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304-3)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小伟李以康曹广民韩道瑞林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优势种
  • 1篇有机碳
  • 1篇通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温室气体
  • 1篇甲烷通量
  • 1篇高寒草甸
  • 1篇高寒草原
  • 1篇
  • 1篇草甸
  • 1篇草原
  • 1篇大气甲烷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张法伟
  • 2篇李婧
  • 2篇林丽
  • 2篇韩道瑞
  • 2篇曹广民
  • 2篇李以康
  • 2篇郭小伟
  • 1篇杜岩功
  • 1篇刘淑丽

传媒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高寒草原分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类型;按照草地利用现状,分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3种土地利用格局。以原生草地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草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草地碳贮现状,探索其碳的增贮潜力。结果表明: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草甸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总有机碳贮量分别为45.07±0.68,30.41±0.5,84.21±0.61,66.11±0.62,98.85±0.11,80.02±0.22,43.77±0.16tC.hm-2,其中原生高寒草原与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对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具有显著的碳增贮潜力,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碳增贮潜力分别为18.82±0.51,18.15±0.15,14.65±0.78,1.29±0.21tC.hm-2。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干暖化,对高寒草原有机碳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化草甸向高寒草原的演替上。
郭小伟韩道瑞张法伟李以康林丽李婧曹广民
关键词: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对大气甲烷行为分异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采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15种优势植物进行室内沙培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甲烷通量,以确定其对大气甲烷的源汇效应;对植物体实施横切、纵切处理,研究植物甲烷排放的机制。结果显示:8种植物为大气甲烷的源,多为草本植物,7种为大气甲烷的汇,多数灌木植物吸收甲烷;横切、纵切处理对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的影响显著(p<0.05),释放甲烷的植物中5种植物纵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10.9%~244.06%,6种植物横切后甲烷释放速率增加,增幅27.04%~37.44%,灌丛植物在横切、纵切处理后甲烷通量都呈降低的趋势;对植物纵切处理后甲烷释放速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与横切处理后植物甲烷释放速率,推测是由于几种处理间对于植物维管束处的气腔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温度对于植物的甲烷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甲烷的源/汇效应均呈现增加趋势,甲烷源植物Q10=1.75,甲烷汇植物Q10=1.44。
郭小伟韩道瑞杜岩功林丽张法伟李以康李婧刘淑丽曹广民
关键词:甲烷通量高寒草甸优势种温室气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