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016-02-01)

作品数:17 被引量:236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元素洪绂曾蒋文兰耿文诚冉繁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云南省种羊场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草地
  • 8篇人工草地
  • 6篇三叶
  • 5篇放牧
  • 5篇白三叶
  • 4篇云贵高原
  • 4篇群落
  • 4篇混播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红壤
  • 2篇施肥
  • 2篇刈割
  • 2篇混播草地
  • 2篇混播群落
  • 2篇草量
  • 1篇地理数据
  • 1篇地理数据库
  • 1篇定植
  • 1篇定植期
  • 1篇多边形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云南省种羊场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省草原生...
  • 2篇甘肃省农业厅
  • 2篇甘肃草原生态...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兰州铁道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元素
  • 5篇洪绂曾
  • 5篇蒋文兰
  • 4篇耿文诚
  • 3篇李莉
  • 3篇冉繁军
  • 3篇文亦芾
  • 2篇马宁
  • 2篇马兴跃
  • 2篇张宁
  • 2篇王堃
  • 1篇姚新荣
  • 1篇陈全功
  • 1篇梁天刚
  • 1篇闫浩文
  • 1篇于应文
  • 1篇徐震
  • 1篇杨维芳
  • 1篇常生华
  • 1篇张文

传媒

  • 6篇草业学报
  • 2篇贵州畜牧兽医
  • 2篇草原与草坪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国草地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喀斯特地区白三叶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的形态学特征随利用年限的增加而进化,单株叶数、生长点数、中叶长、中叶长宽比以及种群内个体之间变异性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叶层高度、中叶宽则下降。三个不同年龄草地的平均单株叶质量、根质量、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等指标数值接近,差异不显著。但是,与茎有关的指标如茎质量等差异显著,匍匐茎生物量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以回避动物采食等干扰,并有利于占据动态空斑而增加种群的持久性。100年白三叶的等位基因数没有20年的高,意味着年限越长的种群以少数大克隆体占优势。
李莉王元素洪绂曾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白三叶
绵羊自由放牧人工草地简单评价及决策探讨被引量:13
1999年
以云南省种羊场绵羊自由放牧人工草地为背景,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基层运作的评价与决策方案。
耿文诚
关键词:绵羊自由放牧人工草地
化除免耕法建立或改良人工草地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化除免耕法即用除草剂清除植被后免耕播种牧草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效果好并兼顾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退化草地改良和控制草地退化的方法。在试验的各类型草地中 ,效果均比常规作业好得多 :改良后播种牧草相对重量提高 6 2 .6 8% (蒿类型 )~ 95.75% (白茅型 ) ,优势度提高4 7.35% (蒿类型 )~ 83.54% (白茅型 ) ,草地质量、草地价值均达“优”。化除免耕法成本为 6 12 .0 0~ 12 51.2 5元 /hm2 ,常规法为 14 50 .0 0~ 16 0 0 .19元 /hm2 ;若将成本全部加在第 1次利用时的播种牧草的干草产量上 ,化除免耕法为 0 .17(蘩缕型 )~ 0 .4 0 (天然草地型 )元 /kg ,常规法为 0 .98(蒿类型 )~ 2 .2 5(扁穗雀麦型 )元 /kg。
耿文诚冉繁军马兴跃马宁马佳能姚新荣
关键词:人工草地
中国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回顾与思考被引量:38
2006年
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南方20多年来人工草地畜牧业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了南方草地资源和人工草地的地位、特点、存在问题,提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洪绂曾王元素
关键词:人工草地
云贵高原红壤退化人工草地土壤肥力变化与有效施肥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采用 N、P、K三因素肥料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退化人工草地的增产效应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P处理与单施 N肥处理比较 ,1998年黑麦草增产 99.0 % ,鸭茅增产 2 2 .5 % ,白三叶增产 16 2 .5 % ;2 0 0 0年则为 2 19.1%、14 .6 %和 78.3%。在施用氮肥基础上 ,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更为突出。在南方红壤退化人工草地中 ,由于土壤长期侵蚀的影响 ,土壤磷素已经退化到“谷底”水平 ,而投入系统中的磷素一部分被铁铝氧化物所固定 ,另一部分通过刈割或采食被带出系统 ,磷素损失量高。因此 ,在退化人工草地中首要的养分限制因子是磷 ,其次为钾。提高土壤 p H,降低红壤固磷能力 。
文亦芾蒋文兰冉繁军张宁
关键词:云贵高原红壤退化人工草地土壤肥力施肥技术
基于方位角计算的拓扑多边形自动构建快速算法被引量:51
2000年
自动构建多边形是地理数据拓扑关系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其算法的自动化、速度和复杂性一直制约着GIS中有关模块的设计开发和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针对该问题 ,通过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计算的多边形快速构建算法 ,很好地解决了多边形的构建及“岛屿”与“飞地”的处理问题 .整个算法结构清晰 ,简单易懂 。
闫浩文杨维芳陈全功梁天刚
关键词:多边形拓扑关系方位角GIS地理数据库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紫羊茅和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王堃
关键词:白三叶禾本科牧草群落生产力稳定性
白三叶混播草地放牧反刍家畜臌胀病的防治技术措施被引量:3
2005年
白三叶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草地是最广泛的放牧人工草地,但会引起反刍家畜臌胀病而造成重大损失。建植时合理的豆禾比例是预防臌胀病的前提条件,施肥是调节豆禾比例的重要手段。循序渐进的放牧和延长放牧时间可减少发病率。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则治标为主、标本兼治。
孔玲
关键词:白三叶混播草地放牧反刍家畜臌胀病
贵州中海拔地区高丹草引种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开展了天农2号、蒙农青饲2号、皖草3号、乐食4个高丹草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以蒙农青饲2号最早,乐食最晚;鲜草产草量和株高以乐食最高,分别为7.07 kg/m2和151.29 cm;干草产量蒙农青饲2号最低;风干率皖草3号最高,为19.57%。综合评价,乐食在贵州中海拔地区生产性能最好。
张文
关键词:高丹草产草量株高
云贵高原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被引量:7
2002年
探讨了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的主要肥力限制因子 ,通过对施肥效应的动态监测 ,构建了人工草地定植期的施肥模型 ,并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 :在施肥效应中 ,白三叶 - P素效应最显著 ,白三叶与施磷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6 6 ) ;同时白三叶 - K素效应也较显著 ,白三叶与施钾间的相关性 r=0 .5 0。定植期在混播人工草地中 ,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 95 .4 kg/ hm2 ,纯钾 13.9kg/ hm2 ;在单播人工草地中 ,黑麦草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 83.4 kg/ hm2 ,纯钾 13.8kg/ hm2 。
蒋文兰文亦芾张宁张文明
关键词:人工草地定植期经济施肥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