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460008)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明龙程涌郑德顺周璐李成成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河南理工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盆地
  • 2篇济源盆地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上段
  • 1篇示踪
  • 1篇泥质
  • 1篇泥质岩
  • 1篇中侏罗统
  • 1篇侏罗统
  • 1篇侏罗系
  • 1篇物源示踪
  • 1篇化学特征
  • 1篇混积岩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湖北省第二地...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作者

  • 2篇周璐
  • 2篇郑德顺
  • 2篇程涌
  • 2篇李明龙
  • 1篇戴光忠
  • 1篇吴伟
  • 1篇孙风波
  • 1篇刘昌雄
  • 1篇王鹏晓
  • 1篇李成成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凹组上段发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灰泥岩等多种岩性组成的成分混合沉积和由其夹层或互层组成的结构混合沉积,较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及弱氧化-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有利于混合沉积发育,混合沉积是古构造、古气候和物源供给共同控制的结果。本研究对于充实沉积机理理论有一定的意义,亦为陆相混合沉积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例。
郑德顺程涌李明龙吴伟周璐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混积岩地球化学济源盆地
豫西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和物源示踪被引量:12
2014年
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探讨了其形成的环境和物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式,δEu均值0.64,中度负异常,δCe均值0.90,轻微亏损,LREE/HREE、(La/Yb)N均值分别为9.1和9.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该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济源盆地侏罗纪总体处于弱氧化—还原环境,且还原性自下而上依次减弱,水体逐渐变浅;早侏罗世鞍腰组和中侏罗世早期杨树庄组沉积时期,济源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大型盆地开放体系中,气候逐渐干旱并未影响水体盐度,总体为淡水沉积;中侏罗世晚期马凹组沉积时期,太行山复背斜隆升使济源盆地完全封闭,气候干旱造成水体盐度增大,总体为半咸水沉积;济源盆地侏罗系沉积物源自下而上有长英质物质逐步减少、基性火成物质逐步增加的趋势,说明济源盆地在侏罗纪受到太行山复背斜隆升和剥蚀的控制,其早期大量物源来自复背斜上被剥蚀的复旋回长英质盖层,到晚期,随着复背斜的隆升和剥蚀的加强,其核部古元古—太古界基性物质成为盆地重要的沉积物源之一。与此同时,秦岭造山带也向济源盆地侏罗系贡献了部分物源。因此,济源盆地的侏罗系揭示了太行山复背斜逐步隆升-剥蚀的过程,成为我们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一个重要窗口。
李明龙郑德顺戴光忠刘昌雄周璐程涌李成成
关键词:侏罗系济源盆地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