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5453)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宏李晓伟徐述雄吴雄飞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异体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同种异体
  • 1篇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特性
  • 1篇抗原
  • 1篇抗原识别
  • 1篇抗原特异性
  • 1篇TREG

机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吴雄飞
  • 1篇徐述雄
  • 1篇李晓伟
  • 1篇刘宏

传媒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抗原识别方式对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Treg免疫特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识别方式对同种异型Treg免疫学特性的影响,求证间接识别方式在特异性Treg的生成中是否存在关键作用。方法取移植前受者PMBC,通过磁珠分离获得CD4+CD25-T细胞。同时取供者PB-MC于含rhGM-CSF75ng/ml、rhIL-425ng/ml和雷帕霉素(20ng/ml)的完全培养基中常规培养5d。收集培养4d后的树突状细胞并加入供者PBMC裂解液以使扩增的DC负载供者抗原共培养3d。再将分离纯化的CD4+CD25-T细胞和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树突状细胞共培养5d;同时加入IL-2(10ng/ml)、雷帕霉素(20ng/ml)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Treg1生成。同时在Treg诱导生成时不加入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树突状细胞,而直接采用供者PBMC作为APC,通过直接抗原识别方式生成Treg2。并比较2种方式生成的Treg的免疫特性。结果通过间接抗原识别方式生成的Treg1其增殖抑制率为63.5%,优于45.8%的直接抗原识别方式生成的Treg2。结论与直接抗原识别方式相比,间接抗原识别机制可产生更过量、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更强的Treg,天然Treg不能满足移植术后诱导免疫耐受的需要。
李晓伟刘宏吴雄飞徐述雄
关键词:抗原识别TREG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