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067)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林世德付裕李滢杨方万更多>>
相关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应激
  • 1篇应激诱导
  • 1篇内质网
  • 1篇内质网应激
  • 1篇自噬
  • 1篇甲巯咪唑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 1篇钙离子
  • 1篇肝损害
  • 1篇BCL-2

机构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林世德
  • 1篇杨方万
  • 1篇李滢
  • 1篇付裕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质网应激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细胞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的早期反应是启动未折叠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ER stress及UPR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R stress可诱导细胞自噬(autophagy)。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自噬反应既可以帮助细胞减轻ER stress反应,又可以引导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本文将对ER stress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可能的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付裕李滢杨方万林世德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自噬钙离子BCL-2
甲巯咪唑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甲巯咪唑作为抗甲状腺药物因其良好的药效被广泛应用,其主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严重副作用有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肝损害等,其中肝损害比较少见。甲巯咪唑引起肝损害的类型可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目前甲巯咪唑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不明,既往认为机体变态反应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现认为免疫反应和其代谢产物可能是引起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且有研究发现在饮酒、其他药物的联用以及存在其他疾病时服用甲巯咪唑将会增加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肝损害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停药,其次是换用其他药物治疗甲亢、保肝、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支持技术等。
曾白梅袁灵林世德
关键词:甲巯咪唑肝损害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