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528)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1H指数:9
- 相关作者:詹红生王辉昊张明才石印玉王翔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筋出槽骨错缝诊治技术概述
- <正>筋出槽骨错缝乃中医学特有名词,既是一种病理变化的描述,有时也用于病症的诊断。对于慢性筋骨病损而言,其发病的关键病机是筋出槽骨错缝,筋骨损伤,气血外溢,离经之气血瘀滞不通,筋骨关系因之失和,进一步加剧筋出槽骨错缝的程...
- 詹红生
- 文献传递
- 由脊骨神经医学发展模式引发的思考被引量:9
- 2011年
- 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中医脊柱推拿疗法与脊骨神经医学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自身也保持着鲜明的特色。虽然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骨错缝、筋出槽"与脊骨神经医学的"椎体半脱位"均未形成定论,但脊骨神经医学已经与WHO开展正式合作,并且形成《指南》指导其进一步规范化推广。相对而言,中医脊柱推拿疗法有着成熟理论体系和良好临床疗效,却难以作为正规医疗方式走向世界。本文通过对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思维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中医脊柱推拿疗法的不足之处,借鉴脊骨神经医学之优势,对中医脊柱推拿疗法之推广分析和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 王辉昊张明才詹红生
- 关键词:医师诊疗模式
- “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9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333例患者作为颈椎病组纳入研究,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健康受试者组受试者30例(来源于曙光医院研究生及进修生、社区人员),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7±10.12)岁。分别从症状体征、动态触诊、X线评价3方面综合判断两组受试者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动态触诊、影像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组有87.99%(293/333)发生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与健康受试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为颈椎病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张明才石印玉黄仕荣陈东煜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
-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关节不稳定性
-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二)——阶梯化治疗方案操作规范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核心思想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阐释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序贯治疗方案的操作规范。
- 张明才王翔石瑛俞仲翔陈东煜郑昱新卫晓恩陈元川石印玉詹红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 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筋骨病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慢性筋骨病损是与急性创伤引起的筋骨损伤相对应的另一类筋骨系统伤病,占门诊病患的比例逐渐增高。其或因急性损伤失治误治、或因慢性积累性损伤失代偿,加之增龄过程中身体内环境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往往呈现出局部筋骨损伤与整体某些脏腑功能失调并存的复杂表现,就治疗而言,中药外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 詹红生
- 关键词:中药外用急性创伤失代偿脏腑功能失调病理生理改变
- 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无颈部病变的健康志愿者,采用GE 64层螺旋CT机对该志愿者进行层厚0.625 mm的螺旋扫描及断层图像处理,扫描范围为颅底至C 7椎体下缘。基于CT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建模处理软件建立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基于建立的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各特定节段椎体分别进行平移运动(位移1.5 mm,不超过椎间盘1/4),模拟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获得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6.10有限元分析软件观察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等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结果:①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正常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涉及744628个单元、248212个节点;模型外观逼真,包含了颈椎椎体、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椎间盘、椎动脉、脊髓、韧带等重要解剖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活动度,其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度与经典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②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对颈椎主要结构应力的影响。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会对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的应力产生影响。C 2平移错缝时椎动脉增加的应力最大(42.81 Pa),C 6次之(30.62 Pa),C 5最小(21.19 Pa)。C 6平移错缝时脊髓增加的应力最大(32.12 Pa),C 5次之(30.46 Pa),C 1最小(5.59 Pa)。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会对其上、下位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的应力产生影响,其下位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大于上位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结论:颈椎单节椎体平移错缝后,椎动脉、脊髓、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等颈椎主要结构的应力均会受到影响。
