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874)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学军郑见宝刘栋高琪王炜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2篇直肠癌
  • 2篇疗效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2篇傅里叶变换红...
  • 2篇傅里叶变换红...
  • 2篇癌细胞
  • 2篇肠癌
  • 1篇凋亡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增殖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郑见宝
  • 7篇孙学军
  • 4篇刘栋
  • 3篇高琪
  • 2篇段降龙
  • 2篇崔飞博
  • 2篇张立
  • 2篇徐怡庄
  • 2篇毛智军
  • 2篇张元福
  • 2篇杜俊凯
  • 2篇魏光兵
  • 2篇宋斌
  • 2篇龙延滨
  • 2篇刘斌
  • 2篇陈南征
  • 2篇王建华
  • 2篇刘思达
  • 2篇王炜
  • 1篇贺赛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同一组术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19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每一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累及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风险调整累及分析法(risk-adjusted CUSUM,RA-CUSUM)以及曲线拟合软件Matlab分析学习曲线;再通过比较学习曲线中每一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个数、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来验证近期疗效,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的手术经验。结果该组医师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分为3个阶段及2个时间截点,第1个截点是在完成手术第36例左右,第2个截点在完成手术第80例左右。3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3个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个数、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3阶段最优,第2阶段次之,第1阶段最差。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可分为初步探索期、掌握期和熟练期;有丰富开腹直肠癌手术经验的该组固定手术团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达到掌握程度完成第1阶段需要36例左右,达到熟练程度完成第2阶段需80例左右,且在学习曲线不同阶段所完成手术的近期疗效有差异。
吴云桦祁杰孙学军郑见宝高琪魏光兵王炜崔飞博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近期疗效
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及术后早期予以灌肠疗效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吴云桦高琪郑见宝孙学军魏光兵王炜崔飞博陈南征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灌肠
miR-58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croRNA-582(miR-582)的表达水平,以及调控miR-582表达后对胃癌细胞SGC-7901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miR-582的表达水平;将miR-582 inhibitors(miR-582下调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至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miR-582 inhibitors组),设未转染对照组(control组)和miRNA无义序列转染对照组(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组细胞中miR-582的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b7a、CDK1和AKT3蛋白表达。结果 miR-582在胃癌中的表达量为癌旁组织的(0.34±0.11)倍(P<0.05)。与control组和NC组相比,miR-582 inhibitors组中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上升(P<0.05),细胞周期被促进,细胞凋亡减少(P<0.05),Rab23蛋白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582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miR-582通过下调Rab23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其可以作为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刘栋王建华宋斌孙学军郑见宝刘斌刘思达毛智军普彦淞段降龙龙延滨
关键词:胃癌SGC-7901细胞细胞活力细胞侵袭
结直肠癌细胞株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正常组织(30例)和细胞株(SW 620),正常细胞核和癌变细胞核的红外光谱特征,为红外光谱诊断结直肠癌奠定了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实验基础。将所得光谱图的峰位及峰强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细胞株(SW 620)和癌变细胞核中谱带(2 925,1 240和1 085cm-1)的峰位均向高波数移动(p<0.05),而谱带1 400cm-1的峰位均向低波数移动(p<0.05);细胞株(SW 620)中峰强比(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而I1 740/I1 460则降低(p<0.01)。癌变细胞核中(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细胞核亦升高(p<0.05).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别组织良恶性的指标。
张超孙学军刘栋刘微郑见宝杜俊凯凌晓峰张元福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细胞株细胞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调miR-181a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调miR-181a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81a inhibitor下调miR-181a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下调miR-181a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miR-181a inhibitor后胃癌细胞SGC-7901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2 7)。转染miR-181a inhibitor后7901细胞增殖明显减弱(P=0.000 6),被阻滞的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07 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02 2),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01 7)。Transwell实验证实下调miR-181a表达能促进人胃癌细胞侵袭与迁移(P=0.000 6、P=0.000 4)。结论:下调miR-181a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促进侵袭迁移,提示miR-18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余钧辉郑见宝孙学军王训凯李孝彬吴云桦高琪张立
关键词:胃癌增殖凋亡
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谱学特征,并对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进行线性判别分析。80例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和80例未转移淋巴结进行FTIR光谱分析,计算峰强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在波数4 000~1 700cm^(-1)范围主成分1(Principal components 1,PC1)是3 260cm^(-1),PC2为1 740cm^(-1)。波数1 700~1 000cm^(-1)范围,PC1为1 640cm^(-1),PC2为1 080cm^(-1),将良、恶性淋巴结光谱3 260,1 740,1 640,1 080cm^(-1)相对峰强比(I/I1 460)和波数1 080和1 300cm^(-1)进行t检验,良、恶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癌转移淋巴结中蛋白含量、蛋白的形成、氨基酸增多;脂肪含量明显减少与癌组织中无氧酵解脂肪含量减少有关。将相对峰强比(I1 080/I1 460,I1 640/I1 460,I3 260/I1 460,I1 740/I1 460,n=160)进行PC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良性淋巴结聚类在第一和四象限,恶性淋巴结聚类在二和三象限。将相对峰强比、1 080和1 300cm^(-1)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将25例淋巴结作为验证集进行分析,得出PCA/LDA模型的敏感度是87.5%,特异度是88.5%。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简便方法。
刘栋宋斌孙学军徐怡庄龙延滨杜俊凯郑见宝刘斌段降龙王建华刘思达毛智军张元福吴谨光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肠癌淋巴结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双靶向调控CDX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构建5个拷贝的HRE和hTERTp双靶向调控表达CDX2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结肠癌LoVo细胞中检测其启动活性。方法设计引物应用PCR法从人结肠癌基因组中克隆获得hTERT启动子,用双酶切和PCR法切除笔者所在课题组已构建的载体pLEGFP-5HRE-CEAp中的CEA启动子后,将hTERT启动子与该载体重组,构建出pLEGFP-5HRE-hTERTp;提取5HRE-hTERTp基因序列,同时双酶切切除pLVX-EGFP-3FLAG载体中的CMV启动子,同源重组构建获得pLVX-5HRE-hTERTp-EGFP-3FLAG载体。设计引物应用PCR法从笔者所在课题组已构建的GV230-CDX2-EGFP载体中克隆获得CDX2基因序列,用双酶切和PCR法切除载体pLVX-5HRE-hTERTp-EGFP-3FLAG中的EGFP后,将CDX2基因序列与该载体重组,构建出pLVX-5HREhTERTp-CDX2-3FLAG。应用pLVX-5HRE-hTERTp-EGFP-3FLAG载体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鉴定hTERTp的启动活性。结果经PCR和测序分析,pLEGFP-5HREhTERTp、pLVX-5HRE-hTERTp-EGFP-3FLAG和pLVX-5HRE-hTERTp-CDX2-3FLAG 3组质粒与设计一致,测序正确。将pLVX-5HRE-hTERTp-EGFP-3FLAG载体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有绿色荧光表达,提示hTERT启动子能够有效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LVX-5HRE-hTERTp-EGFP-3FLAG及pLVX-5HRE-hTERTp-CDX2-3FLAG载体,为后续的体外和体内研究打下了基础。
郑见宝贺赛孙学军任燕飞陈南征张仕运刘栋张立王晖
关键词:端粒酶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