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123041)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朱世华胡刚武林俊谢波汪勇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通信
  • 7篇移动通信
  • 5篇码分
  • 5篇码分多址
  • 5篇多址
  • 4篇多径
  • 4篇多径衰落
  • 4篇功率控制
  • 3篇分形
  • 2篇动力系统
  • 2篇多用户
  • 2篇信道
  • 2篇信道估计
  • 2篇信道估计方法
  • 2篇速率
  • 2篇资源分配
  • 2篇无线
  • 2篇力系
  • 2篇混沌
  • 2篇估计方法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朱世华
  • 4篇胡刚
  • 3篇武林俊
  • 3篇谢波
  • 3篇汪勇刚
  • 2篇冯兴乐
  • 2篇吕玲
  • 2篇任品毅
  • 2篇姚一佳
  • 1篇王君
  • 1篇李燕文
  • 1篇王艳琦
  • 1篇张芳
  • 1篇李文元
  • 1篇刘家彬
  • 1篇王磊

传媒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电子学报
  • 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通信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媒体CDMA系统中最小传输时间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案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提出了两种在多媒体CDMA系统中最小化传输时间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案 .对于多媒体业务 ,当我们让传输时间是可变数据速率的函数时 ,该方案即可找出当前用户组的最优数据速率集 ,以使系统的传输时间最小 .文中给出并证明了计算最优速率集和对应最小传输时间的方法 ,归纳了当系统中业务变化时 ,根据变化的QoS要求和用户数目进行动态资源分配的流程 .最后 ,与最大吞吐量动态资源分配方案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三种方案在吞吐量和传输时间上的差异 .
汪勇刚朱世华吕玲
关键词:码分多址动态资源分配移动通信多媒体
降低功率控制下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被引量:5
2005年
为了降低功率控制条件下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值功率与均值功率之比(峰均比),提出了基于数据块功率平衡准则的部分传输序列技术,即把子载波信号分割成V个数据块,按照功率平衡准则,每个数据块具有相同的信号功率,不同数据块所包含的子信道数不同.再采用旋转矩阵来减小数据块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减小系统的峰均比值.与传统的均匀分割数据信号法相比,采用这种技术时,系统的峰均比值减小了0.8~2 dB.
武林俊朱世华冯兴乐
关键词:功率控制正交频分复用峰均比部分传输序列
一种改进的Turbo多用户检测算法被引量:2
2004年
在分析Turbo检测器的软最小均方误差干扰消除算法和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了前2种算法的优点,采用部分干扰对消代替软干扰消除,使误码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误码率性能较高,在低信噪比时更加适用.
张芳任品毅朱世华姚一佳
关键词:多用户检测软干扰消除
多速率CDMA系统中非理想干扰消除条件下的功率控制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进一步消除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提出了基于功率控制与非理想串行干扰消除(SIC)技术相结合的功率控制模型.该模型对传统的理想SIC算法进行了改进,即考虑到前级信号未完全消除和无线信道的实时变化,定义了残余功率与用户接收到的功率成正比,同时引入链路估计误差.通过求解信干比方程得到了链路估计误差对呼损率和功率的制约关系.该算法部分克服了理想SIC算法在链路增益变化时不能很好地维持用户的目标信干比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估计误差的偏大,系统的呼损率性能急剧恶化,而对功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链路估计方差为0 2和1时,非理想IC算法比理想IC算法的呼损率性能改善了2 7倍和1 5倍.
武林俊朱世华冯兴乐
关键词:码分多址功率控制移动通信
多用户多速率OFDM中的子载波分配和功率控制被引量:9
2007年
该文基于对多用户多速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子载波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案。在采用P-QAM调制的下行链路中,如已知所有子信道的信息状态(CSI),在满足每一个用户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先给固定速率的用户分配最优子信道,再给变速率的用户按照子信道链路增益最大化分配剩余的子信道;每一个用户分配的子信道数目,由链路增益的取值区间决定。信号发射功率则按照"注水"法则分配:链路增益大的子信道分配的功率大,链路增益小的子信道分配的功率小,则系统的总传输速率可达最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提出的分配方案优于Jang的分配方案。
武林俊李燕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OFDM子载波分配功率控制
一种基于矩阵旋转的正交空时分组码被引量:7
2005年
Tarokh等人(1999)运用正交设计理论证明了当发射天线数大于2时,不存在可以获得最大分集增益和最大传输速率的复正交空时分组码。而以牺牲正交性和部分分集增益为代价来获得更高传输速率的非正交空时分组码又会使误码性能降低。该文通过对非正交空时分组码信道相关矩阵采用矩阵旋转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获得最大传输速率、部分分集增益以及接收端线性解码的正交空时分组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与已有典型的空时分组码相比,具有较好的误码性能。
王磊朱世华王君
关键词:分集多天线空时分组码无线通信
多径衰落非线性动力特征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应用现场实测数据初步探讨了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多径衰落的非线性动力特征。首先通过重构状态空间和分析关联维数验证了多径衰落动力机制具有有限维自由度,然后设计了前向BP神经网络来拟合其非线性动力系统,并重构了多径信号。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随机模型相比,多径衰落的内在物理机制更多地表现出非线性系统特征。
胡刚朱世华谢波
关键词:多径衰落非线性动力系统混沌神经网络移动通信
WCDMA中基于分形插值的信道估计方法被引量:4
2003年
为改进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WCDMA中基于时分复用导频符号辅助的信道估计问题,将分形理论引入多径衰落信道的描述.在多径衰落的分数布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两个连续时隙的导频符号估计出的信道参数进行分形内插的信道估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在高速运动及深度衰落的情况下信道参数快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能更准确地估计衰落信道的参数,其性能在高速信道下优于原有算法,且可以自适应地跟踪信道衰落的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采用该方法的Rake接收机性能.与传统的随机模型相比,新的分形信道模型能更好地刻画出多径衰落的行为.
胡刚朱世华任品毅姚一佳
关键词:信道估计分形插值多径衰落移动通信
可变速率CDMA系统的话务模型
2004年
本文研究可变速率码分多址 (CDMA)系统中的话务模型 .由于可变速率CDMA系统中采用的正交扩频码是正交可变扩频因子 (OVSF)码 ,信道的传输速率和可用信道的数目随着选择的码字不同而不同 .针对用户的服务时间是时变的任意分布 ,我们运用M/G/K队列模型 ,用近似法获得用户平均延迟时间等话务模型的重要参数 .文中给出了采用可变速率正交扩频码的CDMA系统的话务模型 ,以及相应的话务流量 ,平均延迟时间 ,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等系统参数的计算式 ;得出采用可变速率的数据传输后 。
汪勇刚朱世华王艳琦
关键词:码分多址话务模型变速率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预测线性二次型功率控制算法
2002年
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出发 ,将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功率控制问题转化成线性二次型的形式 ,利用线性预测技术预测链路增益 ,求解基于预测的线性二次型最优功率配置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满足各用户服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与传统算法相比 ,收敛速度提高了 7% ,而系统能够支持的用户数是传统算法的 1
刘家彬朱世华李文元
关键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线性二次型功率控制最优控制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