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2B063)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凌宇蚁金瑶杨娟彭君钟明天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3篇抑郁症状
  • 3篇症状
  • 2篇大学生
  • 2篇应激
  • 2篇高中生
  • 1篇动机
  • 1篇多层线性模型
  • 1篇抑郁情绪
  • 1篇症状关系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少年
  • 1篇神经基础
  • 1篇神经生物学
  • 1篇神经生物学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基础
  • 1篇青少年

机构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6篇凌宇
  • 2篇蚁金瑶
  • 1篇杨新华
  • 1篇杨青松
  • 1篇刘小群
  • 1篇尹霞云
  • 1篇杨娟
  • 1篇钟明天
  • 1篇朱翠英
  • 1篇谢光荣
  • 1篇彭君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家庭关系对高中生自尊与抑郁情绪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家庭关系对高中生自尊、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系指数评估高中生家庭关系,采用自尊量表评定青少年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结果:(1)高三学生在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上的得分及抑郁得分、自尊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而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2)女生的家庭矛盾性得分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男生;(3)家庭关系良好的高中生,其自尊水平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关系不良的高中生,他们的抑郁总分及其负性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关系不良组。结论:高中生的家庭关系与其自尊、抑郁水平有显著关系,改善家庭交流,降低家庭冲突,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自尊,并可减少高中生的抑郁体验。
蚁璇瑶凌宇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关系自尊抑郁
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了解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抑郁症状变化中的预测作用。方法:824名大学生在完成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MASQ-SF)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测评的6个星期后,完成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GSAHS)与CES-D的第二次测评,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日常生活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第一次抑郁和第二次抑郁均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与焦虑得分后,日常应激与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灾难化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与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沉思与积极重新关注在应激—抑郁中起着调节效应,本结果支持抑郁的认知易感—应激模型。
凌宇彭君钟明天蚁金瑶
关键词:大学生应激抑郁症状
抑郁症快感缺失:概念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被引量:11
2013年
快感缺失,兴趣和愉快体验显著减少,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然而,至今为止快感缺失的概念、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对抑郁症快感缺失不同成分如期待性快感缺失,消费性快感缺失和决策快感缺失的定义及其相应的大脑奖励系统受损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提出抑郁症快感缺失与奖赏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对其行为和脑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对以奖赏损伤为关键症状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新华刘小群尹霞云杨青松凌宇朱翠英谢光荣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基础
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关系的调节效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了解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方法 对824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学生所使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理性分析得分最高[(14.1±2.57)分],灾难化得分最低[(7.74±2.76)分].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得分后,神经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积极重新关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073,P<0.05)以及沉思、灾难化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β=0.143,P<0.01)均达到显著水平;抑郁与灾难化和责怪他人存在交互作用(β=0.0535,-0.620,P<0.05,0.01).结论 灾难化正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而责怪他人则负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
凌宇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
神经质人格调节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凌宇
关键词:青少年应激抑郁症状多层线性模型
沉思在高中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了解沉思及沉思亚型在高中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长沙市某两所学校抽取高一至高三学生1043人,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与反应方式问卷(RRS)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的抑郁症状与神经质人格、沉思及沉思亚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抑郁组的神经质人格、沉思及沉思亚型(强迫性冥思和反思)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均P<0.001)。层级回归发现,沉思、强迫性冥思和反思在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1.16%、19.1%和4.7%。结论:沉思、强迫性冥思和反思是高中生神经质人格和抑郁症状关系中的部分中介因素,强迫性冥思比反思具有更显著的中介效应。
凌宇杨娟蚁金瑶
关键词:高中生抑郁症状沉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