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6B07)

作品数:21 被引量:249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培龙张安强林群英孙晓明张锋伦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7篇多糖
  • 5篇活性
  • 4篇分离纯化
  • 4篇纯化
  • 3篇制剂
  • 3篇灵芝
  • 3篇酶解
  • 3篇金针菇
  • 3篇抗氧化
  • 2篇蛋白
  • 2篇冬虫夏草
  • 2篇杏鲍菇
  • 2篇药用
  • 2篇药用菌
  • 2篇蛹虫草
  • 2篇桦褐孔菌
  • 2篇辛香料
  • 2篇灵芝多糖
  • 2篇酶解条件
  • 2篇酶解条件优化

机构

  • 11篇浙江工业大学
  • 5篇南京野生植物...
  • 5篇镇江市丹徒区...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江苏鸿丰果蔬...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杭州娃哈哈集...
  • 1篇北京市食品研...
  • 1篇浙江一派食品...
  • 1篇浙江百山祖生...

作者

  • 11篇孙培龙
  • 7篇张安强
  • 5篇孙晓明
  • 5篇林群英
  • 4篇张锋伦
  • 3篇杨开
  • 3篇徐希明
  • 3篇朱源
  • 3篇余江南
  • 3篇龙良鲲
  • 2篇吴亮亮
  • 2篇吴素玲
  • 2篇邢辰
  • 2篇邵平
  • 2篇葛婷婷
  • 1篇裴斐
  • 1篇姜冬梅
  • 1篇马宁
  • 1篇胡秋辉
  • 1篇马新

