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1106)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爱莲刘桂芬曹文娟韩颖张彦荣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山西省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张爱莲刘桂芬韩颖
- 关键词: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生育情况
- 山西省居民健康水平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分析山西省居民健康水平。方法 利用山西省第 5次人口普查年龄、性别死亡人口数据 ,通过计算婴儿死亡率、粗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平均寿命、生命素质指数等指标 ,对山西省居民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居民粗死亡率 5 79‰ ,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年龄组死亡率绝大部分年龄组均为乡村高于镇、镇高于城市。婴儿死亡率为 19 0 0‰ ,其中城市男婴高于女婴 ,乡镇女婴高于男婴。居民平均寿命为 72 70岁 ,城市比镇高 2 4 5岁 ,比乡村高 5 5 0岁。生命素质指数平均 88 12 ,城市居民 92 4 1,镇居民 90 15 ,乡村居民86 37。结论 山西省城镇与乡村居民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今后应加大农村疾病防治工作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力度。
- 张爱莲
-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女婴男婴年龄组乡村居民死亡人口
- 山西省各地市人口平均寿命和生命素质指数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了解山西省人口素质现况,为提高山西省人口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山西省11个地市人口平均寿命和生命素质指数。结果2000年山西省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2.70岁,男性70.96岁,女性74.67岁;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为88.36,男性88.25,女性88.55;其中太原市人口平均寿命和PQLI均位居全省第一,人口质量较高。结论山西省11个地市之间人口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地市人口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以及人群中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
- 张爱莲刘桂芬
- 关键词:平均寿命女性医疗保健体系人口质量人口普查
- 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AS 13.0软件编制普查人口简略寿命表;用系统聚类法分析经济状况、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对居民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0年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为77.07岁,其中男性为75.02岁,女性为79.39岁,比2000年分别提高4.40岁、4.07岁和4.78岁,城镇居民预期寿命高于农村。2010年11个市居民预期寿命仍为太原市最高,晋城市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越好的地区预期寿命越高。不同地理位置居民预期寿命有所差别,中部地区居民预期寿命较高。结论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居民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 张爱莲曹文娟
- 关键词:人口普查影响因素
- 山西省各地区人口平均寿命和死亡水平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山西省各地区人群死亡率水平和人口期望寿命。方法以山西省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SAS8.2软件编制简略寿命表;以各个年龄段的死亡概率为变量,用SPSS11.5软件对各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00年山西省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2.67岁,男性70.95岁,女性74.61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聚类分析阳泉市、吕梁市、晋城市、长治市、朔州市、晋中市聚成一组,其平均寿命为71.52岁,婴儿死亡率为19.23‰;运城市、临汾市、忻州市、大同市聚为第二组,其平均寿命为72.95岁,婴儿死亡率为16.41‰;太原单独聚成一组,其平均寿命为77.05岁,婴儿死亡率为5.86‰。全省标化死亡率为5.75‰,标化死亡率最低为太原市4.11‰,最高为晋城市6.87‰。结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西省各地区平均寿命及死亡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 张爱莲张彦荣
- 关键词:地理环境聚类分析
- 山西省人口负担系数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张爱莲徐建伟刘桂芬
-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社会负担人口平均寿命相对数出生率
- 山西省医学人口学主要指标态势分析
- 2005年
- 目的分析山西省人口数量、结构类型变化趋势.方法根据第1次至第5次人口普查(简称:1普、2普、3普、4普、5普)资料分析山西省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及平均寿命等主要医学人口学指标.结果 1普、2普年龄组越高,人口构成比越低;3普、4普低年龄组人口构成与成年组差异不大;5普0~14岁组、高年龄组构成比比低年龄组大(呈倒金字塔型).1普至5普少年人口系数趋于下降,劳动力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上升.3普至5普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年龄组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但5普出现女婴(0岁组)死亡率高于男婴现象.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2000年达72.67岁,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3.66岁.结论 2000年山西省人口结构为成年型.普及计划生育以来,社会有忽视女性婴幼儿健康的现象存在.
- 张爱莲王国晓
-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平均寿命人口平均寿命
- 山西省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
- 2005年
- 目的:了解山西省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出生性别比进行城市、镇、乡及地区比较,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山西省出生性别比2000年比1990年上升3.35个百分点,无论城市、镇、乡出生性别比均高于正常范围。1990年城市、镇高于农村;2000年农村高于城市;1990年与2000年镇均为最高。1孩出生性别比为104.73,在正常范围内,2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远远高出正常范围,且随孩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山西省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键是2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 张爱莲刘桂芬
-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人口人口普查
- 山西省居民平均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影响山西省居民平均寿命的因素。方法以山西省第3次至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SPSS 11.5软件编制简略寿命表,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982—2000年山西省人口平均寿命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成人识字率的增加而延长;随着婴儿死亡率及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而增加。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11个地区人口平均寿命与标化死亡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部分城镇人口平均寿命与空气污染指数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山西省人口平均寿命的关键是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 张爱莲
- 关键词:寿命表污染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