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2333190121)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宁李玉成郑刘根宗宁龚莹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巢湖
  • 3篇生物可利用性
  • 3篇水体
  • 3篇可利用性
  • 3篇沉积物
  • 2篇塌陷区
  • 2篇土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煤矿塌陷区
  • 2篇河流
  • 2篇
  • 1篇董铺水库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育
  • 1篇生物可利用磷
  • 1篇水库
  • 1篇水源涵养
  • 1篇塑料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9篇安徽大学
  • 6篇煤矿生态环境...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李玉成
  • 9篇王宁
  • 5篇郑刘根
  • 4篇龚莹
  • 4篇程桦
  • 4篇宗宁
  • 3篇罗军
  • 1篇毕潇
  • 1篇吴涓
  • 1篇邵啸
  • 1篇张学胜
  • 1篇王珍
  • 1篇张剑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源涵养和生态保育清洁小流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特征及潜在风险——以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和生态保育清洁小流域(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汇水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下游水库的影响。[方法]在该区域3条主要汇水河流采集了23个沉积物样品,分别测定了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Zn,Cu,Cr,As,Cd,Pb和Hg)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I_R)和地累积指数法(I_(geo))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其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域重金属分布存在差异,As和Cd在泗水河上的C_1和C2两点含量超过了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且Cd在此两点的易利用态占比为34.97%和37.67%,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Cd生态风险指数普遍偏高,达强度等级,其中泗水河上的C_1和C2两点达极强等级;同时S_8点Hg生态风险达到强度等级,其余6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水平较低。该区域重金属主要来自于人与自然混合源和人为源,贡献率分别为51.11%和27.70%。[结论]在泗水河下游流域Cd污染较为突出,为减小其对下游水库的影响,应加强Cd的污染治理。
王清泉何要来汪新亮王宁张学胜李玉成程桦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城市纳污河流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巢湖十五里河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2012年,逐月采样分析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磷污染状况严重,正磷酸盐(DIP)年均浓度1.134 mg/L,总磷(TP)年均浓度1.876 mg/L,由上到下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并与流域内富营养化水平相一致。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含量呈现AAP>Olsen-P>WSP>RDP的规律,丰水期(5-7月)是全年磷浓度最高时期,也是控制十五里河磷污染物汇入巢湖的重要时期;以十五里河为典型的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对磷污染物表现出"汇"的特征,但在丰水期表现出"源"的特征,成为重要的内源磷释放来源。
宗宁龚莹张剑李玉成郑刘根谢毫王宁
巢湖水体-沉积物磷形态与有效性被引量:12
2015年
为探讨巢湖磷形态内源污染特征及生物有效性,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巢湖水体和沉积物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西部湖区水体中总磷(TP)和可溶性无机磷(DIP)浓度高于中、东部湖区,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湖区沉积物中T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藻类可利用磷(AAP)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钙结合态磷(Ca-P)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有机磷(OP)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性磷(DGT-P)含量全湖分布差异较小,河口处波动较大,说明河口受河流携带污染物影响较大;沉积物中DGT-P含量与高活性AAP、Fe/Al-P、OP和DIP含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1、0.547、0.731(P<0.01)和0.438(P<0.05),因此可考虑将DGT作为生物有效性磷监测手段。等温吸附实验表明东、西部湖区沉积物对磷酸盐具有较高吸附潜能,中部湖区较低;然而平衡溶液中DGT-P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湖区9号样点最大平衡浓度(0.62 mg·L-1)约为东部湖区3号样点(0.07 mg·L-1)的9倍,说明沉积物对上覆水磷的生物有效性存在较大影响。
龚莹王宁李玉成宗宁罗军谢毫
关键词:磷形态分布巢湖