传媒

  • 6篇食药用菌
  • 3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食用菌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蛹虫草栽培过程中胞外蛋白酶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蛹虫草为试材,研究蛹虫草生长过程中子实体鲜重、培养基pH值、胞外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大小受氮源的影响,由112U/g提高至213U/g,但形成规律基本一致。胞外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的活性高低及形成规律均受到氮源的影响。中性蛋白酶活性在氮源培养基中第30天达到最高峰,为10.2U/g,而在空白培养基上却未检测得显著的峰值。碱性蛋白酶活性受氮源的影响在第10天开始上升,至第50天达到最大值(10U/g)。在空白培养基上,碱性蛋白酶活性在第50天开始上升,培养结束时达最大值(6.5U/g)。这3种蛋白酶中,酸性蛋白酶活性与子实体的生长趋势相关性最大。该研究将为蛹虫草子实体生产的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林群英吴亮亮张锋伦吴素玲孙晓明项春荣
关键词:蛹虫草胞外蛋白酶
利用秀丽线虫评价4种食药用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2016年
利用秀丽线虫为模型对桦褐孔菌、灵芝、云芝、灰树花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物最佳抗氧化浓度为0.2 mg/m L,线虫平均寿命为7.84 d,比对照组延长了1.17倍;灵芝、云芝和灰树花水提物最佳抗氧化浓度均为1.0 mg/m L,线虫平均寿命分别为8.84 d、6.75 d、5.98 d,比对照组分别延长0.92倍、1.08倍和1.20倍。研究结果为这些食药用菌的开发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林群英吴亮亮张锋伦吴素玲项春荣孙晓明
关键词:桦褐孔菌云芝灰树花
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桦褐孔菌三萜的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得到纯度较高的桦褐孔菌三萜类物质,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桦褐孔菌三萜粗提物,并研究其最佳工艺。先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确定AB-8型大孔树脂对桦褐孔菌三萜具有最佳吸附效果,吸附量为18.81 mg/g,吸附率为89.02%,解吸率达到82.51%。再通过AB-8型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得到桦褐孔菌三萜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上样样品浓度1.5 mg/m L,上样体积1.5 BV,上样流速1.5 m L/min,上样p H为溶液本身p H值,洗脱液为95%乙醇、体积5 BV,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三萜纯度可达69.96%。
刘晓庆李广林瞿亮王星丽孙培龙张安强
关键词:桦褐孔菌大孔树脂三萜分离纯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灵芝提取物品控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分析技术对灵芝提取物进行了光谱测定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样品的杠杆值、学生化残差和马氏距离剔除异常样品,根据原始图谱和一阶导数差谱,选取不同的波数区间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灵芝提取物真伪进行识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灵芝提取物样品中有一个为异常样品,在建模前予以剔除;在PCR模型中,用于识别灵芝提取物的最佳波数区间预处理分别为7 654~6 987 cm^(-1)、5 534~4 000 cm^(-1)和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二阶导数(MSC+SD),相关系数达到0.946 5。在PLS模型中,用于识别灵芝提取物的最佳波数区间预处理分别为9 150~4 000 cm^(-1)、一阶导数(FD),相关系数达到0.965 6。运用所建立的识别模型预测灵芝提取物样品,其预测识别率都达到100%。同时对PCR和PLS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者无显著差异。
王钧邵平王星丽瞿亮孙培龙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灵芝提取物PCRPLS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冬虫夏草菌丝体中甘露醇的含量,并检验冬虫夏草菌丝体中存在的果糖是否会对比色法测定甘露醇含量产生影响。方法:冬虫夏草菌丝体样品中的甘露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用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甘露醇、果糖的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甘露醇含量为4.41%,平均回收率为102.4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521%。实验HPLC条件下,相同浓度的甘露醇和果糖的出峰面积大致相同。而冬虫夏草水提液中的果糖,相对于甘露醇,峰面积极其微小,其含量不到甘露醇含量的3%。结论:HPLC法特异性强,所受干扰少,适合对组成复杂体系中甘露醇含量的测定。HPLC法测定虫草菌丝体中果糖含量结果表明,果糖对甘露醇比色法测定的干扰极其微小。
吴敬梅李燕平瞿亮王星丽孙培龙张安强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冬虫夏草甘露醇
海鲜菇菇脚酶解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对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菇脚下脚料进行酶解提取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料水比和酶类,再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菇脚下脚料酶解提取最佳条件,最后对酶解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显示,最佳料水比为1∶20(g/m L),水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达4.40%。最佳酶解条件为食用菌水解酶1.5%、风味酶1.5%、木瓜蛋白酶1.5%和酶解温度45℃。酶解冻干粉含粗蛋白22.50%、粗多糖22.56%、黄酮13.24mg/100 g和维生素C 45.56 mg/100 g。酶解冻干粉在1.0 mg/m L质量浓度下,秀丽线虫的平均寿命为5.28 d,比CK组(3.43 d)长了53.96%,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海鲜菇菇脚下脚料进行酶解提取,为其再利用提供高附加值且有效的开发途径。
林群英龙良鲲张锋伦葛婷婷孙晓明项春荣
关键词:可溶性固形物酶解
金针菇和杏鲍菇菇脚酶解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菇脚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优化酶解条件,对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提取,并研究酶解物的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酶解产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食用菌水解酶1.5%、风味酶1.5%、料水比1∶30g·mL^(-1);金针菇和杏鲍菇菇脚的酶解物分别含粗蛋白24.35%和12.30%,粗多糖35.92%和37.40%,黄酮0.77、0.64mg·kg^(-1),维生素C 4.82、4.18mg·kg^(-1);金针菇和杏鲍菇菇脚酶解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金针菇酶解物在0.1g·L^(-1)低浓度时可明显提高秀丽线虫的抗氧化能力,最长存活时间为12d,远长于对照组(5d);杏鲍菇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随着浓度的增加,秀丽线虫最长寿命及平均寿命均相应延长。在高浓度2.0g·L^(-1)时,秀丽线虫的最长寿命达16d,平均寿命为8.27d。
林群英龙良鲲葛婷婷张锋伦项春荣孙晓明
关键词:金针菇杏鲍菇可溶性固形物酶解提取
灰树花多糖提取副产物中蛋白的分离和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对灰树花多糖提取副产物中的蛋白进行了分离、酶解多肽和部分功能性质研究。采用5.0 ku膜超滤分离灰树花多糖醇沉上清液中的蛋白,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和营养评价;蛋白经酶解和二次超滤得多肽,分析比较了分离蛋白和酶解多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抗氧化等功能性质。结果显示:超滤能够有效地实现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分离后的蛋白纯度可达70.24%,得率7.26%,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40.5%,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EAA/NEAA)为68.0%,是一种优质食用蛋白。分离蛋白经三种蛋白酶酶解后均能显著增强溶解性和抗氧化性,其中木瓜蛋白酶的水解度最高(DH为8.94%),其酶解多肽抗氧化效果也较好,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65.78%、98.95%、66.14%,而分离蛋白仅为44.01%、72.74%、50.88%。
杨开方伦胡君荣孙培龙
关键词:灰树花蛋白功能性质
松木层孔菌杂多糖中的3-O-甲基-半乳糖的分析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鉴定松木层孔菌子实体杂多糖中的未知单糖组分。方法:松木层孔菌子实体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水溶性均一多糖组分PP80W,HPLC法测定其均一性和分子量。PP80W经水解、还原和乙酰化后采用GC法对照测定其单糖组分,并对其中未知的1个单糖组分采用GC-MS、DEPT-135和2D NMR(1H-1H COSY、TOCSY、HMQC、HMBC和NOESY谱)进一步分析鉴定。结果:PP80W相对分子质量为2.99×103,GC分析发现PP80W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1种未知单糖构成,GC-MS和核磁共振分析鉴定该未知单糖为3-O-甲基-半乳糖。结论:PP80W为含有3-O-甲基-半乳糖结构的杂多糖组分。
杨开张佳妍邢辰金月忠张安强胡江宁孙培龙
关键词:药用菌气质联用
猴头菇的养生保健价值(综述)被引量:44
2015年
综述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主要包括抗溃疡和炎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抑菌,保肝,抗辐射,抗突变,提高机体耐缺氧,抗疲劳等作用。概述猴头菇在医药保健和食品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出猴头菇制品主要有猴头菇药品,猴头菇罐头,猴头菇脯,猴头菇酱,猴头菇保健饮料,猴头菇保健酸奶,猴头菇保健酒,猴头菇保健醋,猴头菇袋泡茶。
谭佳媛王栩俊王星丽瞿亮孙培龙张安强
关键词:猴头菇保健活性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