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RK012)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6
相关作者:郭秀云田艳芳李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户籍
  • 3篇人口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2篇户籍改革
  • 2篇户籍制度
  • 2篇公共
  • 2篇公共资源
  • 2篇公共资源配置
  • 2篇城市
  • 1篇业绩
  • 1篇政策议题
  • 1篇人口流动
  • 1篇人力资本
  • 1篇日常生活自理
  • 1篇日常生活自理...
  • 1篇上海人口
  • 1篇生活自理
  • 1篇生活自理能力

机构

  • 9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7篇郭秀云
  • 1篇田艳芳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西北人口
  • 2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人口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改革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困境及未来政策走向——以上海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我国的户籍改革按照从小城镇、中等规模城市再到大城市的逻辑顺序展开。大城市户籍改革面临着人口承载能力限制、财政分权模式下的差别待遇、人才与人口可控性等一系列难题。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涉及均衡区域资源配置、是否保留户籍的工具性,以及筛选机制和户籍门槛等核心问题。大城市户籍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寻求政策供需的均衡点,未来的政策走向是渐进式改革与福利供给"普惠制"的实现。
郭秀云
户籍制度分立式改革路径:利益剥离与利益扩展被引量:10
2016年
"利益剥离"和"利益扩展"并行的分立式改革是现阶段户籍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均体现了制度理念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回归。利益性质、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在政策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是影响"利益剥离"的重要变量,不同政策领域的利益剥离程度存在差异。"利益扩展"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居住证将逐步复制户籍制度尚存的利益分配功能。当两个方向的改革汇为一点,即可实施"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新一轮户籍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郭秀云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共享发展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财政压力—政策响应模型的构建
2012年
福利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程度的重要因素。财政压力—政策响应模型的基本思路是:福利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压力、政策响应能力,而政策响应能力主要受筹资能力和政策协调性的影响。对农民工福利政策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即形成明晰的福利清单。从政府对农民工福利供给的责任看,流入地政府是农民工福利供给的主要承担者,中央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农民工福利供给中也要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
郭秀云
关键词:农民工财政压力
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城市创业绩效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我国东部农民工城市创业数据的分析,考察农民工城市创业历程(包括初次创业和调查时点的此次创业)是否受其人力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于农民工进入初次创业与进入此次创业转折点均有显著影响。由此,应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包括加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等),帮助农民工开启城市创业,并促使创业者尽快实现由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的转化。
李俊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民工初次创业
户籍制度功能异化与渐进回归——兼论“后户籍时代”政策议题被引量:7
2016年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除发挥其本位职能外,还被赋予了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功能发生了严重异化,主要源于对其社会控制职能的无限放大。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城市福利体系改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共同构成了户籍功能渐进回归的主要推动力量。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从"控制体制"回归"登记体制",中间仍要经历较长的过渡期。与三种体制相对应,"社会控制论"、"社会治理论"和"自由流动论"具有较强的解释效力。新一轮户籍改革中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行政裁量权,城市层级体系优化,特别是城市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以及财政体制成为影响"后户籍时代"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郭秀云
关键词:户籍制度功能异化
人口空间移动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以上海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人口空间移动与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配置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以上海为例,分析2000-2010年人口空间移动特征,并引入泰尔指数测算公共资源区域配置的公平性。人口变动受外来人口迁移和市内人口迁移双重影响,现有的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总量及其结构不相匹配。未来公共资源供给和服务分配的政策应按照"有条件的均等化"的原则进行制度安排,在人口空间移动和服务资源配置的良性互动中调控人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郭秀云
关键词:公共资源配置
上海人口时空演化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受外来人口与市内人口迁移变动的双重影响,上海的人口规模及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在分析2000—2010年上海人口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指数模型,测算公共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公共资源总量不足、部分资源结构性不匹配和地区之间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未来应从调整完善人口管理模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供给模式、区位布局及提高效率,以及按照"有条件的均等化"的原则进行政策安排。
郭秀云
关键词:公共资源配置
健康状况和健康冲击对工作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关于浙江和甘肃两省的预调查数据,估计居民健康存量状况和健康冲击对劳动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采用三种健康状况指标:自评健康状况、四种常见慢性病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其中自评健康状况还使用了15岁之前的健康状况做工具变量估计。基于Tob 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只要健康状况不是太差,劳动者一般不会选择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健康状况较差的劳动者会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慢性病中,只有关节类的疾病对劳动时间的影响显著,其他疾病对劳动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工作时间明显要长。健康冲击会显著减少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进而减少收入。尽管男性和女性在工作小时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估计结果显示健康存量状况和健康冲击对工作小时的影响不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
田艳芳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工作时间
人口流动、利益博弈与非正规城市化之修正被引量:4
2011年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城市化具有鲜明的非正规化特征,这一过程表现为政府、市场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博弈,而最终的制度安排是各方利益博弈结果的外显形式。能否实现"卡尔多改进"的关键是建立起不同利益群体的协调机制与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近期对非正规城市化进行修正的政策工具,应该是户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福利政策的优化,政策路径为低门槛准入与渐进式过渡。
郭秀云
关键词:人口流动利益博弈户籍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