南淝河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流经城市河流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探索水体微塑料来源,旨在为微塑料污染防控积累基础资料,并为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份采集安徽省合肥市南淝河水和沉积物样,通过密度浮选、体式显微镜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研究了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规律。[结果]南淝河水和沉积物样品中普遍存在发泡、纤维、颗粒和碎片4类的微塑料颗粒,丰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集中在河流中游、人口密集段,表明河流中微塑料残留受人为影响较大。在水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分布都表现出随着微塑料粒径增大,含量随之减少的规律;纤维类微塑料占比最大,泡沫类微塑料占比最少,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与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按颜色分,彩色与透明比例大,黑色与白色占比较少。水样中碎片类高于颗粒类,沉积物中相反。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颗粒类和纤维类微塑料为聚乙烯,碎片类为聚丙烯,发泡类为聚苯乙烯。[结论]微塑料普遍存在河流水体与沉积物中,污染状况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与污水处理厂的排放。
汪新亮李珊珊王宁李玉成程桦
淮南煤矿塌陷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酶活性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采集淮南煤矿塌陷区3种塌陷类型——非稳沉区、稳沉区和修复区,分析了其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综合评价了3种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生态肥力。结果表明:塌陷区在由非稳沉区变为稳沉区的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能、土壤养分、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权重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和土壤酶指数(ISE),结果均显示IFI与ISE值非稳沉区最高,修复区较稳沉区有所提高,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深度增加而下降的变化特点;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理化性质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可以作为评估煤矿塌陷区土壤肥力变化的有效性指标。
崔鲁楠王宁李玉成程桦郑刘根柳炳俊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土壤酶活性
煤矿塌陷区不同充填模式土壤特征及修复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采集了安徽省淮南市大通煤矿塌陷区中化工垃圾充填(B)和煤矸石充填(C)两种充填修复模式以及作为对照区的人工混交林地(A)的表层土样,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及这些土样中Cr,Cd,Cu,Pb,Hg的赋存特征,并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速效磷含量为:A区>B区>C区;碱解氮含量为:C区>A区>B区;重金属和交换性Na+为B区高于其他区域,B区土壤碱化度(ESP)高达22%。(2)研究区内土壤普遍呈碱性,碱解氮和速效磷严重缺乏,土壤肥力:A区>C区>B区。(3)土壤重金属污染:A区为轻度,B区属于中、重度,C区污染程度不一。重金属Cr,Cd,Cu,Pb总量不同程度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4)土壤修复效果C区优于B区,B区存在突出问题,亟待改善。
王珍王宁李玉成程桦郑刘根柳炳俊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充填模式土壤重金属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的氮磷分布,并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含量。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正磷酸盐(DIP)和总磷(TP)浓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在富营养化水平〔ρ(DIP)≥0.343 mg·L-1,ρ(TP)≥0.676 mg·L-1〕,上游的污水汇入是导致水体磷浓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中游污染源少而使磷浓度下降,下游农业面源与支流的汇入又使磷浓度有所增加。沉积物中4种BAP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藻类可利用磷(AAP)含量、NaHCO3提取磷(Olsen-P)含量、水溶性磷(WSP)含量和易解吸磷(RDP)含量,其中沉积物w(AAP)和w(Olsen-P)与沉积物w(T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中下游河段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具有向水体迁移的趋势,说明这些沉积物磷有自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风险。十五里河BA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GT技术与传统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显著,因此DGT技术可作为今后十五里河BAP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
宗宁龚莹李玉成郑刘根罗军谢毫王宁
关键词:水体孔隙水
巢湖低温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 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 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邵啸毕潇吴涓王宁李玉成
关键词:聚磷菌除磷率
水体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巢湖十五里河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梯度扩散膜技术(DGT),研究了水体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含量间的相关性,并与4种化学提取方法(WSP、RDP、AAP、Olsen-P)进行比较,探索表征水体与沉积物中BAP更合适的方法。结果表明,DGT技术比其他4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相关系数更高,可作为研究水体与沉积物BAP的重要工具。
宗宁王宁龚莹罗军郑刘根谢毫李玉成
关键词:水体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