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34)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文春根胡宝庆吴浩彬谢彦海郭维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蚌螨
  • 4篇背角无齿蚌
  • 3篇褶纹冠蚌
  • 2篇水螨
  • 2篇酸酶
  • 2篇翘嘴鳜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系统发育分析
  • 2篇磷酸酶
  • 2篇免疫
  • 2篇过氧化
  • 2篇发育分析
  • 2篇蚌螨科
  • 2篇蚌螨属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新种记述
  • 1篇血细胞
  • 1篇亚基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文春根
  • 10篇胡宝庆
  • 9篇吴浩彬
  • 5篇谢彦海
  • 4篇郭维
  • 2篇朱志民
  • 2篇刘毅
  • 2篇饶玉才
  • 2篇程剑
  • 2篇张丽红
  • 2篇陈绍萍
  • 1篇焦玉坛
  • 1篇王段香
  • 1篇代功园
  • 1篇饶育才
  • 1篇王芳
  • 1篇王芳

传媒

  • 6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江西科学
  • 3篇蛛形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Entomo...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强与光色对3种寄生蚌螨趋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自制趋光性装置研究了3种蚌螨趋光性,结果表明Y纹蚌螨(Unionicola ypsilophora)、弯弓蚌螨(U.arcuata)和簇刺蚌螨(U.penicillatus)的趋光性与光强以及光色有关。在不同光强下,3种蚌螨的趋光性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在1 300,1 000,400和100 Lux光强下3种蚌螨的趋光性差异极显著(P<0.01);在700 Lux光强下差异显著(P<0.05)。Y纹蚌螨随着光强增加,趋光指数有随之增加的趋势;簇刺蚌螨在光强度为1 000Lux时趋光指数达到最大;弯弓蚌螨只有在光强度为700 Lux表现为正趋光性,其它条件下均表现为负趋光性。弯弓蚌螨在3种颜色的光照下均表现为正趋光性,其对红光的趋光性反应较黄、蓝光更敏感;簇刺蚌螨只有在黄光条件下表现为正趋光性,在蓝光和红光条件下均表现为负趋光性,并且在红光条件下负趋光性行为相当显著;Y纹蚌螨在红光下表现为正趋光性,在黄光和蓝光条件下表现为负趋光性。由此可见,不同的蚌螨种类对不同光色也具有不同趋向性反应。
文春根焦玉坛胡宝庆
关键词:趋光性光强光色
5种蚌螨ITS2基因片段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对5种蚌螨ITS2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经比对后发现序列长度为258 bp(含gap);其中保守位点186个,可变位点57个,总变异率达到22.1%,种间变异率在7.4%~14.9%之间;转换位点11个,颠换位点18个,转换颠换比值为0.61。A,G,C,T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17.2%、18.1%、35.2%,平均嘧啶含量(64.7%)明显高于嘌呤含量(35.3%),说明蚌螨的碱基偏向于AT。弯弓蚌螨(Unionicola arcuata)与Y纹蚌螨(U.ypsilophora)的种间遗传差异为16.2%,这个遗传差异的结果可以支持V idrine将沃蚌螨亚属从寄蚌螨亚属中分离的修订。以细羽螨(Proctophyllodes stylifer)作为外类群,使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蚌螨中的Y纹蚌螨(U.ypsilophora)可能是较早从祖先种分化出来的种;系统树的结果可以支持V idrine对寄蚌螨亚属的修订。
吴浩彬程剑文春根谢彦海郭维
关键词:蚌螨系统发育
感染蚌螨卵对褶纹冠蚌体内不同组织的病理学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吴浩彬谢彦海文春根丰涛
关键词:褶纹冠蚌组织病理学
中国蚌螨属水螨1新种记述被引量:2
2008年
记述了从我国浙江省淡水蚌中采到的蚌螨科Unionicolidae水螨1新种,壮肢蚌螨Unionicola(Anodontinatax) ischyropalp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壮肢蚌螨Unionicola(Anodontinatax) ischyropalpus sp.nov.Wen and Zhu(图1~6)正模♀,副模6♀♀,浙江太湖(30°56′~31°34′N,119°54′~120°36′E),2004-03-27,胡宝庆采自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Lea)。种名词源:ischyr-,拉丁词,意思为"强壮的",palpus,拉丁词,意思为"触须、须肢"。指本新种具有强壮的须肢。鉴别特征:新种以后基节群内缘呈弧形(其它种的后基节群内缘皆接近为直角形)、粗壮的P-Ⅱ和P-Ⅳ(其它种的P-Ⅱ、尤其P-Ⅳ不膨大)特征显著区别于本亚属的其它已知种。
文春根吴浩彬朱志民
关键词:水螨蚌螨科蚌螨属
褶纹冠蚌内4种蚌螨的时空生态位分析
2012年
对鄱阳湖地区4种蚌螨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内弯弓蚌螨(Unionicola arcuata)种群数量最大,丰盛度为20.26±50.00;丫纹蚌螨(U.ypsilophora)种群数量最小,丰盛度为0.29±1.28。弯弓蚌螨和丫纹蚌螨在外鳃分布数量最多,分别为9.031 7±20.153和0.206 3±0.975 4;簇刺蚌螨(U.penicillatus)在内鳃分布数量最多,为0.688 5±6.764;敏捷蚌螨(U.agilex)则在斧足上分布较多,为0.615 1±0.443 9。弯弓蚌螨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240 7;敏捷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099 6。簇刺蚌螨与弯弓蚌螨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5.221 2;簇刺蚌螨与敏捷蚌螨之间没有时间生态位重叠。敏捷蚌螨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526 7;丫纹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287 8。弯弓蚌螨与丫纹蚌螨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2.649 4;丫纹蚌螨与敏捷蚌螨的重叠值最小,为1.910 0。弯弓蚌螨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103 8;敏捷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052 8。簇刺蚌螨与弯弓蚌螨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11.598 9;簇刺蚌螨与敏捷蚌螨之间没有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褶纹冠蚌内4种蚌螨对资源的竞争可能集中在时间上;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弯弓蚌螨较适宜在褶纹冠蚌内生存,簇刺蚌螨有可能与之发生竞争。
