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作品数:975 被引量:4,162H指数:21
相关作者:陈国龙郭文忠谭建明郑郁善郭昆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9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3篇医药卫生
  • 234篇农业科学
  • 145篇自动化与计算...
  • 79篇理学
  • 76篇机械工程
  • 53篇交通运输工程
  • 51篇生物学
  • 39篇化学工程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天文地球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电子电信
  • 13篇建筑科学
  • 13篇文化科学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电气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1篇网络
  • 41篇基因
  • 34篇病毒
  • 32篇细胞
  • 27篇子群
  • 27篇粒子群
  • 27篇粒子群优化
  • 20篇光束
  • 17篇感器
  • 17篇传感
  • 17篇传感器
  • 16篇蛋白
  • 16篇无线传感
  • 16篇无线传感器
  • 16篇无线传感器网
  • 16篇无线传感器网...
  • 16篇传感器网
  • 16篇传感器网络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机构

  • 198篇福州大学
  • 127篇福建省疾病预...
  • 120篇福建农林大学
  • 91篇福建省农业科...
  • 72篇福建医科大学
  • 59篇集美大学
  • 52篇南京军区福州...
  • 52篇厦门大学
  • 45篇华侨大学
  • 43篇武夷学院
  • 38篇厦门理工学院
  • 28篇福建工程学院
  • 2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2篇教育部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0篇闽江学院
  • 9篇漳州师范学院
  • 9篇漳州职业技术...
  • 8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35篇陈国龙
  • 34篇谭建明
  • 34篇郭文忠
  • 31篇郑郁善
  • 27篇郭昆
  • 26篇陈羽中
  • 22篇荣俊冬
  • 20篇杨顺良
  • 19篇吴逢铁
  • 19篇宋岩峰
  • 17篇张艳璇
  • 17篇林坚贞
  • 17篇季洁
  • 16篇陈霞
  • 16篇陈铁晖
  • 16篇何天友
  • 15篇李国平
  • 15篇刘漳辉
  • 12篇胡奇林
  • 12篇江锦秀

