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基金(H020220010190)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裴雪涛刘国树孟玲高艳红李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骨髓
  • 2篇心肌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梗死
  • 2篇梗死心肌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化学...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力衰竭
  • 1篇移植骨髓
  • 1篇荧光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裴雪涛
  • 3篇孟玲
  • 3篇刘国树
  • 2篇李艳华
  • 2篇高艳红
  • 1篇马萍
  • 1篇钱焕文
  • 1篇曹丰
  • 1篇陈鹏
  • 1篇单清
  • 1篇周游
  • 1篇赵连旭
  • 1篇姜严明
  • 1篇温静霞
  • 1篇牛丽丽
  • 1篇张杰
  • 1篇张鹏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最新进展
2004年
孟玲刘国树裴雪涛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激光损伤大鼠视网膜下分化的观察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在体外不诱导的条件下移植于掺钕钇铝石榴石(Nd :YAG)激光损伤大鼠视网膜后的定位以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MSCs ,用荧光染料 4′ ,6 二脒 2 苯基吲哚 (DAPI)标记MSCs,视网膜下移植后分别于 10、2 0、35和 5 0d处死动物 ,做DAPI荧光观察 ,并在阳性的连续切片上作神经元核 (NeuN)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角蛋白 (CK)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分别于损伤前及损伤后即刻、1~ 7周检测损伤移植组、损伤组和损伤注射生理盐水组的视网膜电图 (ERG)b波分析。结果 培养的MSC集落生长迅速 ,均一性好 ;DAPI染色观察表明 ,10d时移植细胞多集中于移植部位周围 ,但分布散乱 ;2 0d时可见阳性细胞分布范围扩大 ,分布于视网膜视锥、视干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 ;到35d阳性细胞范围进一步扩大 ,且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 ;5 0d观察损伤范围与 35d相比扩大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阳性区域的细胞在NeuN、NSE、GFAP和CK的表达有不均一性。检测到的阳性区域视网膜未见到玫瑰花结样结构 ,但某些区域的细胞排列不整齐 ,在某些部位有细胞层增生。HE染色表明移植组损伤的恢复好于损伤对照组 ,ERGb波检测表明
张杰单清马萍姜严明陈鹏温静霞周游钱焕文裴雪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激光损伤视网膜荧光抗体技术
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损伤心肌是否可行和安全,观察移植MSC在宿主的归巢与组织学分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大鼠MSC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大鼠骨髓MSC,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给各组大鼠经静脉输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4周后处死、摘取心脏等脏器,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在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梗死区及其周边部位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2)在梗死心肌周边区,移植的MSC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I和转录因子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3)在各组大鼠其他脏器,移植的MSC主要分布在肺脏、脾脏和肝脏;(4)细胞移植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增殖,各脏器没有肿瘤形成。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可归巢至大鼠梗死心肌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该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孟玲刘国树曹丰牛丽丽高艳红张鹏赵连旭李艳华裴雪涛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静脉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趋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取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第2代作为实验细胞。观察0,5,25,50,75,150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通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0,5,25,50,75,150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趋化作用,以及加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抗体中和后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作用的变化;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相关受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的表达。结果:①二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在体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0,5,25,50,75,150μg/L)依赖方式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但作用较温和。②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0,5,25,50,75,150μg/L)依赖方式促进大鼠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迁移,该作用显著(P<0.05)。③抗体中和后的迁移实验:75μg/L质量浓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可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中和抗体明显减弱(P<0.05)。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相关受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结论:在体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以浓度梯度依赖方式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迁移,而且该作用可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中和抗体减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通过与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结合后发挥作用。本实验为了将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化,便于观察其中的相互关系,并非将体外实验结果完全等同于在体情况。
孟玲刘国树高艳红李艳华裴雪涛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