- 张明才陈博石印玉石瑛王翔陈东煜熊轶喆元唯安王辉昊詹红生
- 关键词:颈椎骨错缝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手法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黄仕荣陈博王翔王辉昊张开勇郭凯詹红生
-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神经根压迫性刺激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神经根压迫性刺激的主要因素。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8例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健康受试者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积分、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错缝发生率及颈椎椎间盘突出发生率,综合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神经根压迫性刺激的因素。结果①两组受试者的自觉症状、体格检查、日常活动积分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受试者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错缝发生率为82.65%,健康受试者组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错缝发生率为1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受试者颈椎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为41.84%,健康受试者组颈椎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为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者的神经根压迫性刺激因素以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错缝和颈椎椎间盘突出为主,其中单纯颈椎关节突骨错缝占43.88%(43/98),关节突骨错缝合并椎间盘突出占22.45%(22/98),单纯椎间盘突出占4.08%(4/98)。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发病关键机制一方面与颈椎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压迫性刺激有关,另一方面与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神经根压迫性刺激有关,而后者在临床中往往易被忽视,应引起颈椎病临床防治工作者的重视。
-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王翔陈博王辉昊徐震球詹红生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突出
- 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椎骨错缝对颈椎病患者关节应力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应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颈椎"椎骨错缝"对颈椎病患者关节和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通过颈椎动静态触诊和X线判定发生"椎骨错缝"的患者1例(男,28岁),CT扫描C1-C7(层厚0.75mm),基于CT数据,应用特定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椎骨错缝节段(C4-C6)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创建,基于本模型应用软件模拟临床手法矫正"错缝椎骨"C5,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和分析这一形变过程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错缝节段C5对相邻节段C4,5、C5,6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均发生改变,且C5,6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均明显大于C4,5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受到的应力。结论:"椎骨错缝"后易引起相应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异常应力,而手法矫正"椎骨错缝"能有效改善异常应力分布。
- 张明才吕思哲程英武顾力栩詹红生石印玉王翔黄仕荣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
-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不同曲度颈椎内部结构应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不同曲度颈椎内部结构应力的影响。方法:基于可靠的正常颈椎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结合1例颈椎曲度变直患者和1例颈椎反弓患者的颈椎CT图像,建立曲度变直颈椎有限元模型(变直模型)和反弓颈椎有限元模型(反弓模型)。模拟右侧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分别加载于正常模型、变直模型和反弓模型,观察3种模型椎间盘、韧带、关节软骨和终板的应力特征。结果:(1)颈椎椎间盘应力分布。正常模型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C_(6~7)和C_7T_1椎间盘右侧纤维环,变直模型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C_(2~3)椎间盘左侧纤维环,反弓模型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C_(2~3)、C_(3~4)、C_(4~5)椎间盘右侧纤维环;3种模型椎间盘最高应力均集中于下段颈椎椎间盘纤维环,其中正常模型最高应力集中于C_6~C_7右侧钩椎关节处,变直模型和反弓模型最高应力集中区域分别为C_7~T_1左侧钩椎关节处和C_5~C_6左侧钩椎关节处;反弓模型椎间盘最高应力值最大,变直模型次之,正常模型最小。(2)颈椎主要韧带应力分布。正常模型韧带应力主要集中于C_2~C_3、C_3~C_4、C_4~C_5双侧关节囊韧带及横韧带,最高应力集中于C_3~C_4右侧关节囊韧带;变直模型韧带应力主要集中于寰枕后韧带、前纵韧带(寰枕节段)、横韧带,最高应力集中于齿突尖韧带;反弓模型韧带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颈段右侧关节囊韧带、上颈段左侧关节囊韧带、横韧带,最高应力集中于寰枕后韧带。(3)颈椎关节软骨应力分布。3种模型关节软骨应力均主要集中于寰枕关节两侧,最高应力均集中于寰枢关节软骨,正常模型和反弓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区域、最高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右侧,变直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区域、最高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左侧;反弓模型关节软骨最高应力值最大,变直模型次之,正常模型最小。(4)颈椎终板应力分布。正常模型
- 沈知彼王辉昊王宽邓真陈威烨詹红生
- 关键词:颈椎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