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1700)

作品数:2 被引量:101H指数:2
相关作者:马耀明胡泽勇张凡杨永平段安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神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雨季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边界层
  • 1篇藏北高原
  • 1篇层结
  • 1篇大气边界层
  • 1篇大气边界层结...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神户大学

作者

  • 2篇马耀明
  • 1篇阳坤
  • 1篇孙方林
  • 1篇田立德
  • 1篇张镱锂
  • 1篇马伟强
  • 1篇段安民
  • 1篇杨永平
  • 1篇张凡
  • 1篇李茂善
  • 1篇胡泽勇

传媒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14年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马耀明胡泽勇田立德张凡段安民阳坤张镱锂杨永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
藏北高原地区干、雨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不同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2004年4月预试验期(PIOP)和8月加强期(IOP)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地区干、雨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不同特征.结果显示:藏北高原地区边界层虚位温、比湿等日变化大,对流混合层高度较高,高度干季在2 211~4 430m之间,雨季在1 006~2 212m之间,干季的对流混合层高度明显高于雨季时的对流混合层高度.干季的比湿明显小于湿季比湿,在干季和雨季都存在逆湿现象;干季时水平风风向基本以偏西风为主,雨季低层2 500m以下基本以偏东风为主,上层以偏西风为主;干季近地层水平风速都较小,随高度增加风速迅速增大,雨季边界层内风速都较小.
李茂善马耀明马伟强Ishikawa Hirohiko孙方林Ogino Shin-Ya
关键词:藏北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