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13ZW007)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奎英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美学重建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四大形态被引量:3
- 2020年
- 综观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20世纪的两次美学“大讨论”,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确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论争和新世纪以来的美学转型研究,则触及对美学的反思与重建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文艺美学(或艺术美学),是表现出明显的美学重建意识并产生了标志性成果的几种重要美学理论形态。并且这几种美学形态不只是在中国语境中,而且也在西方语境中表现出来,或具有更早的类似形态。我们今天的美学重建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和现实问题,把握当今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主导趋势,总结吸收当下美学理论形态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重建一种以生态审美为指向、以艺术审美为依托、以生活世界为基底、注重身体诸知觉的、既具有理论解释性又具有文化批判性和实践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 赵奎英
- 关键词:当代中国美学美学形态
- 生态语言学批评与《新华字典》里的动物词汇解释
- 2019年
- 生态语言学批评与研究具有“超学科”性质,超学科性的核心思想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与各行从业者合作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这使得可以把生态语言学批评与各种媒体上出现的关于《新华字典》动物词汇解释的争论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一是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于这些争论进行再审视,进一步阐释《新华字典》处处从“有用性”、从“吃”的角度解释动物词汇,是否涉嫌动物歧视,一部字典是否具有生命教育的任务和功能。二是通过这一争论进一步反观生态语言学批评,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其超学科性质、现实意义和生态伦理学原则等,以促进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批评的跨学科研究和建设。
- 赵奎英
- 关键词:《新华字典》动物词汇生态伦理学
-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被引量:2
- 2019年
-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
- 赵奎英
-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态叙事
- 生态语言学批评与研究的五大动向被引量:7
- 2019年
- 当今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出现五大动向:第一,批评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范式愈发重要,并出现了从'生态语言系统批评'到更广泛的'生态话语批评'的运动;第二,生态话语批评的对象从语言文本拓展到'话语—图像'结合的跨媒介文本,出现了从'生态语言学'批评到多模态'生态图像学'批评的动向;第三,生态哲学观的作用日渐强化,从作为'生态语言科学'的狭义生态语言学到包含'生态语言哲学'的'广义生态语言学'的转换成为可能;第四,跨学科倾向更趋明显,进而出现从交叉学科到'超学科'的发展。第五,与这种'超学科性'相一致,当今的生态语言学更加关注'行动参与'研究,并需要进一步增强'目标知识'生产。把握这些动向,无论对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还是对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
- 赵奎英
-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 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被引量:6
- 2019年
- 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论"对象性"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一些新兴美学观念的挑战,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生态审美、生活审美、身体审美和当代艺术审美活动。这使得从"对象性"美学向"非对象性"美学的变革势在必行。"非对象性"美学不仅在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和现象学存在论哲学中有其根基,而且可以在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找到依据,并且当代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审美实践活动基础。"非对象性"美学不只是纯粹的美学概念运动,它意在促进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非分离主义、非形式主义的以多样存在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审美活动。从"非对象性"美学来看,审美关系不是认识论的对象性关系,审美也不是人在世界之外对对象表象的观审或沉浸,而是作为审美"缘构"的人与作为审美"缘素"的存在者相遭遇、相激发,共同生成一个审美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之中经验或亲历这个世界的发生和显现的"具身行动"。
- 赵奎英
- 关键词:艺术审美
- 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被引量:9
- 2013年
- 莫言小说不同凡响的语言风格的生成,与他大胆地突破各种规范和束缚,大规模、全方位地使用规范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莫言小说对于文体学家所概括出的各种偏离形式几乎都有高密度的使用,通过对其中的三种偏离形式即"语法偏离"、"方言偏离"和"语域偏离"的主要使用方式、所达到的多重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莫言通过对各种规范的偏离,为自己的创作开启出最大的内在自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打破各种界限对立的空前复杂混沌的宇宙,挑战和更新了人们对于语言、文学和审美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混沌浩瀚、讽刺幽默、狂欢颠覆、绚丽斑驳而又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的诗化语言风格。
- 赵奎英
-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风格语域偏离
- 从生态话语修辞批评看环境话语中的隐喻建构
- 2021年
- 生态话语修辞批评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把各种环境话语作为一种修辞现象进行批评分析。从生态话语修辞批评的角度看,环境话语中的隐喻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还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环境话语中的隐喻因此可以鼓励保护或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话语中的隐喻,既可能具有生态建构功能,也可能具有非生态建构功能。那些具有非生态建构功能的隐喻往往比较隐蔽,在暗中建构着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论的世界观,因此尤其受到生态话语修辞批评的关注。在这类隐喻中,那些把自然、大地比作“女神”“母亲”的女性隐喻尤其需要进行批评分析。
- 赵奎英
- 重返词语的重量与深度——试析莫言小说词汇偏离的“物”向度被引量:2
- 2014年
- 大量使用词汇偏离是莫言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莫言小说中的词汇偏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临时创造新词语,二是临时创造新用法,三是以描述性或解释性语句来代替或更新现成的语词,或者是通过有意地堆积成语、习语或俗语来打破通常的词句组合方式。莫言的词汇偏离创造出了异乎寻常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词语的"可触知性",取得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颠覆了人们对于日常名物的感受、理解和认识,似乎深谙俄国形式主义的美学追求。但他遵循的却并非形式主义的美学原则,更不是后结构主义"不及物"的写作理想,而是通过对语言的无限运用,以一种不断向"物"回返的陌生化形式,开启了一种重返词语的重量、深度和活力的纯文学写作道路。
- 赵奎英
- 关键词:小说语言
- 语言时代与生态文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导论被引量:1
- 2019年
- 论文层层递进地探讨了三个问题:语言与生态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为何引入生态语言学?生态语言文化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关系?论文指出,语言问题与生态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是由语言与世界观、世界观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决定的;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与生态语言学结合起来,一方面基于语言问题与生态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则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兴起的高度语言化、符号化的后现代语境有着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语言文化的关系则不仅由当今高度语言化、符号化的时代语境促成,也不仅由语言与生态的内在关联决定,而且也是由人类文明本身的语言、符号根基决定的。中国语境中"文字""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内在关联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 赵奎英
-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文明
- 莫言小说语言创新中的“心与物”——认知诗学视角
- 大量运用词汇偏离是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莫言小说中的词汇偏离表现在临时创造新词语,即时创造新用法,以陌生化的描述性语句代替或更新现成的语词,或用出其不意的比喻打破人们对于日常名物的感受和认识等方面。莫言的词汇偏离创...
- 赵奎英
- 关键词:莫言小说认知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