传媒

  • 35篇福建农业学报
  • 32篇福州大学学报...
  • 24篇小型微型计算...
  • 21篇华侨大学学报...
  • 20篇海峡预防医学...
  • 17篇武夷学院学报
  • 16篇热带作物学报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3篇中国人兽共患...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0篇福建热作科技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9篇模式识别与人...
  • 9篇福建农业科技
  • 9篇机电技术
  • 9篇中华细胞与干...
  • 8篇中国慢性病预...
  • 8篇集美大学学报...
  • 8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29篇2023
  • 72篇2022
  • 75篇2021
  • 61篇2020
  • 50篇2019
  • 44篇2018
  • 73篇2017
  • 67篇2016
  • 55篇2015
  • 39篇2014
  • 58篇2013
  • 106篇2012
  • 110篇2011
  • 82篇2010
  • 45篇2009
  • 2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9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福州海关关区输入的境外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对经福州海关关区输入的境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了解关区范围内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新冠病毒溯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靶向扩增方法结合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应用在线分析平台及序列分析软件,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病毒突变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证实病毒的来源。结果 获得30株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Pangolin分型显示30株病毒分别属于R.1进化分支、Alpha变异株(B.1.1.7)、Beta变异株(B.1.351)、Delta变异株(B.1.617.2)和Omicron变异株(B.1.1.529),2022年1月之后的毒株均为Omicron变异株,分别属于BA.1和BA.2两种进化分支。全基因组核苷酸突变位点分析显示,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30个SARS-CoV-2基因组序列核苷酸突变为24~7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全基因组中分布不一致,突变位点数较多的分别是S基因、ORF1a基因、ORF1b基因和N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30株病毒S蛋白存在8个非特征性突变位点,其余突变位点均为相应谱系的特征性突变位点(75%以上同谱系流行株共有的突变位点)。核苷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输入性病毒与来源地区流行毒株相似度较高。结论 对福州海关关区输入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获得30个SARS-CoV-2序列。分析表明输入病毒株存在多种不同谱系,核苷酸突变差异导致了氨基酸的特征性突变和非特征性突变,可以为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病毒溯源提供了依据。
黄枝妙郑晖林琦陈炜郑盈翔王宇平翁育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
小黑瓢虫生殖系统的解剖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应用常规内部解剖方法,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卵巢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交配囊、附腺、黏腺、外生殖片等;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1对储精管、1对输精管、射精管及1对附腺、弯管和阳基等;不同发育时期小黑瓢虫卵巢管数量均为8根;根据外部形态特点以及卵黄沉积的情况,将小黑瓢虫的卵巢发育分为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中期、生长发育后期、成熟产卵前期、成熟产卵期等6个阶段.
刘其全孙莉徐桂萍王竹红黄建
关键词:小黑瓢虫生殖系统卵巢发育
正山小种红茶清洁化加工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选择红茶加工中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和发酵时间3个关键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正山小种红茶清洁化加工工艺参数,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清洁化加工新工艺对正山小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发酵时间,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程度即茶青失水率为35%、发酵时间6 h工艺组合所制得的红茶综合品质最优;与传统工艺红茶比,新工艺红茶中茶多酚、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滋味鲜爽而醇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李国平傅娟连清秀梁添梦梁天雄
关键词:红茶
不同保鲜液对龙船花切花的保鲜效果被引量:11
2010年
以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切花为试材,通过测定瓶插寿命、鲜样质量、花瓣质膜透性和花瓣蛋白质含量,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蔗糖、KH2PO4、8-羟基喹啉(8-HQ)和柠檬酸(CA)保鲜液对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蔗糖+150mg·L-1KH2PO4+120mg·L-18-HQ+30mg·L-1CA保鲜液处理比蒸馏水对照明显延长瓶插寿命6d,使切花鲜样质量、蛋白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比较慢,适于龙船花瓶插保鲜。
陆銮眉林金水谢志明
关键词:龙船花切花保鲜液瓶插寿命
台湾食盐加碘与居民碘营养的变迁
2020年
我国台湾地区先于大陆实施强制食盐加碘,并在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消除了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甲状腺肿,台湾的强制食盐加碘政策持续到2003年。此后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3年台湾食盐加碘政策从强制改为居民自行选择,从而对居民的碘营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再次调整相关政策。我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后也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其后续的影响尚缺乏大规模的调查数据,本文综述了台湾的经验以供参考。
何礼丹陈志辉
关键词:缺乏症盐类
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江一静林凌游咏梅林志诚詹增土夏敏薛偕华
关键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表面肌电图舌三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针对放射性肺损伤,临床上除了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对症处理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直线加速器照射60只雌性SD大鼠胸部,建立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经大鼠尾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9L-1,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照射后1,2,4,6周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照射后第1,2,4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大鼠肺系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镜下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渗出较少,肺泡、肺泡壁结构基本完整,纤维化程度等均明显轻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照射2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羟脯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照射2,4,6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照射4,6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照射6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肺表面活性物质B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CR方法检测肺、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Sry基因表达,尤以肺显著。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移到放射性损伤的肺组织,促进放射性肺损伤组织的修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减轻肺组织纤维化等有关。
郑凯赵兴旺吴卫真谭建明杨顺良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肺损伤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羟脯氨酸
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3种贝类的血细胞分类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3种双壳贝类的血细胞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贝类血细胞都可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亚群.西施舌的血细胞中,透明细胞占11.02%,小颗粒细胞占71.98%,大颗粒细胞占7.56%.波纹巴非蛤的血细胞中,透明细胞占26.41%,小颗粒细胞占49.17%,大颗粒细胞占14.95%.双线紫蛤的血细胞中,透明细胞占4.87%,小颗粒细胞占67.70%,大颗粒细胞占28.85%.
潘辉高如承吴丽云李文波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血细胞西施舌波纹巴非蛤
单行星排客车混动系统控制策略对比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从中国城市典型工况的动力需求出发,以单行星排10.5m城市公交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软件建立整车经济性计算模型;然后,对比分析客车在单一目标控制策略和双层筛选全局优化控制策略下的节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城市典型工况下,客车采用双层筛选全局优化控制策略比采用单一目标控制策略节油效果更为显著,节油率高达4.4%.
孙贵斌孙贵斌李英马腾腾
关键词:混合动力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巴戟天MoDXR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从巴戟天中克隆MEP途径中的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MoDXR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进行原核表达分析。根据巴戟天转录组中DXR基因原始序列和NCBI-ORFfinder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RT-PCR扩增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染色体步移克隆MoDXR基因的5′端启动子序列;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MoDXR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oDXR,导入BL21(DE3)表达感受态细胞后,在IPTG诱导下表达。从巴戟天中克隆的MoDXR基因,其cDNA全长2015 bp,预测的阅读框大小为1425 bp,编码47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1.27 kDa;BlastP序列比对分析表明MoDXR基因与其他植物的DXR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如:咖啡树DXR(CaDXR)、萝芙木DXR(RvDXR);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显示,巴戟天MoDXR蛋白与小粒咖啡和栀子的DXR蛋白聚为一类,其亲缘关系最近;由亚细胞定位可知MoDX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上;MoDXR基因5'端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93 bp,包含了与光响应、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有关的多种调控元件;SDS-PAGE结果表明pET-28a-MoDXR重组蛋白的大小与预期相符,但是以不容性的包涵体的形式表达。成功克隆了MoDXR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后期需要优化MoDXR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纯化MoDXR蛋白,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谢德金叶友杰杨德明张娅欣何天友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巴戟天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10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