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7)

作品数:43 被引量:464H指数:13
相关作者:裴福兴康鹏德沈彬杨静周宗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关节
  • 25篇关节置换
  • 18篇置换术
  • 18篇髋关节
  • 14篇全髋
  • 14篇全髋关节
  • 14篇髋关节置换
  • 14篇膝关节
  • 13篇全髋关节置换
  • 11篇术后
  • 11篇膝关节置换
  • 10篇全膝关节
  • 10篇关节成形术
  • 10篇成形术
  • 9篇置换术后
  • 9篇膝关节置换术
  • 9篇假体
  • 8篇全膝关节置换
  • 7篇全膝关节置换...
  • 7篇骨折

机构

  • 40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38篇裴福兴
  • 30篇康鹏德
  • 29篇沈彬
  • 28篇周宗科
  • 28篇杨静
  • 10篇石小军
  • 8篇黄强
  • 8篇马俊
  • 6篇胡钦胜
  • 5篇聂涌
  • 5篇曾羿
  • 5篇曹国瑞
  • 4篇谢锦伟
  • 4篇胡旭栋
  • 4篇徐彬
  • 4篇张少云
  • 3篇唐佩福
  • 3篇岳辰
  • 3篇李灿锋
  • 2篇林佳俊

传媒

  • 6篇中华关节外科...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式血液管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1998例回顾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以及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能否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输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998例,根据相关血液管理策略分为A组、B组和C组,静脉单次应用TXA的患者分为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PO和铁剂的患者分为B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多次TXA的患者分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结果围术期失血量A组(1102.0±503.7)ml,B组(937.0±441.9)ml,C组(774.5±380.6)ml;异体输血率A组7.3%,B组4.1%、C组1.6%;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A组(23.8±12.4)g/L,B组(18.3±10.8)g/L,C组(16.1±10.3)g/L;术后第1天血细胞比容A组(0.068±0.038),B组(0.056±0.036),C组(0.048±0.036);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A组(12.1±16.3)g/L,B组(10.1±8.3)g/L,C组(7.5±9.2)g/L;术后第3天血细胞比容A组(0.033±0.027),B组(0.030±0.025),C组(0.02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组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均少于A和B组,三组的异体输血率依次为7.3%,4.1%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EPO和铁剂联合可显著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失血率,联合静脉多次应用TXA效果更优。
曹国瑞黄强雷一霆张少云徐彬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氨甲环酸输血血液管理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与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9月本院ONFH患者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其中心边缘角(centre-edge angle,CE角)、Sharp角、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股骨头覆盖率、股骨头颈直径比、髋臼深宽指数、髋臼顶切线角7项指标。收集来院就诊无髋关节疾患并且年龄、性别与ONFH组相配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ONFH组患者CE角平均值为(32.14±6.27)°,小于对照组(35.09±4.93)°(F=4.608,P=0.035);Sharp角平均值(38.34±3.77)°,大于对照组(35.88±2.39)°(F=10.855,P=0.001);髋臼指数平均值(9.19±4.78)°,大于对照组(5.69±6.31)°(F=9.196,P=0.003);股骨头覆盖率平均值(79.81±13.95)%,小于对照组(85.84±5.27)%(F=5.071,P=0.028);股骨头颈直径比平均值1.45±0.09,小于对照组1.53±0.09(F=11.775,P=0.001)。而髋臼深宽比和髋臼顶切线角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2,P=0.837;χ2=0.104,P=0.748)。结论 ONFH组患者的髋关节发育情况较非创伤性ONFH组的差,提示DDH有可能是ONFH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李锐博黄强杨静裴福兴沈彬周宗科康鹏德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软骨发育不良骨坏死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效果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 (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雷一霆黄强曹国瑞张少云徐彬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氨甲环酸失血血液管理加速康复外科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ACB)与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一共纳入12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772膝,其中ACB组382膝,FNB组390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ACB组与FNB组患者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分别在术后2~4 h、6~8 h、24 h及48 h的静息评分[WMD=0.20,95%CI(-0.33,0.72);WMD=0.24,95%CI(-0.12,0.60);WMD=0.31,95%CI(-0.07,0.69);WMD=0.03,95%CI(-0.29,0.35)]和运动评分[WMD=0.10,95%CI(-0.41,0.62);WMD=0.64,95%CI(0.15,1.12);WMD=0.17,95%CI(-0.37,0.70);WMD=0.03,95%CI(-0.57,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B组患者的肌力在术后4~8 h、24 h及48 h[WMD=0.45,95%CI(0.25,0.64);WMD=0.38,95%CI(0.14,0.61);WMD=0.41,95%CI(0.18,0.63)]均显著优于FNB组;与FNB组比较,ACB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WMD=5.01,95%CI(0.78,0.92);WMD=8.74,95%CI(3.54,13.93);WMD=6.65,95%CI(1.97,11.33)]、站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WMD=-55.98,95%CI(-109.60,-2.35)]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WMD=-0.049,95%CI(-0.96,-0.03)]等方面有优势,而在术后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疗效相当,同时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康复。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李灿锋曾羿沈彬裴福兴杨静周宗科康鹏德
关键词:股神经镇痛
