损、虫种锐减。并有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提出了科学采收冬虫夏草、变革传统放牧模式、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地方政府领导重视,引导和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爱护、保护冬虫夏草资源、确保其再生和持续利用的系统工程的建议。
尹定华陈仕江马开森
关键词:冬虫夏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