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01102)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海马作斌何广生程效义刘迪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籼粳
  • 2篇粳稻
  • 2篇花时
  • 2篇后代
  • 1篇氮量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性状基因
  • 1篇亚种特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栽插
  • 1篇栽插密度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水稻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盐碱地...

作者

  • 3篇马作斌
  • 3篇徐海
  • 2篇刘迪
  • 2篇程效义
  • 2篇詹瞻
  • 2篇徐正进
  • 2篇何广生
  • 1篇高继平
  • 1篇陈温福
  • 1篇毛艇
  • 1篇朱春杰
  • 1篇郭艳华

传媒

  • 2篇杂交水稻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花时性状在籼粳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2
2011年
以籼稻、粳稻和典型籼粳稻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均呈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始花时与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籼粳交后代中,花时与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籼稻与粳稻的花时性状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与粳稻相比,籼稻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07:01—08:00的平均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盛花时显著负相关,对粳稻影响不显著,14:01—15:00的平均气温与典型粳稻的盛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和终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气温高低仅影响花时的早晚,对开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籼稻对空气湿度较粳稻敏感,07:01—08:00,08:01—09:00,10:01—11:00及07:01—15:00的平均湿度与籼稻的终花时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空气湿度对粳稻花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空气湿度对开花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对花时性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马作斌詹瞻程效义高继平何广生刘迪徐海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花时籼粳交亚种特性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杂交粳稻辽优5218和常规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优521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高于辽星1号,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籽粒长宽比无显著影响;增施氮肥或降低密度可提高辽优5218和辽星1号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辽优5218和辽星1号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适量少肥和适度密植可以改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营养和食味品质,但杂交粳稻的高垩白粒率和高垩白度只能通过育种手段去改良,栽培措施对其影响小。
程效义徐海马作斌何广生刘迪李景波陈温福
关键词:粳稻施氮量栽插密度米质
籼粳稻杂交后代花时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双亲的花时性状,并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与水稻花时性状相关的QTL,包括1个始花时QTL、3个盛花时QTL和2个终花时QTL,分别位于第1、2、7、8、10和12染色体,单个QTL的贡献率在7.08%~26.95%之间。有4个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粳型亲本‘秋光’,2个来源于籼型亲本‘七山占’。
马作斌詹瞻徐海徐正进毛艇朱春杰郭艳华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花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