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39080-1-3)

作品数:8 被引量:43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金星张旭东董林水张建锋陈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黄土高原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被资源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演替
  • 1篇营养诊断
  • 1篇优势种
  • 1篇育林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珍稀
  • 1篇诊断施肥
  • 1篇诊断施肥综合...
  • 1篇植被特征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物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7篇周金星
  • 6篇张旭东
  • 5篇董林水
  • 3篇张建锋
  • 2篇陈浩
  • 1篇林德荣
  • 1篇王娟
  • 1篇郑郁善
  • 1篇田治威
  • 1篇许炯心
  • 1篇孙启祥
  • 1篇宋爱云
  • 1篇彭镇华
  • 1篇李冬雪
  • 1篇李怒云
  • 1篇张丽颖
  • 1篇支玲
  • 1篇刘国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全国第五届...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植被封禁保护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被引量:8
2006年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资源现状及分布规律,分析了该地区实施植被封禁保护(包括封山育林和禁牧、轮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封山育林和禁牧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说明。指出黄土高原地区今后的封山育林工作应该向工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出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区应该长期坚持“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的经营策略。实行封禁保护为主的林区经营方式,适当辅助以人工促进(抚育、补植等)措施。另外,在黄土高原以农牧业为主的厚层黄土区和北部草原区等应该实施封山禁牧或轮牧,提倡舍饲圈养。黄土高原地区的封山育林和禁牧工作要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才能长期实行下去。
彭镇华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
关键词:黄土高原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植被资源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对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分别从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植被恢复总体思路、植被生态建设分区这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围绕“黄土高原尤其是厚层黄土塬区是否有可能恢复森林植被”这一焦点问题展开论述,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宋爱云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
关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响应研究现状及趋势被引量:6
2006年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响应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植被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素,且对土壤侵蚀与地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分布现状,可以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地貌特征、弃耕地的植被类型与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人工降雨、径流场观测设施与野外观测资料与航片、地形图分析相结合,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理论相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植被自然演替规律、坡沟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坡沟地貌形态、水流特征对沟缘线地貌侵蚀演化的交互作用影响,揭示植被演替规律、坡沟地貌形态演化速率与土壤侵蚀的复杂影响机制。对于不断深化植被建设、地貌发育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为探索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周金星董林水张丽颖陈浩
关键词:植被演替地貌演化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被引量:78
2004年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 ,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 ,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支玲李怒云田治威王娟林德荣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指标体系
林木根系衰老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07年
根系衰老是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其生理功能的衰退。目前,对根系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株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C的能力、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当树木的生长环境受到某种胁迫时,树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招致病原菌的危害,造成根系衰老和死亡。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洪涝、干扰等胁迫和树木—土壤间的养分循环都会引起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对根系的衰老过程发生作用;季节变化使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处于不同的旺盛期,从而使C的分配方式有些改变,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某些离子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根的寿命;病原菌对根系的危害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有关。所以,衰老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伴随着代谢,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下降和(或)膜与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孙启祥张建锋
关键词:根系衰老
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苗期DRIS营养诊断被引量:34
2005年
以我国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的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苗期的DRIS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D-最优饱和设计法进行了福建柏苗期N、P、K3因素10处理盆栽施肥试验。与以往的研究仅以某月份或特定时间的取样制定的营养诊断标准不同,以整个生长季节(6~12月份)内选取的共计10 0份苗木叶片养分含量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图解法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其诊断正确率较高,验证了DRIS营养诊断方法可以排除1年生苗木不同月份叶龄的影响。福建柏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 P=11.4 12 1±1.4 137;K/ N=0 .5 0 32±0 .10 39;K/ P=5 .6 16 8±1.0 6 0 4。DRIS诊断标准分别经各月份苗木叶片养分元素含量回代检验,所诊断的苗木N、P、K需肥次序与实际施肥量基本一致。以生长中期的8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诊断正确率达90 %以上。
张旭东董林水周金星郑郁善
关键词:福建柏营养诊断诊断施肥综合法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
张建锋周金星张旭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植被特征
文献传递
晋西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垂直分布格局被引量:2
2007年
对晋西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乔灌层优势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乔木层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而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则随海拔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采用Cody指数和Whittaker指数计算了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得出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的指数值最小,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其中在海拔高度1 650 m左右β多样性指数变化最为显著。
周金星董林水陈浩张旭东许炯心
关键词:黄土高原优势种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被引量:304
2005年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刘国华李冬雪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