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073)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懿建钟思思郑永亮王金霞李方林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南医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细胞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骨髓瘤
  • 4篇免疫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原发性
  • 3篇综合征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增生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贫血
  • 2篇紫癜

机构

  • 19篇赣南医学院第...
  • 14篇赣南医学院
  • 7篇南昌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20篇陈懿建
  • 7篇钟思思
  • 4篇郑永亮
  • 3篇李方林
  • 3篇王金霞
  • 1篇张立群
  • 1篇陈小芸
  • 1篇赖文鸿
  • 1篇刘礼平
  • 1篇严志民
  • 1篇李海亮
  • 1篇万通

传媒

  • 8篇赣南医学院学...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造影剂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多发性骨髓瘤1例
2020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典型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如乏力、骨质疏松、微量尿检异常等,可由骨科、肾内科、风湿科初诊发现。2018年2月我院收治1例以造影剂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现结合临床诊疗经过及文献学习,报告如下。
杨翔袁永平胡贝妮朱宏基陈懿建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影剂肾损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证明,HMGB1作为炎症晚期介质,参与炎症的发展.近年,HMGB1被发现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和耐药等过程.笔者拟就HMGB1与肿瘤耐药、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郑永亮陈懿建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VAD方案和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VAD方案和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0例MM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VAD组(59例)和VD组(11例)。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患者初次化疗前后血钙下降值、β2-微球蛋白下降值、Ig G和Ig A下降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增长值、白蛋白增长值、球蛋白下降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中相关症状改善占28.8%(17/59),VD组中占63.6%(7/1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感染及末梢神经炎,有54.2%(32/59)的患者在初次化疗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感染多在3度以上。VD组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腹泻和末梢神经炎,有27.3%(3/11)出现症状,症状较轻,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VD方案对初诊MM患者的初次化疗中血钙、β2-微球蛋白、Ig G/Ig A恢复效果明显,症状改善率大于VAD组,同时其副作用较轻微,患者较易耐受,可在临床推广。
钟思思李方林刘爱飞王金霞辛柳燕陈懿建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VAD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汉族,农民,因“反复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于2012年4月份因淋雨“感冒”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9.4℃,以下午、夜间发热为主,无明显畏寒、寒战,无咽痛、
刘爱飞辛柳燕钟思思陈懿建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IgE-λ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约占血液肿瘤的10%〔1〕。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骨痛、贫血、肾衰竭、感染等各种表现。临床上常见为IgA型和IgG型,IgD型少见,IgM型罕见,IgE型极其罕见。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腰痛1月余,腹胀15 d”入院。
钟思思辛柳燕刘爱飞郑永亮陈懿建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IGE型
92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均需要正常功能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及γ-谷氨酰基羧化酶。而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者利用障碍时则合成无γ-羧基化的异常维生素K依赖凝血反应因子,
陈懿建张立群万通刘礼平李海亮赖文鸿陈小芸严志民
关键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环氧化物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造血活性显著降低,通常归因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衰竭。造血调控依赖于HSCs与骨髓(Bone marrow,BM)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MSCs的生物学特性与对照组MSCs不同,其体外造血支持能力明显降低。AA不及时治疗,最终是致死性的,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根治的主要方法,但存在一系列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调节免疫应答;维持造血微环境;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干细胞(HSCs)的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MSCs已被证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细胞治疗前景,但仍有一些困难有待解决。深入了解AA发病机制和MSCs生物学特性,有望为治疗再障寻找新的契机和靶点。
洪扬王金霞李方林陈懿建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骨髓微环境
非大细胞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研究进展
2021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红细胞呈巨幼样改变的一种贫血。当巨幼细胞贫血合并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时,会影响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细胞典型形态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正常细胞性贫血甚至小细胞性贫血,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本文对非大细胞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流行病学、血液学、某些生化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吴修全袁永平陈懿建
关键词:流行病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多发性骨髓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常出现一系或多系的病态造血,导致难治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易出现感染、贫血及出血的症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中MDS的诊疗指南重新修订WHO分型,将具有单系病态造血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细胞减少持续6个月以上者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包括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
钟思思刘爱飞辛柳燕郑永亮陈懿建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
miR-378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微小RNA是一类长度为20~23个核苷酸大小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1〕,可通过直接结合靶mRNA的3’非编码区(3’-UTRs)并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mRNA进行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1~4〕。miRNAs参与机体各个生理和病理过程,参与调节人类约30%的编码基因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既可充当癌基因,也可充当抑癌基因的角色〔1~4〕。
钟思思辛柳燕郑永亮刘爱飞陈懿建
关键词:MIRNAS肿瘤大肠癌肺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