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012KJCX014-01)
-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珊吴俊文李吉跃苏艳何茜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接种光合菌和菌根菌对圆叶乌桕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研究了可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共生细菌或真菌及其共生效应,为华南石灰岩地区乡土树种壮苗培育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菌为对照组(CK),比较研究光合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RG)2个稀释浓度(RG50,RG100)和2种AM菌根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AT),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及其混合菌剂(Mix)对圆叶乌桕幼苗菌根侵染率、生长及根系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光合菌可显著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以RG50对幼苗的促进效果最佳;接种菌根菌也可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光合菌比菌根菌能更大比例地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综上分析可知,不同菌剂促进圆叶乌桕幼苗生长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RG50>RG100>AT>Mix>GM>CK;2种菌根菌AT和GM均能促进宿主植物生长,但对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强。
- 洪文君莫惠芝方素琴刘强吴永彬许建新庄雪影
- 关键词:光合菌AMF生长性状
- 接种AM菌对短序润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盆栽试验法,分析接种AM菌对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拟为短序润楠苗木的快速繁育提供技术支撑。分别对接菌90 d,180 d和270 d后的苗木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AM菌的幼苗苗高、地径、冠幅均比未接菌的对照组要好,苏格兰球囊霉和混合菌表现较优,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根促进效果越明显。接种菌根也促进了短序润楠幼苗叶片面积、主根长度和根系数量的增加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幼苗对菌根表现出较高的依赖性。幼苗在接菌后叶片光合作用得到增强,除地表球囊霉净光合速率略低于对照组外,接种其他菌的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接种AM菌有利于促进短序润楠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根系发育,进而促进幼苗的生长。
- 林伟通郑明轩吴永彬黄展帆
- 关键词:AM菌光合作用
- 粤北两地石灰岩风水林与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 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特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森林一旦破坏,极难恢复。风水林和圆叶乌桕次生林是广东粤北石灰岩区保护较好的森林群落,前者为保存较好和演替时间较长的森林群落,后者为早期次生林群落。开展粤北石灰岩区不同演替阶段的...
- 徐瑞晶曾思金闫湘王瑶庄雪影
- 关键词:风水林物种多样性石灰岩
- 文献传递
- 粤北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优势乔木林分土壤-根系-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以粤北石灰岩山地次生天然林中6种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林木根区土壤、根系和叶片的C、N、P等6种营养元素存在水平,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分析了土壤、根系及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同时计算分析了计量比指标,并探讨了石灰岩植被生长过程中土壤、根系与叶片等方面的内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C、N、P、K元素含量种间离散程度不大,Ca、Mg元素含量种间离散程度较大;根系营养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Ca、N、K、Mg、P,根系Ca、Mg元素含量种间离散程度均较大,其他元素含量种间离散程度相对较小;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Ca、N、K、Mg、P,营养元素存在水平的大小关系是Ca>K>Mg型,其中叶片C、N、P、K、Mg元素含量种间离散程度不大,而叶片Ca含量种间离散程度较大。经过对叶片成分含量及相应计量比的研究分析,认识到石灰岩植物呈现出P、K较低及Ca、Mg较高的特点,圆叶乌桕和任豆生长受P元素限制,樟树、朴树、枫香和香叶树生长受N元素限制,6种树种均未受到K元素限制。研究区林地土壤、根系和叶片营养元素水平相互之间的回归分析显示,土壤中元素的增加或减少对叶片C、Ca和Mg的影响较为显著,叶片C的同化和储存受根系C、N、P、K元素的影响,叶片Ca的吸收利用也与根系C、N、K元素含量息息相关,石灰岩植物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营养调节机制,促使土壤、叶片与根系间的营养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 刘强林伟通詹红星温伟良吴永彬
- 关键词: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
- 石漠化树种圆叶乌桕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其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圆叶乌桕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干旱末期分别达到峰值37.42%和197.18μ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干旱第18、21和21天达到峰值159.19 U、31.89 nmol·g-1和2.31 mg·g-1。【结论】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圆叶乌桕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在轻度与中度干旱时期,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协同作用,以增强抗旱能力,在重度干旱时期,主要以渗透调节为主。总体而言,圆叶乌桕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潜能,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
- 刘珊何茜李吉跃苏艳吴俊文
-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 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为华南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及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通过不同浇水频度控制干旱条件,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arpus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5%和8%-10%,基径净生长量增加17%-35%和10%-30%;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圆叶乌桕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毛果巴豆;2种植物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敏感,但SOD活性和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变化不明显.茎部解剖结构比较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茎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干旱胁迫会导致其木质部与髓部厚度比值增加,反映了2个树种可通过增加木质部与髓部结构来适应干旱胁迫.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中度和重度干旱,圆叶乌桕的耐旱能力均强于毛果巴豆,其生理指标和茎部结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不同反映了其耐干旱胁迫机制存在差异。
- 洪文君徐瑞晶魏依娜何妙坤庄雪影
- 关键词:干旱胁迫幼苗生长
-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浙江润楠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通过盆栽试验法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一年生浙江润楠幼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浙江润楠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组A8(N3P2K1)是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的组别,幼苗总生物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8>A3>A4>A7>A2>A9>A5>A1>CK>A6,干重根冠比值最大是CK,最小是A9,各施肥组幼苗的单位叶面积较CK显著增加,平均增量为68.57cm2,试验组各种叶绿素含量与CK均有显著差异,叶绿素a最大值A2为1.94mg·g^-1,叶绿素b最大值A7为0.62mg·g^-1,类胡萝卜素最大值A5为2.79mg·g^-1,叶绿素总量最大值A8为2.52mg·g^-1。比较不同配比施肥与生长指标的关系可知,氮肥、磷肥、钾肥与生长指标为正相关。通过综合评价可知,本试验中的A8为促进浙江润楠幼苗生长指标的最优组别,施肥量为N:750mg·株^-1、P:90mg·株^-1、K:240mg·株^-1。
- 林伟通郑明轩刘玉垠蓝来娇明怡
- 关键词:氮磷钾配比施肥
- 接种4种丛枝菌根对中华润楠苗木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 2019年
-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4种丛枝菌根对1年生中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苗木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以期为润楠属植物栽培育种技术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接种地表球囊霉和苏格兰球囊霉对苗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的影响较大,苏格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苗木生物量积累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后苗木叶片数、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植株各部分含氮量均高于未接种植株;而根部含磷量低于未接种植株,茎干含磷量与未接种植株相差不大,叶片略高于未接种植株接种幼苗叶片含磷量高于未接种植株,而茎的含磷量差异不大,根部含磷量甚至略低于未接种植株。接种幼苗叶片的氮、磷含量所占比例均较明显增加,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及氮、磷元素的吸收,也影响了营养元素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 郑明轩林伟通吴永彬
- 关键词:丛枝菌根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