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JK2010-26)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6
相关作者:武福平张国珍付建林杨仕超陈现强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教育部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生物慢滤
  • 3篇污水
  • 3篇二级出水
  • 3篇出水
  • 2篇动力学
  • 2篇深度处理
  • 2篇生物滤池
  • 2篇生物膜
  • 2篇脱氮
  • 2篇滤池
  • 2篇活性碳
  • 2篇活性炭
  • 2篇集雨
  • 2篇沸石
  • 2篇改性沸石
  • 2篇氨氮
  • 2篇BAF
  • 2篇臭氧
  • 1篇低碳源
  • 1篇电容

机构

  • 14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张国珍
  • 11篇武福平
  • 3篇付建林
  • 2篇薛博
  • 2篇杨仕超
  • 2篇王倩
  • 2篇陈现强
  • 2篇王颖超
  • 2篇谭珍珍
  • 2篇张超
  • 2篇刘萌
  • 2篇唐鑫
  • 2篇刘光
  • 1篇何春生
  • 1篇王家福
  • 1篇白晶晶
  • 1篇颜晓飞
  • 1篇宋文艳
  • 1篇岳志芳
  • 1篇杨公博

传媒

  • 4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兰州石化职业...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粗滤/生物慢滤技术在集雨窖水处理中的生产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集雨窖水污染现状,在对粗滤/生物慢滤水质净化技术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技术优化及集成的基础上,将该技术在西北干旱村镇地区进行了工程化应用。结果表明,粗滤/生物慢滤水质净化技术能有效处理集雨窖水,对常见的污染物指标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粗滤/慢滤设备滤速为0.2 m/h的情况下,生物膜的生长周期为40 d左右。生物膜形成后,平均出水浊度、COD Mn、氨氮分别为0.8 NTU、2.5 mg/L、0.47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4%、31%,出水水质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该技术无需投加任何药剂、操作管理方便,适用于西北干旱村镇地区集雨窖水的水质安全处理。
杨浩张国珍杨晓妮武福平刘建林
关键词:集雨窖水生物慢滤
活性炭纤维电吸附处理含盐溶液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以活性炭纤维为电极材料处理NaCl模拟水,研究了电吸附过程中电极电压、流量、含盐量等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电吸附对水溶液中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并以吸附等温线探讨双电层对水溶液中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电吸附装置,当电源施加电压为2.2 V,304不锈钢板的极板电压为1.77 V,流量为15mL/min时,电吸附的平均脱盐率为41.16%。电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等温模型,施加电压为2.2 V时,Langmuir吸附常数为0.088,饱和吸附容量为5.84 mg/g。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lovich方程、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均不高。相比较,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李娜张国珍杨仕超武福平陈现强张淼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电吸附吸附动力学脱盐
MBBR法A^2/O式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氮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污水厂二级出水中NH3-N、TN含量过高及可生化性有机碳源较低的特点,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法厌氧-兼氧-好氧式(MBBR-A2/O)工艺对其进行研究。反应器采用预挂好氧膜和有机负荷递减法相结合的方式启动,通过NH3-N去除情况反应微生物的生长演化过程,并进行氮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分为3个阶段,微生物适应阶段、微生物活性提高阶段和微生物活性稳定阶段,在低碳源的条件下,反应器经50 d挂膜启动成功,对NH3-N去除率达到85%以上;在稳定运行阶段,对NO2--N、NO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8.9%、58.1%、69.9%,说明通过A2/O反应器串联运行,系统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达到强化脱氮的目的。
武福平谭珍珍薛博颜小飞王颖超
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低碳源污水厂二级出水脱氮
不同植被带的人工生态系统对集雨水污染物消减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极端缺乏,集雨水是唯一有潜力的水资源。采用人工生态系统模拟紫花苜蓿、红豆草、冰草三种不同植被带对集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消减作用,通过对降雨过程中三种植被带在不同长度上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分析,确定了植被带的最佳长度;比较三种植被带对集雨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得出冰草植被带的去除效果最好。
张国珍陈现强韩猛
关键词:人工生态系统植被带
短HRT下AF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快速启动实验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对兰州某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常温短HRT下以两步法——微生物固定化的好氧预挂膜法及复合配水的厌氧启动法进行快速挂膜。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预挂膜阶段生长的丝状菌的网状结构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地,厌氧启动过程包括好氧微生物的内碳源释放阶段、厌氧微生物的繁殖适应阶段及稳定阶段。AF在启动7周后达到稳定,对COD去除率可达28%以上。
武福平薛博谭珍珍王颖超颜晓飞王艳琴
关键词:城市污水厌氧生物滤池好氧预挂膜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张国珍王家福武福平杨公博岳志芳王倩杨仕超
关键词:臭氧活性碳
A/O一体式BAF处理生活污水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态小区生活污水,以期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实验研究了滤池的气水比、水力负荷、A/O段体积比和出水回流比等因素对滤池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滤池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通过生物膜内微观厌氧环境反硝化过程实现氨氮的最终去除,确定了滤池运行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气水比18∶1、水力负荷0.3m^3/(m^2·h)、A/O段体积比1∶4、出水回流比50%时,滤池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8%、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GB/T 18920-2002标准^([1]).
武福平刘光白晶晶张超唐鑫王冬敏
关键词:污水回用脱氮
臭氧强化BAF工艺处理微污染窖水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臭氧-BAF组合工艺处理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使用比紫外吸收值(SUVA)、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指标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对微污染窖水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组合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经臭氧预氧化后类腐殖质、类色氨酸物质含量分别下降65%、18%;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含量增加,进水可生化性提高;经臭氧预氧化后BAF反应器出水类色氨酸物质含量低于未经臭氧预氧化的BAF反应器出水,臭氧预氧化起到了强化后续生物处理的作用。反应器出水CODMn、NH_3-N浓度分别为2.97 mg·L^(-1)、0.12 mg·L^(-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TOC、UV254和TN去除率分别为55%、53%和45%,水中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张国珍尹振珑武福平
关键词: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三维荧光光谱分子量分布
O_3/UV/H_2O_2对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O_3/UV/H_2O_2耦合工艺对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兰州某石化企业二级出水进行预处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_3投加量为62.63 mg/L,UV功率为25 W,照射时间为15 min,n(H_2O_2)/n(O_3)为0.5,原水pH为9时,COD去除率可达29.34%,BOD5/COD可由0.05增加到0.34。此工艺对石化二级出水水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大幅提升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武福平张超王倩张国珍刘萌刘光唐鑫
关键词: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
几种碱改性ACF电极材料对电容性吸附处理RO浓水氨氮及其动力学研究
2015年
实验选用Na OH、KOH及氨水为电容性吸附电极材料活性碳纤维ACF的改性剂,通过比较原材料与几种改性材料去除盐分和氨氮效果,研究其电容性吸附氨氮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改性ACF相比未改性活性碳纤维电容性吸附污染物质发生变化,其中氨氮改性后ACF在盐分和氨氮去除上都表现出优越性,ACF-NH3除盐平均去除率达到9.69%,高于ACF-unmodified5.29%,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41.80%,高于改性前的27.33%;Na OH和KOH改性ACF在氨氮去除上均低于改性前,但其平均除盐率分别为6.53%、6.64%高于改性前;准一级、二级和Elovich经典动力学模拟其氨氮吸附动力学表明准一级和二级动力学具有更高的R2但其qe值误差较大,相比Elovich则能反应出其吸附趋势;另外,通过高斯多项式模拟结果和趋势均较经典动力学符合其吸附过程,R2均大于0.9557,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使用。
张国科张国珍慕娅婷刘萌
关键词: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