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76)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崔晓阳刘必成郭亚芬郝敬梅陆祖宏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抗体
  • 2篇有机氮
  • 2篇土壤
  • 2篇铵态氮
  • 2篇硝态氮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抗体芯片
  • 2篇可溶性有机氮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芯片
  • 1篇蛋白芯片技术
  • 1篇东北林区
  • 1篇养分
  • 1篇英文
  • 1篇人类基因
  • 1篇人类基因组
  • 1篇人类基因组计...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5篇崔晓阳
  • 3篇刘必成
  • 2篇郭亚芬
  • 2篇吕林莉
  • 2篇郝敬梅
  • 2篇朱颖
  • 2篇陆祖宏
  • 1篇张露
  • 1篇郑红
  • 1篇刘春娜
  • 1篇张韫
  • 1篇宋立臣
  • 1篇付连云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抗体蛋白芯片技术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众所周知,基因仅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生命活动的真正执行者是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为揭示众多蛋白质真实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从而真正破解基因功能,以蛋白组学(Proteomics)为核心的功能基因组学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门课题。蛋白组学是建立在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基础上的方法学,用于大规模研究蛋白质功能及相互作用,及其在疾病中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系统动态的差异变化。抗体蛋白芯片(antibody microarray)技术正是为满足蛋白组学研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技术,随着机械制造、微电子加工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其研究和应用前景使人们备受鼓舞。以下就抗体蛋白芯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肾脏病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
张露刘必成
关键词:蛋白芯片技术肾脏病抗体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
中国东北林区森林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土壤氮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对森林土壤中SON的研究却少见报导。本项研究以具有典型高有机质和高有机氮特征的中国东北温带森林土壤为对象,通过早春冻融季节过后采样,得出土壤有机层水溶性SON含量为156.0–292.6mgkg-1,大致与文献报导的用盐溶液提取的SON量相当;而0–15cm矿质土层中水溶性SON含量为58.6–125.2mgkg-1,高于文献报导值3–10倍。土壤水溶性SON在不同林型和不同立地条件下差异很大。水溶性SON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微生物氮量(MBN)呈负相关(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着重讨论了矿质土层SON含量过高以及SON-MBN负相关现象的成因。表4参33。
宋立臣郝敬梅崔晓阳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土壤学
阔叶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对比被引量:6
2008年
测定了阔叶红松林与人工红松林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层次的降低而降低,而人工红松林则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加;在A11、A12层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要高于人工红松林,而在AB层则是人工红松林高于阔叶红松林。阔叶红松林3个土层的可溶性有机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71.19×10-6、116.39×10-6、78.51×10-6,占可溶性总氮的84.93%、85.58%、92.02%;人工红松林3个土层的可溶性有机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4.16×10-6、95.82×10-6、102.87×10-6,占可溶性总氮的75.35%、93.58%、95.11%。阔叶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相同层次中的无机氮质量分数、可溶性有机氮/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总氮比值差异不显著,可溶性总氮与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与全氮、有机质、可溶性总氮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碱解氮、NH4+—N、NO3-—N、无机氮无显著相关关系。
郝敬梅崔晓阳
关键词: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
提高抗体芯片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2007年
抗体芯片作为蛋白质芯片的一种,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及平行性分析的优点,目前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但是如何构建高敏感度、微型化及检测动力学范围广的抗体芯片以满足样品检测的需要,仍然是抗体芯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就如何提高其检测灵敏度作一综述。
朱颖刘必成陆祖宏吕林莉
关键词:抗体芯片免疫检测灵敏度
红松幼苗氮素营养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对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和缺氮盆栽试验条件下红松幼苗培养基质及基质漏出液中的铵态氮、硝态氮、红松生物量和全氮量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形态的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红松幼苗硝态氮的供应无明显效果;甘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对红松幼苗铵态氮的供应能力与硫酸铵等效,赖氨酸态氮次之。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处理的红松幼苗生物量及植株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和缺氮处理。
郭亚芬付连云崔晓阳
关键词:氨基酸态氮铵态氮硝态氮
基于琼脂糖膜为载体的抗体芯片工作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优化以琼脂糖修饰的玻片为载体的抗体微阵列的制备方法,提高微阵列信噪比及检测灵敏度。方法:选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作为待检的靶蛋白,在琼脂糖膜上首先固定MCP-1捕获抗体,经过洗涤、封闭,然后依次加入标准抗原、生物素标记的检测抗体以及亲和素标记的cy3,分别孵育、洗涤后,激光共聚焦扫描仪扫描获取图像,分析各点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确定捕获抗体的最佳固定时间、温度以及最适宜的洗涤缓冲液。结果:与4、37℃过夜固定相比,捕获抗体室温(25℃左右)过夜固定时,蛋白质在载体上的固定效率和反应活性最高;捕获抗体过夜固定比固定2 h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另外,通过比较相同pH值不同溶质缓冲液的洗涤效应,pH 7.4的缓冲液PBST可获得更优信号强度。结论:本研究优化了以琼脂糖修饰的玻片为载体的蛋白质微阵列的反应条件,提高了微阵列的检测灵敏度。
朱颖吕林莉陆祖宏刘必成
关键词:抗体芯片琼脂糖玻片灵敏度
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以兴安落叶松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NH4+—N与NO3-—N配比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幼苗在以NH4+—N为主的营养液中生长较好。营养液中NO3-—N比增加,则幼苗生长下降,过量的NO3-—N可抑制幼苗根系生长,降低幼苗的地下部与地上部干质量比。营养液中NH4+—N的比例增加,植株体内P的浓度也增加,但K的浓度下降。幼苗对NH4+—N的吸收量大于NO3-—N。NH4+—N与NO3-—N配比显著影响营养液的pH值:NH4+—N比例增加,营养液的pH值下降;NO3-—N比例增加,营养液的pH值升高。NH4+—N引起营养液pH值下降的程度大于NO3-—N引起pH值增加的幅度。
刘春娜崔晓阳郭亚芬郑红
关键词:铵态氮硝态氮养分
生境因子作用下NO_3^-/NH_4^+吸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土壤中的氮素因土壤类型和季节变化产生异质性。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适应各自的氮营养生境,形成了对NO3-/NH4+吸收的分子机制。饱和高亲和传输系统(HATS)中,植物在不同的转录基因控制下吸收NO3-/NH4+,表现出对两种氮源的偏选性。这种偏选性主要取决于植物种的特性,但是NO3-/NH4+的吸收受光照、介质N强度、pH值、外源氨基酸和温度等生境因子的影响,同时植物的营养生境也因NO3-/NH4+的吸收被深刻改造。硝酸还原酶(NR)在氮同化过程中作用于NO3-还原阶段,其活性受各种生境因子的制约,影响植物对NO3-吸收利用。
张韫崔晓阳
关键词:生境N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