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483)

作品数:6 被引量:154H指数:6
相关作者:钱铭怡刘兴华陈曦叶冬梅王慈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交焦虑
  • 3篇焦虑
  • 2篇威胁性
  • 1篇得分
  • 1篇信度
  • 1篇信息加工
  • 1篇性情
  • 1篇认知行为治疗
  • 1篇社交活动
  • 1篇社交焦虑障碍
  • 1篇社交恐怖症
  • 1篇情景
  • 1篇情绪
  • 1篇情绪状态
  • 1篇习惯化
  • 1篇量表
  • 1篇恐怖
  • 1篇恐怖症
  • 1篇焦虑障碍
  • 1篇负性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钱铭怡
  • 5篇刘兴华
  • 2篇陈曦
  • 1篇叶冬梅
  • 1篇王慈欣
  • 1篇周晓林
  • 1篇钟杰

传媒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被引量:49
2007年
目的:翻译并修订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和社交恐惧量表(SPS),并考察其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对1300多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建立北京市大学生常模。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IAS和SPS的单因素结构拟合较好。SIA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4,分半信度为0.862,重测信度为0.863;SP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4,分半信度为0.865,重测信度为0.849。以被试在负性评价恐惧量表上的得分为效标,SIAS和SPS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0.514和0.479。结论:SIAS和SPS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我国对社交焦虑的测量工具。
叶冬梅钱铭怡刘兴华陈曦
关键词:信度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对在别人面前表演(或感觉被关注)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障碍.
刘兴华钱铭怡
关键词:社交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活动
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被引量:29
2005年
近几十年来,大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关于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纵观研究的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将不同刺激(比如词语或图片等)运用于大量的认知实验任务中.Erdelyi(1974)[1]与Dixon(1981)[2]总结出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即个体的认知系统通常抑制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
刘兴华钱铭怡
关键词:焦虑负性情绪信息加工情绪状态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考查威胁和非威胁两种实验情景下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差。方法 :根据在社交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从 2 64名大一学生中筛选出 16名高分组成员和 16名低分组成员 ,并将被试随机分入威胁性和非威胁性两种实验情景 ,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 :实验情景的主效应显著 [F(1,3 1) =4 3 5 3 ,p=0 0 46] ,与非威胁性情景相比 ,被试在威胁性情景下倾向于对威胁性词语警觉 ;社交焦虑的主效应不显著 [F(1,3 1) =0 676,p =0 418] ;实验情景和社交焦虑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 [F(1,3 1) =4 0 45 ,p =0 0 5 4]。 结论 :只有在非威胁性情景下 ,高社交焦虑个体才表现出对威胁性词语的回避 ;特质焦虑对注意偏差的影响不显著。
陈曦钟杰钱铭怡
关键词:社交焦虑量表性情情景得分高分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随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被试为大一新生,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随机选择了得分最高的25%部分中的24人作为高焦虑组,得分最低的25%部分中的23人作为低焦虑组。实验采用点探测视觉搜索任务,以威胁性词语为刺激材料,刺激呈现8次,分析刺激每次呈现时高低焦虑组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结果:当刺激首次呈现时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相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方差分析显示在刺激呈现的前三次,随着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F=5.44,P<0.01.注意偏向值分别为:13.1±27.3,2.5±27.0,-10.0±27.9),对刺激呈现的后五次高低焦虑组个体的注意偏向值变化均不显著。结论:随着词语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表现出习惯化倾向。
刘兴华钱铭怡周晓林
关键词:焦虑
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研究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类型词语的注意偏向。方法:被试41名,采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词与非词不同比例条件下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类型词(被关注词、被评价词、躯体威胁性词、中性词和非词)的注意偏向。结果:在词和非词比例高的条件下,高社交焦虑组在负性评价词和受他人关注词上的Stroop效应显著大于低社交焦虑组。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负性评价和他人关注的词语存在注意偏向。
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
关键词:社交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