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34)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潘畅和金禹彤敖英姜云更多>>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朱子学
  • 2篇子学
  • 1篇东亚儒学
  • 1篇阳明学
  • 1篇衣冠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儒学
  • 1篇圣学
  • 1篇排佛
  • 1篇礼治
  • 1篇蛮夷
  • 1篇考述
  • 1篇辑要
  • 1篇祭天
  • 1篇藩属
  • 1篇风流

机构

  • 4篇延边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潘畅和
  • 2篇金禹彤
  • 1篇姜云
  • 1篇敖英

传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东疆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世界哲学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高丽末郑道传的“排佛论”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高丽末朝鲜初期的朱子学者,郑道传以排斥佛教为己任,全方位、彻底地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不仅批评了佛教僧侣出家、乞食等行为,还从哲学高度上对佛教的基本教义进行了批判,并且从诸多方面辨析了儒家与佛教之不同。郑道传的排佛论为朱子学在朝鲜朝确立统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敖英
古代韩民族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
2015年
韩民族有其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与中国文化中的"兴"立足于伦理本位、追求"大同"的精神不同,韩民族的"兴"与"风流"根植于生命本体,追求重生精神,进而使"兴"与"风流"直接与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相联系并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韩民族先民具有的自然原始性、巫术性的歌舞形式,在游戏的文化功能中,形成了"兴"与"风流"的文化特性,而其全员参与性、与"神"的沟通性和规范的游乐性则构成韩民族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潘畅和姜云
关键词:风流
高丽朝圜丘祭天礼考述被引量:2
2013年
高丽朝(918-1392)是古代朝鲜半岛第二个统一国家,其在儒学不断发展、礼学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唐宋制度进行了大规模儒家礼制的系统化建设,其中圜丘祭天礼(以下称"圜丘祀")的实行令人瞩目。其建设目标清晰,礼规制度规范,在朝鲜半岛儒礼制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充分彰显了高丽王意欲效法中国政治文化实行礼治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王权的治国诉求;同时,在特定的宋、丽封贡关系背景下,高丽圜丘祀的礼规还体现了封贡礼仪属性,即其属于藩属礼。受贵族政治体制、佛教立国文化政策与内乱外压影响,高丽一朝圜丘祀的实行不尽如意,其功用亦从政治权力象征性退变为现实功利实用性,但其建设与实行及其所蕴涵的目标诉求成为理解朝鲜半岛儒家化进程中制度实践的代表。
金禹彤
论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衣冠服饰礼俗——以《海行总载》记录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朝鲜通信使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衣冠服饰礼俗,他们认为:日本社会根据身份不同而有大体的衣冠等级规范,但同时又普遍穿着斑斓彩衣、不戴冠巾、无靴鞋履舄、跣足而行,且衣制"不秘"、俗尚染齿,全社会无丧服法度,这些都完全不合儒家"别上下、防男女、去夷狄"的衣冠伦理;更甚者,行外交接聘之时,日本也体现不出衣冠威仪及君臣之别。朝鲜通信使从儒家礼义的角度批判了日本的衣冠礼俗,并据此认为日本人是"诡怪"、"巧伪"、"蛮夷"之民。这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主观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自我价值体认、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以及因日本发动侵朝战争而产生的对日本根性文化的怀疑和不信任。
金禹彤
退溪与栗谷哲学的特点及其对东亚儒学的贡献——以《圣学十图》与《圣学辑要》之比较为中心
2014年
退溪和栗谷在韩国哲学思想史上是双碧交辉的思想大家。他们同时生活在16世纪,写下了堪称绝世之作的《圣学十图》与《圣学辑要》。退溪的《圣学十图》是圣学的体系之要,而"敬"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范畴;栗谷的《圣学辑要》是对圣学体系的具体展开,尤其是躬行圣学的实践纲目。栗谷在继承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将退溪的"敬"引向"诚"而使"敬"进一步由"诚"所强化而成为更为成熟的"敬"哲学。这种由"敬"而达于"诚",至于"诚"而完成"敬"的思维路向,实为退、栗哲学不同于程、朱之"敬"的地方,也是韩国性理学为东亚的程朱理学做出的特殊贡献。
潘畅和
古代朝鲜阳明学的理论走向及其原因——以郑齐斗为中心
2014年
尽管朱子学和阳明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分歧,但二者都以成圣为第一等事,在某种意义上阳明学甚至比朱子学更具有道德性的理想。因此,我们可以说阳明学对朱子学的批判在其本质上不应该是对朱子学的中断,而应该是对朱子学的超越性延续。在这个意义上,阳明学学理上的逻辑发展应该是从朱子学的破绽中走出来后,再向朱子学进行超越性的回归。古代朝鲜阳明学的代表郑齐斗的阳明学历程及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就表现出了这样的路向。
潘畅和
关键词:朱子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