吴浩彬张丽红文春根郭维
关键词:褶纹冠蚌蚌螨
翘嘴鳜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重链序列的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RT-PCR和RACE-PCR方法,从翘嘴鳜中克隆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c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有2292个核苷酸,编码763个氨基酸的蛋白。虽然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该蛋白与哺乳动物MPO相似性为64%-65%,但分子质量大小相近。翘嘴鳜含有1个与人MPO相似的血红素基,1个保守的Ca^2+结合位点,6个分子内二硫键,以及6个糖基化位点。由此推测翘嘴鳜MPO蛋白的空间结构及催化机制可能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将翘嘴鳜MPO的部分cDNA序列连接到pEF-32a-c(+)载体上,成功构建了1个重组表达质粒pET-MPO,该质粒在大肠杆菌(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另外,利用重组蛋白N末端带有的6×His标签,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了翘嘴鳜MPO重组蛋白。
胡宝庆刘毅文春根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翘嘴鳜原核表达
分子鉴定背瘤丽蚌中弯弓蚌螨的隐藏种
2012年
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为了鉴别弯弓蚌螨Uarcuata和Unionicola sp.,本研究扩增出Unionicola sp.12S rRNA的部分基因片段,与基因数据库中5种寄生蚌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遗传差异为0.145,而分子系统树表明,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聚为一支,具较近的亲缘关系。我们推断Unionicola sp.是弯弓蚌螨Uarcuata的1个隐藏种。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寄主蚌造成了宿主隔离,从而引起了蚌螨遗传基因的分化。
郭维吴浩彬文春根
关键词:RRNA基因
胃瘤线虫与宿主黄鳝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胃瘤线虫、线虫包囊以及黄鳝的各组织,比较样品酯酶电泳结果的异同,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酯酶在黄鳝的各个组织、胃瘤线虫与线虫包囊中均有表达,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电泳结果表明黄鳝心脏和肌肉的酯酶只有一条弱酶带,其它组织都有三条染色明显的条带,说明黄鳝心脏和肌肉的酯酶发挥的水解功能要低于其它组织;胃瘤线虫包囊具有与黄鳝的肠道相似的酶带,但其活性较弱,因此,推测其已经丧失了肠道组织的水解吸收营养物质的大部分功能;胃瘤线虫有4条酶带,其中2 ab和2b是胃瘤线虫特有的酶带,而1 a和2 a是胃瘤线虫与其包囊、黄鳝的肠道、性腺、肾脏、肝脏共有的酶带,由此推测线虫与黄鳝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
王段香文春根胡宝庆
关键词:黄鳝酯酶同工酶寄生虫
pH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5种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在pH值为6.0、6.5、6.8、7.5、8.0、8.5条件下,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过氧化氢酶(CA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肝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蚌体内SOD、CAT、ACP和AKP活性在pH8.5时均低于对照组;而当pH高于对照组(pH6.8)时,MDA含量随pH升高而逐渐上升。当pH低于对照组时,MDA含量随着pH降低也逐渐上升;除ACP活性在pH6.5时略有上升外;SOD、CAT、ACP和AKP活性在pH6.0时均低于对照。SOD活性仅在pH7.5时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仅在pH8.5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在pH8.0和8.5时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AKP活性在pH6.0时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pH8.5和pH7.5与对照组之间均为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在pH6.0和pH8.5时与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文春根张丽红胡宝庆饶玉才陈绍萍王芳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PH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背角无齿蚌5种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本研究以背角无齿蚌为材料,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为诱导刺激物,对背角无齿蚌进行注射感染,在注射后3、6、12、24、48h分别取血淋巴、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并研究各项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3h外,实验组肝胰腺的SOD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血清实验组的PO活力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然后降低,而肝胰腺实验组的PO活力持续高于对照组;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血淋巴与肝胰腺的ACP、AKP和CAT活力在不同的时间段虽然有所增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SOD、PO活性可以作为背角无齿蚌免疫抗病功能指标参数,而ACP、AKP及CAT活性能否作为该参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饶玉才胡宝庆文春根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嗜水气单胞菌磷酸酶酚氧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