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1702)

作品数:8 被引量:157H指数:7
相关作者:田立德文蓉翁永标王建力臧娅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青藏
  • 3篇同位素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稳定同位素
  • 2篇氧稳定同位素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盈余
  • 2篇生态足迹
  • 2篇降水
  • 2篇河水
  • 2篇O
  • 1篇载力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变化
  • 1篇铁路
  • 1篇铁路开通
  • 1篇同位素记录
  • 1篇能源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田立德
  • 4篇文蓉
  • 3篇王建力
  • 3篇翁永标
  • 3篇臧娅琳
  • 2篇程国栋
  • 2篇赵中平
  • 2篇安宝晟
  • 2篇宗继彪
  • 1篇姚檀栋
  • 1篇刘忠方
  • 1篇朱大运
  • 1篇刘琴
  • 1篇曲冬梅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藏羊卓雍错近期湖水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分析了羊卓雍错湖水1974~2010年间的水位变化,特别是过去几年湖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并根据流域内浪卡子县气象数据分析了控制湖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计算了流域内降水累积距平及蒸发量累积距平,并与湖泊水位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羊卓雍湖湖水的水位年际变化与流域降水累积距平变化一致.而与蒸发量累积距平变化相反,降水与蒸发量变化可以解释93%的湖水水位变化。2005~2010年湖水水位变化偏离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气候的变化远不能解释羊卓雍湖水位的快速下降,可能人为活动的影响,是导致羊卓雍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米玛次仁田立德文蓉臧娅琳宗继彪论珠群培
关键词:水位变化降水量蒸发量
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被引量:96
2014年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0年西藏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西藏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34 hm2/人波动上升到2010年的0.83 hm2/人,其中人均林地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多年平均值占总消费的39.8%;人均耕地消费基本稳定在0.18—0.2 hm2/人之间,其他类型土地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平滑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4.78 hm2/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13.77 hm2/人,其中林地和牧草地及其转换的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达到了95%,可耕地、牧草地、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5—2010年之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人均生态盈余较大,但呈现出递减趋势,2005年为14.44 hm2/人,而2010年下降到12.94 hm2/人;生态盈余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但其足迹波动较大,介于1%—30%之间;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仅占生态承载力的5%左右,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可忽略不计。
安宝晟程国栋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
季风前期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2010年与2011年6月在青藏高原南北剖面采集的69个河水样品,分析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中δ18 O与过量氘(d)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受不同气团影响,总体上,青藏高原河水中δ18 O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纬度每升高1°,河水中δ18 O升高约1.25‰.不同区域河水中δ18 O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同,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河水高程效应显著,唐古拉山以北河水中δ18 O高程效应不显著,同时青藏高原河水中过量氘有显著空间变化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喜马拉雅山雨影效应及南北不同的水汽来源及水汽循环方式,使河水中过量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唐古拉山以北表现为2个高值区,喜马拉雅山北坡至唐古拉山以南河水过量氘表现为低值区.
刘琴王建力田立德臧娅琳
关键词:青藏高原O过量氘河水
青藏高原中部双湖羌塘1号冰川厚度特征及冰储量估算被引量:12
2014年
冰川冰贮量的大小与变化对河流与湖泊水的影响是当前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根据青藏高原中部双湖地区羌塘1号冰川2011、2013年探地雷达测量数据和差分GPS定位结果,分析探讨了羌塘1号冰川横、纵剖面厚度特征,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绘制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对冰川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羌塘1号冰川作用强烈,横剖面呈典型的"U"形发育,底部宽阔平坦.纵剖面从下往上缓慢抬升,坡度较小,下伏地形平坦,无明显突兀变化,与冰川表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经计算整条冰川平均厚度51.28 m,最厚处132.15 m,冰体储量0.1236 km3.
朱大运田立德王建力崔江鹏
关键词:冰储量
青藏高原西部纳木那尼冰芯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意义初探被引量:14
2012年
纳木那尼冰川是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之一,也是开展冰芯气候意义研究有重要潜在价值的冰川。但由于纳木那尼冰川位于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影响范围的交界带,不同的环流系统所输送的水汽带来不同的降水稳定同位素信号。因此确定纳木那尼冰芯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意义是开展该地区冰芯气候记录研究的前提条件。2008年在该冰川积累区所钻取的8.78m浅冰芯为这一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能。本文对该冰芯的稳定同位素记录以及普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同位素的年际变化与当地普兰县气象站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可能与当地降水受到夏季季风的影响较小有关。测量结果表明早期的深冰芯钻取点位于冰川的消融区,而冰川的积累区仍位于冰川更高的区域,而且积累区冰川厚度更大,更有可能保存更长时间尺度的冰芯记录。这也为以后开展新的纳木那尼深孔冰芯及气候意义研究提供了借鉴。
田立德姚檀栋文蓉翁永标赵中平曲冬梅
关键词:冰芯氧稳定同位素气温气候意义
青藏铁路开通后对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青藏铁路的开通,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生态足迹法,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结果表明: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住宿比重最高,购物次之,餐饮最少.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最大达到51%,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安宝晟程国栋
关键词:青藏铁路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
羊卓雍错湖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分析西藏南部羊卓雍错湖水表面及垂直剖面氢氧同位素的空间变化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关系,讨论了羊卓雍错湖水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湖水的内循环过程.根据取得的587个水样的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羊卓雍错湖水中稳定同位素存在有规律的空间变化,虽然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反应了湖水的内循环过程.羊卓雍错湖水中的δ18 O及过量氘表现出一致的空间变化,有河流注入的周边区域δ18 O低,而中部偏东侧湖水中的δ18 O最高而过量氘最低.这种空间差异表明湖水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从河流入湖口到湖泊中部的缓慢流动,并最终完全在湖中心蒸发掉.湖水西北部的同位素较低值与来自冰川融水的卡鲁雄曲河水的注入有关,而西南部的低值表明普莫雍错的湖水流入了羊卓雍错.湖水垂直剖面δ18 O的变化很小,接近仪器测量精度,说明湖水的垂直混合较充分.
臧娅琳王建力田立德翁永标文蓉宗继彪
关键词:湖水氢氧稳定同位素
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与河水中δ^(18)O高程效应被引量:11
2012年
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的垂直递减率不仅是反映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过程的指标,也是重建青藏高原古海拔高度的重要变量.喜马拉雅山南坡垂直落差大,是直接监测研究降水与河水同位素垂直递减率的理想地区.本研究根据喜马拉雅山南坡沿垂直梯度从1320m到6700m的降水、雪冰以及河水的δ18O变化,计算了该地区降水及河水δ18O的垂直递减率.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南坡多年平均降水中δ18O的垂直递减率为0.15‰/100m,3个站点计算的δ18O在年尺度上的垂直递减率为0.17‰/100m.两个结果十分接近,但都远低于全球0.28‰/100m.而且还发现非季风期降水的垂直递减率高于季风期,而河水中δ18O的垂直递减率普遍高于降水.
文蓉田立德翁永标刘忠方赵中平
关键词:Δ18O降水河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