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6806)

作品数:44 被引量:1,292H指数:22
相关作者:景新明林坚汪晓峰邱英雄郑光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种子
  • 9篇超干
  • 8篇植物
  • 6篇可溶性糖
  • 5篇基因
  • 5篇超干贮藏
  • 4篇等位酶
  • 4篇贮藏
  • 3篇蛋白质
  • 3篇等位
  • 3篇水稻
  • 3篇水杉
  • 3篇种质
  • 3篇种子活力
  • 3篇种子贮藏
  • 3篇孑遗植物
  • 3篇线粒体
  • 3篇基因频率
  • 3篇果实
  • 3篇含水量

机构

  • 19篇浙江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温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杭州植物园
  • 1篇浙江省疾病控...
  • 1篇江西农业工程...

作者

  • 15篇景新明
  • 10篇林坚
  • 9篇邱英雄
  • 8篇汪晓峰
  • 7篇傅承新
  • 6篇郑光华
  • 5篇朱诚
  • 5篇辛霞
  • 4篇孙红梅
  • 4篇黄宏文
  • 4篇李忠超
  • 3篇陈昆松
  • 3篇曾广文
  • 2篇王小兰
  • 2篇胡晋
  • 2篇王文军
  • 2篇陶月良
  • 2篇李鲜
  • 2篇徐海明
  • 2篇张亚平

