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3C049)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齐勇郭丽双付畅一马成慧杜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主义
  • 3篇价值观
  • 2篇对勘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实践观
  • 2篇交往
  • 2篇核心价值观
  • 1篇东正教
  • 1篇多德
  • 1篇形而上学
  • 1篇行路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哲学
  • 1篇正教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机构

  • 5篇黑龙江大学
  • 4篇黑龙江工程学...
  • 2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齐勇
  • 2篇郭丽双
  • 1篇杜红艳
  • 1篇马成慧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后形而上学文化的三重涵义——阿伦特与罗蒂的文化观对勘被引量:1
2014年
阿伦特与罗蒂的文化观共同具有明显的后形而上学特质。后形而上学文化以世界性意识作为根基,关联着人们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社会实践内容,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后形而上学时代人们对超越性与未来希望的态度。阿伦特与罗蒂在后形而上学文化内涵、关联与实行意义上的观点既相似又有差异。阿伦特与罗蒂在文化哲学观上共同认可文化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以理念真理至高性作为支撑的形而上学文化观是两人共同的批判对象。
马成慧
关键词:后形而上学阿伦特罗蒂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延展——对“马克思主义是‘唯生产力论’‘经济决定论’”观点的一种辩论
2016年
"人的本质"思想是贯穿着马克思哲学的一条核心线索,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路梳理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梳,并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得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在《资本论》中继续延展。甚至可以说,"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灵魂,正是它内在决定了马克思目标的始终一致性,即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最终解放,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齐勇
关键词:经济学
从“人的本质”透视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继承与超越被引量:1
2014年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本质界定为:求知和政治动物。马克思则将其界定为内在于人自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以及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该区分可以追溯到二者实践观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基于其实践观,将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和创制活动进行了严格划分,把生产劳动视为无理性的、工具性的创制活动。而马克思则把实践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认为劳动与交往构成历史实践的基本形式。个人一定社会性质的劳动生产,是历史的出发点。他以社会关系为每一个人确立了现实坐标,由此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剖析与批判,提出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确立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从而,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
齐勇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布达佩斯学派对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2016年
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对布达佩斯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卢卡奇的引导下布达佩斯学派构建了自己的文化理论。布达佩斯学派从卢卡奇那里继承了"文化的可能性"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了卢卡奇。布达佩斯学派批判卢卡奇对文化的狭隘性理解,对文化进行历史性研究,得出了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结论。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奇多元文化论
两种基础实践观的对勘:劳动与交往之间—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实践哲学之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以实践哲学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以实践哲学的基础性问题为脉络,从实践概念内涵入手,将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加以比较研究,能够明晰二者在反传统形而上学理论至上倾向、实现哲学功能转换问题以及说明实践与人的生命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立场一致性,并因此凸显后者对前者的补充和推进意义。同时,二者实践哲学又存在鲜明差异,马克思实践哲学建基于"生产劳动"为核心的实践概念上,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则建立在"交往行为"为核心的实践概念上;马克思突出关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目标,哈贝马斯则更关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马克思强调在整体实践基础上理解人的本质,哈贝马斯则将生产劳动视为工具性活动,通过交往实践突显了人之存在的超验内涵。究其根本,源于对实践内涵的不同理解,哈贝马斯狭隘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从而遮蔽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大革命意义。
齐勇
关键词:实践哲学哈贝马斯
多元化思潮对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及教训被引量:1
2014年
苏联后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思潮引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道主义思潮否定道德阶级性﹑走向抽象化的极端解构了苏联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学基础,俄罗斯思想探寻传统俄罗斯精神价值从文化认同上疏离苏联核心价值观,东正教复兴在世界观和信仰上否定共产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盘否定苏联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念,"非暴力伦理学"抨击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道德极权主义和道德专制主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解构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与时俱进地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反而被后者解构,最终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苏联解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思潮提供借鉴。
郭丽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被引量:2
2016年
实践哲学以追求和实现个人的和共同的"善"为价值旨归,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始终为后世的一切价值理论提供着不竭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价值意蕴正日益得到彰显。由此,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对话和沟通的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灵魂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意义。在当下特定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现实社会条件下,如何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旨趣和重要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背景进行勘考、梳理,可以对应性整理出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颇存困惑的系列问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可以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和马克思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借鉴。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理论原点、最终目标、社会进步尺度、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三层次统一,以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等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开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重要启迪。
齐勇
关键词:交往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及其困境被引量:2
2015年
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社会的精神价值导向、秩序维护运转起着统领整合的作用。苏联后期的多元化思潮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致使俄罗斯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处于矛盾多元的境地。对此,普京提出俄罗斯新思想—主权民主—普京计划,并依托东正教,确定了重构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随着俄罗斯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期,由于俄罗斯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凸显、东正教现代化陷入瓶颈、价值观方面各派主张针锋相对、青年人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等因素,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陷入了新的困境。
郭丽双
关键词:身份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