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XNL015)

作品数:17 被引量:168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光斌曾毅杨洪晓王果王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政治
  • 5篇民主
  • 3篇人民
  • 3篇主义
  • 3篇自由主义
  • 3篇公民
  • 2篇有效性
  • 2篇政府
  • 2篇政治学
  • 2篇中国政治
  • 2篇权利
  • 2篇权力
  • 2篇自由主义民主
  • 2篇滥用
  • 2篇公民权
  • 2篇公民权利
  • 2篇国家权力
  • 2篇合法
  • 2篇合法性
  • 2篇法性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杨光斌
  • 7篇曾毅
  • 1篇王衡
  • 1篇杨洪晓
  • 1篇王果

传媒

  • 2篇行政论坛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学习论坛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亚非纵横
  • 1篇行政科学论坛
  • 1篇党政研究

年份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建设被引量:8
2014年
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二者关系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现代国家的发展。在世界历史上,民主主义催生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对民主又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基本矛盾,在冲突中往往产生整体性民族主义压制个体化民主主义的现象。以欧洲国家的历史说明了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现代国家形成早期的关系,并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历史说明了二者后来关系的发展。在民主转型过程中,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互作用完全有可能成为撕裂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应该注意防范和化解这一双重挑战。
杨光斌杨洪晓
关键词:民主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
密尔晚年的“大转型”及其思想的国家建设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国内一般把新自由主义的起点归为托马斯·格林,这是因为对密尔的研究只限于其自由主义作品而忽视其晚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作品。密尔从一个自由主义者转变为自由民主主义者,再到后来的社会主义倾向,都说明密尔才是古典自由主义转型的起点。密尔思想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从而带来思想的复杂的多元性,他的思想转型最为典型地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国家建设次序。
曾毅
关键词:密尔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
如何更客观地认识中国政治——世界大历史维度与国际大空间视野被引量:3
2016年
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观察问题的层次不同,视角不同,结论就不一样。如果拘泥于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简单而又过时的概念去看中国,中国无疑是"非正常国家"。但是,常识是,现代性伴随着普遍的治理危机性,世界大历史上的早发达国家都是在重重危机中走过来的,而现实世界政治中的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大国的麻烦一点也不比中国少,而且其治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从世界大历史和国际大空间的视角去看中国,中国应该收获更多的自信。
杨光斌
关键词:中国政治合法性世界政治
“人民—阶级—团体”的语境与表述——兼论一党执政体制下的社会结构被引量:3
2016年
围绕"阶级斗争与专政"的争论无助于对中国政治的理解,因为论争者基本上都是囿于旧范畴内讨论。一个常识是,不同的政治语境有不同的政治逻辑,因而表述应该有所不同。国家治理的常识是,古今中外所有的执政者都是以"人民"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制度已经使得产生于西方政治中的概念、逻辑受到挑战。一党执政的政治制度,加上单位制等社会体制,使得阶级意识得以消弭,这是中国不同于西方的阶级关系的根本性原因。政治制度塑造了新型的社会结构,这是中国经验概括的新范畴。
杨光斌王果
关键词:阶级人民团体一党执政社会结构
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政治发展选择被引量:23
2012年
国家建设的前提是国家权力如何"立"得住的问题,而在解决了国家权力之后,公民权利便提上议事日程,因为现代国家存在的目的不是其自身,而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种种权利。在新中国,按理想的类型划分,如果前30年主要解决的是国家权力问题,改革开放30年则是公民的经济权利。而在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则是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公民的社会权利。当社会权利基本完成以后,难以回避的问题将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问题。而只有好的法治体系才能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此本文强烈呼唤"法治民主"。
杨光斌
关键词:国家权力公民权利社会权利法治民主
西方如何建构民主话语权——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解析被引量:34
2016年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曾毅杨光斌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自由民主竞争性选举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党中心主义”被引量:2
2015年
与"社会中心主义"理论视角下"印度现代化进程缺乏领导力量"的结论不同,本文认为,在"主权塑造"和"国家建设"两个现代化阶段,国大党始终是主导印度国家制度变迁的组织力量。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现代化进程符合"政党中心主义"的特点,其经验启示:在后发国家革命型政党主导国家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有社会基础广泛的人民性政党才能主导国家制度变迁;政党需要在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不断进行适应性转型。
王衡
关键词:国大党
合法性概念的滥用与重述被引量:59
2016年
“无选举授权就没有合法性”已经是很多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政治表达。然而,它在合法性概念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合法性理论的“立法者”韦伯意指政权的合法律性和有效性;半个世纪之后的冷战时期,为了配合熊彼特对民主概念的颠覆性改造,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复活并重构了合法性概念,将选举式民主纳入合法性理论,即所谓的合法性来自选举授权。但是,选举授权不仅未能避免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政治危机,第三世界国家更因此出现政治衰败。为此,亨廷顿响亮地提出不能进行有效治理(统治)的政府不但不具有合法性,还是不道德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和新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影响世界的研究西方政治合法性的著作。提倡“反思平衡”的罗尔斯不但论证了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还为非西方社会的合法性政治提出一个本文所概括的“良序合宜政体”。这是思想市场上的一个巨大反讽,当罗尔斯反复强调不能依据西方社会条件而判断非西方国家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时,中国学者依然在依据那些为西方定制的理论而评判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即使在西方知识脉络上,合法性也是一个包含了合法律性、有效性、人民性和正义性的概念体系,而且有效性是所有合法性理论流派的最大公约数。合法性概念的滥用只是中国社会科学令人难以置信的落后性的一个缩影。
杨光斌
关键词:合法性有效性人民性正义性
西方民主话语权构建及实践困境被引量:2
2016年
西方建构民主话语权的理论逻辑认识西式民主在西方国家的现实困境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的"民主回潮"乃至政治衰败,首先需要弄清其内在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的内在张力导致其实践中的大麻烦。"冷战"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冷战初期,西方理论界建构的"三部曲"完成了对古典民主理论即人民主权的改造,从而奠定了其世界性文化支配权的理论基础。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从人民主权到选举式民主;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之内;
曾毅杨光斌
关键词:西方民主自由主义民主理论逻辑人民主权民主化浪潮文化条件
政体理论重述被引量:2
2014年
与古代城邦社会相比,现代国家的结构已经空前复杂化,但是,现代人却用更加简化的政体二分法来认识现代国家。政体理论不但包括谁统治,还有包括代议制、三权分立、总统制—议会制、单一制—联邦制等如何统治问题上的"政权的安排";在方法论上,古典政体理论将不同的政体视为一个连续性的光谱,彼此很容易发生转换。但是,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这种基于事实的客观的多元论政体理论逐渐最终经历了两次蜕变而面目全非:基于事实的多元政体分类演变为基于观念之争的二元对立政体理论;以政体中的一个面向即以选举制为基础的民主面向代替长期积累起来的棱镜式混合制,理论上的误区最终导致很多转型国家的政治建设困境。政体理论需要正本清源,不但应该回到亚里士多德那里,还应该沿着政治与市场关系、新型国家-社会关系两个方向拓展,因为它们都构成了事实上的"政权的安排"。
曾毅
关键词:政体理论二元对立统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