Quadriceps-Sparing入路与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QS)入路全膝关节置换(TKA)与传统入路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一共纳入1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813膝,其中QS入路407膝,传统入路406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TKA相比,QS入路术后负重下地行走时间、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屈膝度数、引流量及切口长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在KSS功能评分、屈膝90°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假体位置(下肢力线、α角、β角、γ角及δ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等方面并无优势。结论对于经验丰富且已走出学习曲线的关节外科医生,选择QS入路会使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地锻炼时间早,功能恢复快,引流量少,而假体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TKA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李灿锋曾羿沈彬裴福兴杨静周宗科康鹏德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微创META分析
动态检测D-二聚体与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9月,108例初次THA手术患者,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均阴性,根据术后5天下肢彩超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8)和非血栓组(n=80)。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3、5天对血浆DD、FIB进行检测,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B超检查结果对比,比较血浆DD、FIB两个检测指标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DD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FIB术后3、5天明显增加(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DD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天到峰值:非血栓组(4.94±1.27)mg/L,血栓组(8.96±1.67)mg/L(P<0.01);FIB术后3、5天明显增加,且5天值较3天值增高明显:非血栓组(5.13±0.48)g/L,血栓组(7.24±1.23)g/L(P<0.01)。术后3天,DD结合FIB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4.7%和93.3%。结论本研究涉及参数均提示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大。血浆DD、FIB的联合检测对THA术后并发下肢DVT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其在术后第3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优化。
胡钦胜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关键词:D-二聚体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装置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装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万方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之前发表的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装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RCT文献,共1824例患者,其中回输组913例,对照组9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引流相比,应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装置可以降低术后异体输血率(RR=0.61,95%CI=0.47—0.79),但与未使用引流相比,优势并不明显(RR=1.07,95%CI=0.67~1.71)。回输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高(MD=0.14,95%CI=0.01—0.27,P=0.04)。回输组输血指数、住院时间、发热反应及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引流装置可有效安全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但与未使用引流相比,这种优势并不明显。
谢锦伟徐彬康鹏德周宗科沈彬杨静裴福兴
关键词:自体引流术关节成形术META分析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康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7
2017年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approach,PL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织损伤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6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男27例,女41例。按手术入路分组:DAA组35例,年龄(54.88±12.13)岁;PLA组33例,年龄(53.18±14.72)岁。比较两组手术切15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酸激酶Serumcreatine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介素.6(interleukin一6,IL.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 alanalogue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LosAngeles,UCL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步态参数、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DA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PLA组短[(11.23±0.97)cm与(15.16±1.12)cm]、手术时间较PLA组长[(73.77±9.20)min与(64.12+13.31)min]、术中出血量较PLA组大[(157.15±35.83)ml与(126.97±45.45)m1]、术后住院时间较PLA组短[(2.95±0.24)d与(3.35±0.51)d]。DAA组术后CK、CRP、ESR、IL-6值均低于PLA组。术后72h内DAA组疼痛VAS评分低于PL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时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及步态参数均优于PLA组,术后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上髋臼前倾角DAA组(16.4°±2.3°)较PLA组(20.4°±2.80)小。DAA组1例术中出现股骨大转子尖部无移位骨折,PLA组无早期并发症发生。结论DAA全髋关节置换术肌肉损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早期髋臼假体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早期髋关节功能康复,但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赵海燕夏亚一康鹏德聂涌裴福兴沈彬杨静周宗科石小军王浩洋曾羿刘欣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康复步态
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及输血的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十分常见,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但有关围术期输血尚缺乏广泛认可的指征及科学规范。本文对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的原因、治疗及输血指征和规范加以综述。
李佳张巍张立海唐佩福
关键词:髋部骨折贫血隐性失血输血
外科及术后因素对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髋、膝关节置换术住院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患者可以早康复、早下床、早出院,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尤其是外科及术后因素而延迟出院。本文通过对ERAS模式下THA/TKA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外科及术后因素做一综述。
张少云黄强曹国瑞裴福兴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住院时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