传媒

  • 6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园艺学报
  • 4篇Acta B...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Zoolog...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角莲的组培品及野生品的鬼臼毒素含量比较研究
2003年
对采自峨眉山野生品八角莲根、组培品的愈伤组织及根的鬼臼毒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为八角莲的快速繁殖及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鬼臼毒素提供科学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组织培养的八角莲愈伤组织和根中均含有鬼臼毒素,分别为0.117%和0.148%,野生品的根中其含量为0.60%.通过组织培养可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快速生产鬼臼毒素,为开发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提供大量原料.
潘琦
顽拗性板栗种子成熟前后褐变与可溶性糖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试图揭示板栗种子褐变与脱水敏感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板栗种子成熟脱落时 ,脱水敏感性相对较弱 ,子叶和胚轴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达最高峰 ,电导率和紫外吸收值最低 ,总酚含量与 POD活性较低。种子脱落后 ,脱水敏感性上升 ,子叶和胚轴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下降 ,膜渗漏物质增多 ,总酚含量及 POD活性急剧上升 ,从而导致褐变发生。胚轴中总酚含量与 POD活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r=0 .999) ,而棉籽糖含量分别与 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r分别为 - 0 .998和 - 0 .995 )。结果表明 ,可溶性糖的组分及其含量可能与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大小有关 ,板栗种子脱落后还原性糖麦芽糖含量的上升与褐变的发生趋势一致 ,而非还原性糖特别是棉籽糖可能在抑制褐变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陶月良朱诚
关键词:板栗种子褐变可溶性糖脱水敏感性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猕猴属系统发育研究(英文)被引量:11
2004年
通过线粒体部分控制区DNA序列数据探讨 7种猕猴属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熊猴的核苷酸多样度最高 ,而藏酋猴核苷酸多样度较低。基于控制区序列数据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 ,不考虑食蟹猴的位置 ,7种猕猴物种可粗略地分为 3个种组 ,即狮尾猴组 (包括北平顶猴 )、头巾猴组 (包括红面猴、熊猴和藏酋猴 )和食蟹猴组 (包括恒河猴和台湾猴 )。与前人 (Fooden&Lanyon ,1989;Tosietal,2 0 0 3a ;Deinard&Smith ,2 0 0 1;Evansetal ,1999;Hayasakaetal,1996 ;Morales&Melnick ,1998)的结果不同 ,我们的结果支持食蟹猴比北平顶猴分化早的假设 ;东部恒河猴 (相对于台湾猴 )和东部熊猴 (相对于藏酋猴 )出现并系。与Y染色体、等位酶、核基因以及部分形态学数据推测的结果 (Delson ,1980 ;Fooden&Lanyon ,1989;Fooden ,1990 ;Tosietal,2 0 0 0 ,2 0 0 3a ,b ;Deinard&Smith ,2 0 0 1)一致 ,红面猴应归于头巾猴组 ,但此结论与前人(Hayasakaetal,1996 ;Morales&Melnick ,1998;Tosietal,2 0 0 3a)依据线粒体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分歧。
李青青张亚平
关键词:线粒体猕猴属食蟹猴控制区分子系统发育
洋葱种子含水量与贮藏温度对其寿命的影响被引量:27
2001年
不同含水量 (MC 7.1%~ 1.2 % )的洋葱种子贮藏在 3 5℃、室温、15℃和 5℃条件下 1~ 3年 ,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 ;种子的贮藏寿命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 5℃时MC为3 .4 % ;室温时为 3 .4 %~ 4 .5 % ;15℃时为 4 .5 %~5 .1%。MC≤ 2 .2 %不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贮藏 1~ 3年 ,适度超干种子 (MC 3 .4 % )内MDA和H2 O2 含量、O- ·2 产生速率和LOX活性明显地低于未超干种子 (MC 7.1% )和高度超干种子 (MC1.2 % ) ,而抗氧化酶AsA POD、CAT和SOD的活性显著地高于未超干种子 (MC 7.1% )和高度超干种子 (MC 1.2 % )。据此认为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是适度超干种子耐贮藏的生理原因之一。
朱诚曾广文景新明林坚郑光华吴平
关键词:洋葱种子种子寿命种子贮藏含水量脂氧合酶
孑遗植物水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被引量:57
2004年
从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两个方面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萌发温度对水杉种子的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在 19-2 8℃范围内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活力指数、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 ,其中在 2 4℃条件下最高 ;当温度低于 15℃或者高于 32℃时 ,种子活力很低 ;10℃条件下种子几乎不萌发。可以认为 ,水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19- 2 8℃ ,最适温度为 2 4℃。光照萌发试验表明 ,6 5 μmol·m-2 ·s-1(12h/d)光照对水杉种子的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黑暗条件更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自然状态下水杉种子质量很差 ,空瘪率超过 90 % ,加之产地春季温度不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 ,这两者可能是限制水杉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这也许是水杉种群中缺乏幼苗和幼树的原因之一。
辛霞景新明孙红梅林坚汪晓峰
关键词:METASEQUOIA种子萌发脱氢酶
富含多酚的麻栎种子中蛋白质提取的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麻栎种子中蛋白质提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提取条件,即采用含有1mmol.L-1EDTA,1mmol.L-1AsA,1mmol.L-1DTT,1mmol.L-1GSH,5mmol.L-1MgCl2,0.05%TritonX_100和20%甘油的50mmol.L-1磷酸钾缓冲液(pH值7.5),加入与材料等质量的不溶性聚乙烯多聚吡咯烷酮(PVPP)与材料共同研磨,即可获得大量的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PVPP的用量,PVPP阻止了多酚与蛋白质的结合,并将多酚沉淀,从而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性。
辛霞景新明孙红梅于文文
关键词:麻栎种子蛋白质多酚PVPP
1-MC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Le-ETR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以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卡罗’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MC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果实采后20℃贮藏过程中乙烯受体Le-ETR4表达和乙烯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抑制跃变上升期(破色期)番茄果实乙烯释放及Le-ETR4表达;对跃变前期(绿熟)和跃变高峰期(粉红期)果实Le-ETR4表达也有抑制作用,但对乙烯释放无明显影响;对跃变下降期(红熟期)果实Le-ETR4表达不仅无明显影响,反而促进了乙烯释放。
魏绍冲李鲜陈昆松徐志豪罗云波
关键词:番茄果实乙烯受体1-MCP
不同遗传距离聚类和抽样方法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比较被引量:65
2004年
以棉花种质资源 16 8个基因型 ,5个纤维性状 [2 5 %跨长 (mm)、整齐度 (% )、强度 (gf/tex)、伸长度 (% )、麦克隆值 ]数据为例 ,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 ,利用得到的基因型值 ,分别采用 2种遗传距离 (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 )和 7种系统聚类方法 (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 ) ,3种抽样方法 (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 ) ,30 %的抽样比率构建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 4个指标评价不同遗传距离、聚类方法、抽样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的优劣。结果表明 ,马氏距离优于欧氏距离 ,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都能显著地提高核心种质的方差和变异系数 ,前者略优于后者。最短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能极显著地增加性状的方差和变异系数 ,使核心种质的方差和变异系数最大化 ,是构建核心种质较好的系统聚类方法 ,其次分别是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
徐海明邱英雄胡晋王建成
关键词: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聚类方法抽样方法
植物遗传群体的取样策略研究及软件实现
本研究以核心种质库的概念为基础针对植物遗传群体的显性与共显性分子标记数据,以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数p,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群体总的基因多样度Ht,基因分化系数Gst以及捕获的基因位点数为主要遗传指标,对完全随机取样...
李正宏邱英雄傅承新
关键词:基因频率
高纯度大豆种子线粒体的分离
2006年
利用不连续Percoll梯度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Glycine max)种子线粒体。线粒体制剂中没有检测到胞液、过氧化物体和叶绿素的污染。线粒体的完整性达到97%以上,在0~4℃下至少稳定2小时。
景新明尹广鹍
关键词:大豆种子PERCOLL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